返回索引页

扶持农民四策

2006-04-05



不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新农村运动就真的是一场运动。

支农,靠的不仅仅是爱心,必须落实相应的政策。其中,有些内容需要制度化、法律化。其中,四项政策尤为迫切:

第一项是土地收益的转移支付。中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规模庞大。然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形成的收益,其中一部分流失了。据估计,仅土地一项连带的收益,在改革开放后应不低于10万亿元,而农民从中获利微乎其微。即使像深圳这样的地方,农民因地而富亦极不均衡,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人身上。

建议中央政府,应针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征收农地补偿税,由中央政府集中,专项用于农业扶持。同时,中央应明确,所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应将80%用于补偿失地农户,政府截留不得超过20%。建立全国农地使用权转让的交易中心,所有交易必须在交易中心完成,接受监督,强化市场竞价的公正性、合理性。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了,农民失地而失利,最终仍会成为政府问题,土地政策不能再散乱失控了。

第二项是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建立全国农产品价格分类指导价格目录。此价格应不低于农产品投入成本。国家应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指导价格的入市收购,彻底解决农产品生产的风险问题。

第三项,建立农业发展项目扶持目录。农业发展需要的水利项目、机械项目、品种项目、化肥农药项目等,由县、乡、村及农户提出,由农业管理部门收集整理,列于网上,定期更新跟踪。

建立农业发展项目扶持目录的目的,是使愿意投资和扶持农业的机构、组织、个人直接参与农业的扶持,从而使农村和农民直接受益。

事实上,中国农业信息化问题,应是农业主管部门的首要工作。同时,三农问题远不只是国务院和温家宝总理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问题。中国人,人人有责。问题是要有一条让机构、组织和个人可以发挥力量的渠道,给广大的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人一个着力点。三农问题,农民是主角,各级政府部门是配角,配角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渠道。

第四项是建立农民协助网络。农民是中国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帮助,要把这种需求准确地表达给社会。农民急需的帮助分为几种类型︰法律协助、医疗协助、教育协助、生产协助,等等。将农民需求协助的类型公布于网上,国家每年拨出一笔资金,随机抽样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交与社会,由机构、组织和个人自愿提供帮助。

中国的扶贫问题再也不能采取政府包办的方式,应由全社会一起行动。其中,大部分工作应交由社会人士以其个人方式进行,不能再搞类似扶贫基金会之类的闹剧。

上述四项政策,第一项、第二项涉及财政部门,第三项、第四项主要是农业部的工作。中国的农业主管部门早应全面检讨了,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早已不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应作出系统、全面的改革。

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金问题。对于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中国,更不能仅仅用资金来推托。三农问题是一个爱心问题,是一个仁政问题。仁政的核心当然是政策。中国从事农业、农村、农民管理的官吏超过了一个亿,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他们会去做什么?这才是关键!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