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警惕虚拟通胀陷阱

2006-05-12



美国人制造采掘业的虚拟需求,而我们提供货币政策,帮助境外投资银行最大限度压缩我国的制造业剩余,帮助境内地产商最大限度压缩我国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加速失去平衡。

中国2005年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制造业的多数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有鉴于此,中央在制订2006年的规划时,才将经济增长指标订得相对较低。然而,事实是200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有明显加速迹象。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高达10.2%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6.7%。最为严重的是,投资增长加速与(非采掘业)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成鲜明对比,后者从2004年的35.2%,降至2005年的16.1%和今年1至2月份的9.2%。显然,宏观经济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隐忧!虚拟需求与宽松货币政策

首先看国际市场。近几年,特别是自2002年以后,以美国高盛为代表的大型美资投资银行大举进军商品市场。仅以香港一地为例,商品期货交易的增长,五年增幅高达16倍。采掘业的几乎所有商品期货,几乎全部被垄断性锁仓,现货交易的价格节节攀升。以罗杰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制造出一系列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近乎无限度增长的神话。以高盛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进入所谓高风险的期货交易市场,完成垄断,并重新订价。

采掘业产品重新订价给出一个错误信息,即供不应求。于是,资金大规模进入采掘业。这是采掘业股票暴涨的原因。同时,由于高利润的诱导,银行资金亦大规模进入这一领域。

其次,我们看国内市场。既然投资增长不受基本面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的原因只有一个,资金供应过于宽松。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速度偏高,特别是最近M2增长速度是18.8%。在实质宏观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采取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令人惊讶!

这或许是一种巧合:即美国人制造采掘业的虚拟需求,而我们提供货币政策配合,最终将导致实质性过剩,进入严重通缩。

更为严重的是后果。

如果今年的贸易顺差也是1200亿美元,那么洋出口增速为零,洋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为零。再如果,美国加息到一定幅度后,房地产出现停滞或下滑,消费出现停滞或下滑,将导致中国制造业利润增长进一步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以致大规模停产和破产。对于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中国,将是巨大的压力。

十分奇怪的是,我们的经济学家有一种观点,加息与否取决于资本的大量流出,即资本大量流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加息的理由几乎不存在,所以‘中国没有进入加息通道’。结论是,我们以1.8厘这样‘无耻’的存款利息,每年剥夺中国百姓7500亿元人民币,转移支付给地产商和垄断产业,从而压制国内的消费需求,使本应正常的消费拉动,变成异型的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

换句话说,我们的货币政策的直接成果是,帮助境外投资银行最大限度压缩我国的制造业剩余;帮助境内地产商最大限度压缩我国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加速失去平衡。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惊讶地说:’这种形势是出人意料的。’是啊,如此高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高通胀呢?我想,美资大行的老板们一定在笑。因为,陷阱早已挖好,不久就没人惊讶了,不是通胀,也不是通缩,而是滞胀。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