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3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有一个次序问题。如果在资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开放,势必使中国变成投机家的赌场。显然,必须首先解决资本能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请进来和勇敢地走出去。开放投资银行业务,恰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随着WTO排定时间表的推移,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境外的机构和学者始终将目光焦点投注在汇率问题上。他们希望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国际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进而,境外投资者可以自由出入中国市场。提高资本实力与技术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国际货币是应该的、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问题是,汇率就如同商品价格,价格理论上表达价值,但价格不等于价值,有时甚至远远背离价值。尤为严重的是,我们没有在开放市场中,对人民币进行订定价格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了资本实力和资本技术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极其脆弱。因此,我们要通过政府以行政方式管制汇率。
显然,中国要尽快提高资本实力和资本技术。
中国的问题是非政府金融机构成长太慢了,而政府金融机构虽具一定实力,但能力太弱了。而且,政府金融机构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很难摆脱政策与行政的干预。加之类似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劣质化的趋势不可避免,特别是投资银行,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中国应该迅速对内对外开放投资银行业务,这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务之急。道理很简单:
第一、中国必须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由简单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
第二、人民需要优质的代客理财服务。
第三、企业需要资本扩充,以求发展。
第四、市场需要规范和透明。
第五、不涉及国家安全与稳定。
那么,我们为什么宁愿先开放商人银行业务,而不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呢?
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主政机构及官员不熟悉业务。不知如何管,干脆就不放。
第二、投资银行一直是国有企业亏损的重灾区,却也是非法与合法获取暴利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实在放不下。
第三、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变革恐惧综合症。如果境外大型投资银行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势必要求监管机构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甚至会使用法律手段维权。这对熟悉行政方式的官吏将构成沉重压力和挑战,所以,宁愿延误大好时机,亦不轻言开放。
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形势比人强。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已经到了必须开放资本市场,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主版在香港,这已经很讽刺了。更讽刺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普罗大众,成千上万的企业到不了香港。资本行为成为贵族行为。还不讽刺吗?更严重的是,中国的资本使用效率在递减中,我们靠牺牲汇率和利率在维持一种高成本增长。说明白一点,我们在牺牲民众利益和长期利益,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由于经济体系整体的低效率,速度将必然导致经济结构失去平衡,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有一个次序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在我们资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开放,势必使中国变成投机家的赌场。显然,必须首先解决资本能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请进来和勇敢地走出去。开放投资银行业务,恰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尽快向民间机构和海外机构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已是当务之急了。
笔者一直对中国金融问题深感忧虑。
实际上,金融问题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外部环境下,其作用和意义超越了国防和外交问题。而这恰恰是中国的弱项。中国在金融问题上甚至缺乏起码的战略思考能力,规划、组织和管理能力亦十分薄弱。尤为严重的是,一些政府机构和主要官员却对这点缺乏警觉和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世界霸权建基于一强大的金融霸权,而不是作为外力延伸的军事实力。中国如果在金融发展上缺乏战略性眼光,行差踏错,将历史性地拖慢中国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