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5
早在十年前,为了解决美国经济停滞的双赤问题,时任美国财长的鲁宾采用强美元政策,作为强美元政策的金融商业行为。索罗斯等金融大柋通过对冲基金攻击全球金融体系,引发了1997年金融风暴,全球经济陷入通缩,资金流入美国,刺激美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使美国经济重拾上升轨道,打破了困扰美国的经济危机周期循环规律,并大大缓解了双赤问题。
无疑,鲁宾是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操弄经济的大师。
与鲁宾师出同门的保尔森,是否可以重演鲁宾的辉煌呢?
就局部情况而言,保尔森已经做到了。保尔森就职高盛期间,已成功引领高盛进入商品市场。高盛几乎成了商品期货的最大炒家,当铜价由1500元升到8000元以上时,可以想像美国金融机构丰厚的利润,以及后工业化国家惨重的付出。就这一点而言,保尔森的功力与鲁宾不遑多让。
对保尔森来说,唯一遗憾的是,时移势易,事过境迁,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十年前,中国经济体系不过区区1万亿美元规模,为美国八分之一,日本四分之一,对美国的影响微不足道。然而,十年后,以中国为核心的泛亚经济体系粗略估计已超过4万亿美元规模,若考虑经济体系的外部延伸,应不少于6万亿美元。这已是一个谁都无法忽略的现实。
更为特别的是,由于政治的相对保守和经济的未完全开放,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较为不敏感,一般性的金融政策和一般性的金融工具难以产生即时的冲击效果和强烈的震荡反应。
这就如同三峡大坝,极大地缓解了疾风暴雨和干旱的破坏力,使美国人刻意制造的金融风暴冲击力大大降低了。大量中东、前苏联、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的资金涌向中国经济体系,就证实了这一点。
应当说,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还是个雏型,还没有构成像北美和欧盟那样完整的体系。但是,由于具有东方特色的保守、封闭和神秘特质,更具备自主性、独立性和排他性,因而,成为全球金融角力中独特的一极。
保尔森若想在2007年重演十年前那精采而壮观的一幕,先要认真考虑如何摆平中国。不然,呼风唤雨之后,未必会有风暴。
当然,中国的官员、专家、金融机构、专业人士们也应该继续努力,建好自己的堤坝,守住自己的堤坝,化害为利,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据说,保尔森的水平和能力绝不在鲁宾之下。不过,中国和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更远在十年前之上。这不能不给聪明的美国财长留下深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