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6
在2006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并无条件投降61周年的这一天,日本首相小泉公然前往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小泉的参拜的行为,无疑是无声的政治宣言。
小泉等日本政治家肩负着领导日本实现大和民族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小泉的举措是深思熟虑的,是集体共谋的,是获得国内外各种势力有力支持的,远非什么‘一意孤行’。
那么,小泉以及其身后的日本政治家们,想通过参拜表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第一,突破或推翻所有国际法和国内和平宪法的约束,重建军事强权,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
第二,配合美国的亚洲战略,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以紧密的美日军事同盟(亚洲北约)为依据,从东方制衡崛起中的中国和俄罗斯。
第三,建立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组全球政治版图,重建世界强国的政治地位。
第四,以民族矛盾、国际政治压力缓冲国内矛盾,统一共识,建立强势政府,推动国内改革,提升本国经济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继续增强国力,保持在国际社会的竞争优势。
第五,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保证和推动日本企业在全球的扩张,以及为日本赖以生存的国际物流通道提供坚实的保障。
上述五条,构成二十一世纪日本的基本国策。
至于为‘昭和英魂’招魂,只是否定61年前的历史判决,目的是推翻国际法和国内宪法对军国主义的约束,是忠实地执行日本政治家们二十一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不是小泉的自信与执着,这是一个现代日本武士的责任与使命。小泉如此,小泉的继任者亦将如此。
需要警惕的不仅仅是参拜表达的政治宣言,更为严重的是宣言背后的日本民意和国际社会的暧昧态度。
显然,日本民意可用。日本年轻一代已经忘记历史创痛,他们或已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一代。
显然,美国等西方国家乐观其成。甚至,南亚、东南亚等国亦有坐山观虎斗的兴趣。新的张伯伦的绥靖主义再一次在亚洲生成。
有了国内的小气候,又有了国外的大气候,才有了小泉的肆无忌惮。
中国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中日关系,头脑要清醒,处置要得当。
笔者反覆强调,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日本无外交。日本的外交政策仍是美国亚洲外交政策的延伸而已,侧重点是中美关系。中美有共识,中日无争端。反之,中美无共识,中日有麻烦。
目前,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高低互补,有着极强的共生关系;中国和美国由于共同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中美之间的合作,应由战略竞争者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将这种关系逐渐稳定和长期化,并适当加以法律约束。
至于中日关系,应从一般性的、无效果的政治争吵中走出来,强化东亚经济体的建设。以中国强大的经济体系,整合韩国及东南亚。日本要么加入东亚经济共同体,要么被边缘化。一个经济弱化的日本,很难重新军国主义化。
小泉的政治宣言并不可怕,武藏的刀法依旧阴险狡诈。不过,总是缺少战略思考能力,总是没有仁者气度,总是不见王者霸气。对于小泉,对于日本,我们不能不在意,也用不着太在意,关键还是发展并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