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如何化解中国的金融困局

2006-08-19



中国经济过热的根源在于资金过剩,有经济学家称之为流动性泛滥。中国货币银行体系已经被严重扭曲。2005年,中国银行体系的存款余额为300200亿元,贷款余额206800亿元,存贷差高达10万亿元。这10万亿元需要出路!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既有国际因素,亦有国内因素。

就国际因素而言,国际金融资本泛滥已先于中国而出现。由于美国货币的发行量已远远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形成货币泛滥的源头。同时,由于美国推行强美元政策,超发行并未形成应有货币贬值。尤其对于与之挂耻的人民币而言,存在着严重高估状况。因此,美元转换成人民币资产,即意味着已经将应贬值幅度转换成利润。要知道,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应贬值的幅度可能高达50%或更高。那便意味着恰当地投资中国,即已经获取50%或更高的利润。

就国内因素而言,维持GDP的高速增长需要大规模投入。尤其当GDP与政绩与权力寻租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招商引资成为热潮。招引的绝招很简单:贱卖优质资产。

于是,国内外因素完全配合,中国就出现了外汇储备激增的壮观景色。

要知道,这壮观景色背后,意味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巨额盈利。重复一遍,是50%或以上的巨额盈利。一旦人民币升值加剧,套利活动即开始。

为什么美元可以在中国如此轻松地挤压人民币呢?

原因很简单:美元是资本,人民币是存款。

为什么人民币不可以由银行存款转换成资本呢?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的资本市场太烂了,我们的投资银行太烂了。我们的人民的人民币别无选择,除了存款就是地产。

请注意这样的画面:一方面,我们将中国最优质资产在海外贱卖,让全世界分享大型国有企业基于垄断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高达30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却承受着实质负利率的盘剥。这画面如果卡通一下,就是一条输送带,迅速而大量地将中国财富转移到海外。这条‘输送带’就是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

如何化解中国的金融困局?

首先,必须终止‘输送带’的输出行为。放缓中国优质资产的贱卖行为。有所谓的‘经济学家’如洋行的‘金融分析师’们或许说,没有贱卖,他们完全是按国际标准、国际市场价格进行操作的。那么,我们要问,用高估了50%或以上的货币买我们的资产,相对价格的合理有何意见?仍然是绝对贱卖。

其次,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搞资本市场的历史有80年了,中国拥有香港资本市场的人才、技术和制度支援。这不是一个能力问题,是一个决心问题,是有人故意将之变成赌场。中国的股市有太多的黑手,不下金刀力斩,它就只能是赌场。

再次,开放投资银行业务。我们高度费解银行管治的原则:为什么允许国际金融资本进入,而不允许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既然我们无力为30万亿人民币存款寻找更好的出路,为什么不允许她们外嫁?实际上,在国际金融资本与国际金融机构的管理上,我们完全做反了。应该机构进来,而让资本缓入。让人民币有一个准备过程。而不是现在这样,挡住机构,放入资本。这形同引狼入室,与强盗合谋。

换句话说,当中国有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当国际金融机构再带来一个国际资本市场,人民的30万亿人民币自然就有了出路。同时,有30万亿人民币的支援,中国的企业再也不用因资本短缺而烦恼,再也不用割肉卖血般地去融资了。

最后,我们再痛斥一下国内的所谓的‘经济学家’和洋行的‘分析师’们。你们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的全部说词,概括起来,就是一条‘输送带’理论。即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或者说中国百姓创造的价值,通过金融手段,也就是你们的‘输送带’转移支付给国际金融资本。你们从不热心建设和完善一个可以为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而且刻意肢解、瘫痪和替代可能形成的市场,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引入他们并不熟悉的国际金融市场。肆无忌惮地欺骗、羞辱和掠夺,使中国的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陷入严重失衡,狂冷或狂热,惊恐且脆弱。

我们从不过高要求那些与金融结合的‘家’或‘师’们有高尚的人格,更何况爱国情操?我们只是提一个醒,做恶终有时,回头已无期。

当然,最主要还是我们的政府,要能够在教训中学习和进步,在制度与政策的选择上要能够审慎明辨,要坚持以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

发展当然是硬道理,追求发展速度当然也是应该的。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修好自己的车,建好自己的路,保持一个适当的速度。毕竟,来日方长,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