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市场主导下的积极干预

2006-09-15



凡是在市场导向下,企业可以做的事,都是政府所不能干预的,因为,政府不能证明自己比企业更有效率。那么政府要做的,就是企业及市场需要而无能力办到的事情,笔者将之归结为三大类别︰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而这三大类别均存在滞后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需要改革。

港英时代的前财政司司长夏鼎基曾提出‘积极不干预’政策。这一政策成为香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不干预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使资源最优配置,保持经济体系的高效率。如果市场失效,则必须干预,而且要积极干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向是这样做的。

有经济史知识的人应该知道,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转型都是在政府积极干预之下完成的。否则,怎么会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撒切尔主义等理论和实践?

香港是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的经济体,其转型之困难、之缓慢、之复杂超乎我们的想像。显然,单纯依靠市场内生的力量推动和完成转型是十分困难的。这就使得政府干预成为一种需要和可能。

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干预?干预什么?怎样干预?为什么干预?

首先,为什么要干预?

香港的经济体系过于细小,功能并不完整,只能作为大的经济体系的附庸(一部分)。这就决定了香港经济体系对外的依附性特征。因此,必须经常地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大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变化。

香港市场表达和反映的远远不止于本港经济体系的信息,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已超越本港,成为更大范围、更大经济体系的经济行为,例如资产的价格、劳动力价格等。香港如果被动等待市场导向下的调整,产业外迁、资本外流、高端人力资源外出就不可避免,空心化和泡沫化将成为现实。

香港的经济地理优势有着极强的时效性,是可替代的,不能构成香港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果香港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生长出独特的竞争优势,被超越和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上述问题均不是市场可以回答或解决的,因此,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干预什么?

其次,干预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明一下,不能干预什么。凡是在市场导向下,企业可以做的事,都是政府所不能干预的。因为,政府不能证明自己比企业更有效率,例如香港迪士尼项目的建设就是。那么政府要做的,就是企业及市场需要而无能力办到的事情。笔者将之归结为三大类别︰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笔者认为,这三大类别均存在滞后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需要改革。笔者认为,政府不能介入任何涉及资产定价和交易的过程,否则干预则走向反面。怎样干预?最后,怎样干预?干预的含义是间接地影响,而非直接介入或参与。政府应通过政策和立法来影响经济,而避免直接介入。

具体建议如下︰

香港目前的优才和专才的引进计划存在着严重问题。目前的优才和专才标准更类似于公务员标准或大学教师标准,而不是商业人才标准。据这个标准,潜在的巴菲特和李嘉诚均被淘汰。这种不论资本和业绩,单重学历的选才逻辑,将把成千上万的潜在人才拒诸门外。须知,香港需要的是创业与创新的人才,是金融、投资、管理人才,是资讯技术与管理人才,是其他高科技及高增值产业的人才,而不是港府狭隘定义的优才和专才。

在产业布局方面,香港已经被动且落后了。在目前可能的方向上,只有在资讯产业中,内容供应方面存在发展的空间,也就是内容供应商。在这方面,香港具有环境优势(意识形态影响少)、语言优势(英汉双语)、平台优势(各种资讯平台自由建立和发展),相对欠缺的就是人才和机构。

谈到机构很多人会奇怪,涉及资讯供应的机构在香港并非如其他资本或商品供应机构般自由和发达。香港没有像样的智库,香港的大学存在着教职和职位垄断,香港的传媒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限制(如电视的落地权和政府广告发放)。一句话,香港没有形成好的资讯产品的供应和销售体系,有优势而得不到发挥。稍可安慰的是,亚洲其他地方比香港更差。因此,香港存在着机会。

资讯产品消费将替代工业品成为未来个人消费品价值构成的重心,香港政府应有战略眼光占领这个高端。

香港应该成为亚洲最大的资讯产品市场和最主要的资讯产品供应商。

笔者惊讶香港商人的敏锐,李嘉诚家族在资讯业的一系列并购行为,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方向。遗憾的是,港府却既无规划,也无作为。

港府公共支出中最大的败笔莫过于教育支出,香港政府要尽快将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必须全方位开放。

香港教育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意味着改变香港的劳动力结构和人才储备。香港的中小学教育能量过剩,却不愿向内地开放;香港政府提供如此庞大的教育支出,却不能吸引最优秀的教育家和教师。政府应学习英国和美国发展教育产业的经验,尽快提出实质性的政策措施。

据有关人士估计,中国每年以教育投资流出境外的资金应在千亿以上。香港政府何不在旅游自由行之外,再做多一点的努力,比如争取’读书自由行’等?笔者认为,政府行为应遵循公众利益取向。当纳税人有需要,政府不作为,那是消极的不干预;当纳税人有需要,政府胡作为,那是消极干预(如九七之后,初期提出的各类中心)。政府应该具有比个人甚至机构更远大的战略眼光,并在此之上规划未来。政府的规划应达成社会共识,并将这种共识转化为政策、法律或制度安排。这就是市场主导下的积极干预。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