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7
毫无疑问,台湾民主政治实践对于华人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台湾民主政治的缺憾,充分表达了华人社会儒家文化背景对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理念的不适应。对台湾民主政治进行深入的解构,有利于我们寻找华人社会建立民主政治的出路。
台湾民主政治有三个先天不足:
第一,宪政体制的权力制衡缺失。
美国总统头上有三把剑:宪法法院、参众两院、大众传媒。而台湾总统头上只有一把半的剑:大众传媒和半个立法院。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最高执政当局没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也不能影响司法和执法,从而确保法律的崇高和独立。
台湾的宪政体制在根本上出现缺失,没有至高无上的‘宪法法院’,‘总统’动辄‘修宪’,不断地解释宪法,‘宪法’成为其操弄政治的工具。将‘宪法’置于‘总统’之下,中国文化中的马屁文化影响立法运作可见一斑。
台湾立法机构对于总统的行为制约能力形同虚设。立法院作为民意代表机构的意义丧失大半,仍然是君为重、民为轻的制度安排。
陈水扁固然不好,然而,陈水扁不好之所以成为可能,实在是制度缺失使然。倒扁当然应该,改制也是必须的。
第二,政党政治不同于帮会政治。
政党政治的核心价值,在于政党的政治理念是超越家族的、帮会的、种族的,具有全民性且代表公众利益。政党政治理念的区别在于方法和路径的区别,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台湾个别政党将‘台湾独立’作为党纲,以特定族群利益为依归,具有明确的帮会特点。帮会组织的组织特征是建立在义与利之上的,是超越法律和道德约束的,是讲个人和组织效忠的,与政党政治仍有遥远的距离,特别是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然而,在华人社会里,人们习惯用帮会形式争取自身权益,竟然接受帮会式政党组织成为执政党。
帮会式政党因为其特殊的代表性,不可避免成为政治冲突的发起者,必然导致社会整体失序,其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性必然带来腐败和堕落。
陈水扁不好,非陈水扁天生不好,而是帮会政治使然。
第三,成熟政治体制之下的政治家不是革命家。
台湾政坛缺少超越阶级和族群的优秀政治家。台湾所谓的民主斗士,具有太多的阶级和族群特征,他们代表了特定人群对于利益再分配的迫切需求,他们是利益剥夺者,而不是价值创造者。也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关心社会的整体发展战略,不会有序地进行建设,而是反覆地在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方面进行各种运作,结果导致社会发展停顿甚至倒退。
台湾在与韩国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是因为台湾的政治家根本无心于台湾的发展战略。而韩国以金大中为首的政治家超越了阶级和族群对立,实现了韩国内部及其外部大和解,集中全部力量实现韩国政治和经济的转型,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得当,取得辉煌的成就。
台湾的政治家们用十余年的时间,进行毫无意义的内部和外部争斗,其中一部分政治家从中牟取了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台湾社会和台湾民众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当台湾政治人物炫耀民主成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戏弄台湾民众的民主愚昧。
台湾的民众用民主的方式选边站,而不是用民主的方式选择台湾的发展道路。这是儒家传统的家国政治,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民主政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台湾仍然缺乏一个好的宪政体制;台湾仍然缺乏真正意义的政党组织;台湾缺乏超越阶级和族群的优秀政治家。也因此,台湾的民主政治仍然需要努力。
台湾的倒扁风潮始终让人感觉肤浅,台湾人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不然的话,换一个陈水扁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其他行进在民主大道上的社会也应思考,民主真的只是民选那样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