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巨额外储何不藏富于民

2006-11-30



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近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在战略上已经有针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策略安排。中国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5%,即相当于年补贴500亿美元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同时,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存留形态是以美国国债为主,其回报与正常投资回报差距甚大,相当于中国向美国提供世界银行补贴性质的低息贷款,如果按贴息5%计算,每年贴息不低于3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每年补贴800亿美元给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对于并不富裕的中国来说是不是愚蠢?同时,当这一补贴长期化之后,实际上是以相当于中国一年税收的20%用于补贴美国等西方国家。如此规模的逆向转移支付,难道是可以接受和原谅的吗?

笔者不愿说中国的外汇管理部门拥有经营外汇储备的能力。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始终缺乏战略思维和经营思维,中国的外汇储备没有顺利转换为可增值资产。今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以政府行使管理许可权的巨额外汇储备依然无法完成资产形态转换,必须寻找新出路。

新的出路很简单:藏富于民。

中国政府可以考虑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规模直接将外汇储备发放给内地居民。以成年人口比例计算,每人可以补贴100美元。这将极大地刺激中国的居民消费,改善中国的民众生活,改善中国内需萎缩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直接措施。

当然,这存在着诸多技术性问题。例如,居民换汇问题、发放方法问题、国内换汇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等等。不过这些问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性措施加以解决的。

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思路集中于建立市场体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资源的获得始终存在不对称和不公平现象,分配不合理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初期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持续发展之后成为经济问题,中国因为资源垄断和价格垄断已使整体经济效率不断下降,目前全部资产收益率ROA只有1%,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效率之低达到惊人的程度。再发展下去,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将国家取得的财富回馈社会,此其时也。

同时,政府必须高度关注外汇储备背后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巨额外汇储备的产生不是建立在经济体系的效率基础之上,而是由巨额的金融补贴(利息倒挂产生的8000亿元);巨额的劳动力剥削(可能高达10000亿元);巨额的环境透支(无法计算)形成的。其中,前两项均是剥夺国民福利构成的,导致中国国民购买力对GDP的贡献不足34%,使中国经济体系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已经形成结构性失衡,埋下了经济危机的种子。

有经济学家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理解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这样吗?如果经济政策不能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亦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或许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经济政策准则。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