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0
2006年12月,台湾地区台北市和高雄市的选举结束了。民进党并没有如舆论认为的那样,因贪腐而失去地方的执政权。相反,民众以令人惊讶的支持率表达了他们的台独立场。民进党以如此之差的操守和如此之差的政绩,获得如此之高的支持率是十分吊诡的。选票当然表达的是民意。显然,国民党还没有参透其中的玄机。
近日,有朋友自台湾来,向他请教个中原委。此公是大学教授,本土人,民进党的支持者,持台独立场。他表达了他的深深忧虑。他的忧虑让我想起一个清末明初的人物---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现代杰出学者。受到梁启超、鲁迅、郭沫若、李敖等学者一致赞誉。王国维一生学术成就极高,被誉为当代国学大师。然而,就是这个忧郁的学者,五十岁盛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了。那一年是1927年,大革命洪流席卷中国,北伐军摧枯拉朽,中国即将结束军阀割据,统一在望。可是,满腹经纶的王国维先生,带着一条不合时宜的长辫子和“盛朝遗老”的“孤忠遗恨”,撒手人寰。
数年前,笔者站在昆明湖王国维投湖处,感慨万千。王国维先生为何不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为辱?独以清末幼帝溥仪的废立放逐为辱?忠于一人而无视天下,为求苟安而不愿进步。这难道算是贞洁刚烈?这不过是一个迂腐知识分子的懦弱、自私和胆怯。然而,支持王国维先生的人不在少数。为什麽?
在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站在潮头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宁滥勿变的。特别是既得利益者和无知民众,他们对于变革的恐慌远远超越了对腐败的痛恨。这也就是台湾民众宁选贪腐不求变革的心态。当陈水扁“通”既是“统”的言论出来,台湾民众的心理反应是“统”既是变,变既是乱,这样的逻辑推理结果就是要支持不“统”的民进党,寻求不变之下的苟安。显然,阿扁是有智慧的。他看穿了台湾人的心理结构,一句话就抓住了要害。
任何一个有国际视野、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台湾今天的处境。台湾如果不与大陆经济体系融合,2300万人口的岛屿经济将很快被边缘化,不出十年将不如一个大陆沿海普通的省份。那时,要谈的不再是统独议题了。台湾的边缘化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人才外流到资本外流,已经中断了台湾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长此以往,台湾将逐渐失去亚洲硅谷的地位,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地区。台湾缺乏优秀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只是一批庸俗的政客。劣质的选举文化使得民主政治变成了民意投机。投机当然不问是非,更不问远景和未来。恐惧往往比希望更有力量,民进党就是利用恐惧压倒希望。民进党赢得了选举,台湾人失去了机遇。懦弱、自私和胆怯再一次战胜了理性。
笔者给台湾来的朋友讲了王国维的故事。满清的辫子全都剪了,皇帝没有了,王侯将相散了。王国维的死挡不住革新的步伐。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大时代的变迁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笔者并不奇怪台湾的知识分子的台独意识。抱残守缺如王国维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笔者惊讶台湾的民智开化程度,特别是台湾南部民众的民智水准。因为,三流政客加弱智民众,恰恰第三世界国家滥民主政治的典型特征。利用种族问题、宗教信仰、民粹主义来获取权力,并用拥有的权力完成利益集团的整体富裕,这是东南亚和中南美洲国家的经典特征。其结果是国家民族的整体堕落和沉沦。不幸的是,阿扁和民进党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更为不幸的是,竟然获得了民众广泛的支持。
我的这位台湾朋友语塞。他只是说,可能真的是执事者迷旁观者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