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思维逻辑的陷阱

2007-01-08



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地主和资本家出身的人,即使一贫如洗,也逃不过被斗争的命运。因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时代,地主和资本家是被革命的对象,非无产阶级出身属于原罪。

在后蒋经国时期的台湾,非本土出生的人及其后代,即使已经本土化,也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因为,在本省人当家作主的宁静革命时代,外省人是被清算的对象,非本省人出身属于原罪。

尽管一些台湾人非要说他们不是中国人。但是,这何其相似的思维逻辑,车轱辘似的转回来的历史闹剧,如同基因鉴定般地证实了他们的中国文化基因。

多数人斗少数人,穷人斗有钱人,是一件很容易促成的事情。当有人赋予这个过程正当性理由时,就会发展成为一场革命。且不论这革命是流血的还是宁静的,革命绝对不能创造价值,革命总是要破坏生产力的,革命的终极受害者

只有民众。革命的成功者成为王侯将相,革命的失败者早晚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归还家产。轰轰烈烈参与革命的小D、阿Q、吴妈们,在革命之后还是要一日三餐,必须回去打工种田。文革之后,参与文革的主力军红卫兵们上山下乡,成为被耽误的一代。中国人不愿回首那个时代,连那个时代的名字都极少使用了,很少有人愿意提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是简单地称之为“十年动乱”。我甚至可以确定,至今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什麽是无产阶级?什麽是文化?什麽是大革命?

中国人在经历了惨烈的外斗之后,又经历了惨烈的内斗。斗够了之后,开始了伟大的建设,这就是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仅仅是三十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以羡慕的眼光注视着中国,中国百姓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人们羡慕和尊重改革开放的中国,建设的中国,而不是革命的中国,更不是动乱的中国。

深深体会历史辛酸的中国人明白和谐的含义。于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那意思就是不要斗争。

笔者很惊讶台湾知识分子的集体智商之低。中国人用一百五十年的血泪证明了一个如此浅显的道理,斗争不能创造价值,斗争只能破坏生产力。韩国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敦睦四邻,息止内斗,一跃成为世界级强国。怎麽台湾人就搞不懂呢?在后蒋经国时代,台湾不间断地与大陆进行外斗,不间断的在岛内进行内斗。所谓宁静革命似乎有一层民主外衣,可是台湾人知否,文化大革命正是追求所谓的是大民主,都已经到了无政府主义的程度了,结果又如何呢。

历史成为历史之后就会变得很简单。民主并不创造价值,民主并不使人富裕,民主并不代表效率,民主也未必就一定带来公平。从英国开始,到法国,到德国,到美国,到日本,到中国,促成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的原因可以确定不是民主,那只是强盛和富裕之后的一个政治结果。

中国人到了近代以后,之所以不断地落入思维逻辑陷阱,是由于中文在概念方面出现了语义混乱。起义、造反、变法、维新、革命、动乱、改革、民主……,不一而足。从皇帝到革命党,从军阀到知识分子,说的大体一样,词语的眼花缭乱,足以喧宾夺主,人们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公平与效率。不能带来公平与效率的口号式语言,往往是特殊利益集团某种利益企图的包装,美丽动人却有害无益。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围绕的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但是,他们没有发明那样多的延伸概念,更没有那麽多连知识分子都未必明白的语言。语言的混乱必然导致思维逻辑的混乱。思维混乱的群体难免产生行为的怪异和错乱。当年的文革,如今的台湾,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今天的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出身贫农而骄傲,明天的台湾人还会否以出身本土而自豪呢?难道骄傲和自豪的依据竟然是出身吗?血统论竟然可以成为现代台湾的魔咒吗?

笔者很怀疑李登辉和陈水扁未来的历史定位。在这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为了效率而全面整合、联合、结盟的时候,这两位所谓的台湾之父和台湾之子却选择了斗争。在科索沃、在车臣,人们已经见识了美国支持下的所谓的民族自决,那就是山河破碎、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除了帮助美国人肢解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之外,科索沃和车臣只有几个小首领得到他们喜欢的金钱和红地毯,他们的人民却要在地狱边缘挣扎。世上还有谁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又有谁会欣赏、羡慕和尊重他们的所作所为。李陈两位所谓的“台湾父与子”,进行了跨世纪的不断外斗与内斗,已经使台湾世风日下、人才外流、资本出走、经济发展缓慢,难道非要山河破碎、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才过瘾吗?我想,他们可以得到历史认同以外的一切,就是不会得到历史认同。极有可能也得不到台湾人的最后认同。笔者也很可怜肤浅的马英九。伟大的政治家必须具有跨越思维陷阱的胆识,必须有穿越历史轮回的魄力,必须有引领群众而不是跟随群众的能力。否则,马英九不会比李登辉或陈水扁的历史定位高,非但成不了大政治家,而是沦为一个低俗政客,一个小小的历史过客。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