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4
笔者无法接受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一个说法: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尽管不能接受,笔者还是有些佩服茅于轼先生。毕竟,这比替富人说话又为富人办事有进步。当然,也不象替穷人说话而为富人办事的人那么虚伪。在中国,是否真的有经济学家,即为穷人说话又为穷人办事呢?这是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应该放弃贫富分别。二元对立,阶级分析,斗争哲学,不是一个理性的经济学家的逻辑基础。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应该在制度优化过程中,不断追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遗憾的是,在没有公平博弈的前提下,利益总是向着特定的方向倾斜。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
连茅于轼先生这样的经济学家都决定替富人说话的时候,笔者非常清楚,中国已经不存在公平的博弈了。因为,在制度安排的初级阶段,富人们已经赢定了。不信,你就看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压低活期存款利率,提高定期存贷款利率,继续拉大综合存贷款息差。简单的说,就是转移支付活期存款人利益,给予商业银行,形成商业银行股东权益。谁是活期存款人?谁是商业银行股东?为什么要转移支付?看看加息之后股市的表现,答案不是昭然若揭吗!
中国已经有超过两亿农民走进城市,成为打工者。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们,不再是农民,也不是城市居民。他们肯定不是富人。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做商业银行股东。遗憾的是,他们恰恰是那些无可奈何的活期存款人。这支浩浩荡荡的劳动者大军,贡献了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创造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但是,他们得不到财政给予的转移支付,无人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生活之艰辛,是那些洁净优雅的学者难以想象的。这不,货币政策还是瞄上了他们。区区几百亿元息差,对于庞大的商业银行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尚且处于温饱边缘的人们,那就是雪中撤炭。所有的解释,在困苦的生活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闹哄哄的媒体说什么的都有。唯独缺少了对于打工者的起码关怀。
当代的中国经济学家当然不懂同体大悲。但是,不至于不知道什么是公平与效率。
经济学家能做什么?既然只能说几句话,就该说几句像样的话,至少是人话。没有水平不丢人!学问不精不丢人!但是,歪曲事实,谬论国是,贻害百姓,贻误国家,其心可诛啊!笔者从来不喜欢二元对立。笔者不认为经济学家要为穷人说话。但是,极其厌恶经济学家只为富人说话。笔者当然清楚,经济学家根本就没有能力为穷人办事。玩几句禅语,太过聪明了吧?
笔者期待可以有公平的博弈。打工者若是有人代言,至少还可以博弈。浩浩荡荡的两亿人,难道可以这样沉默下去吗?这个世界哪有独赢之理!为富不仁,富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