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0
以民为本一语,在封建王朝确实是进步思想。但是,在社会主义共和国,此语甚为不妥。当代政治家应慎用此语。
其一,是一分为二的问题。“我”是人民的一分子,与民浑然为一元。一句以民为本,将“我”与“民”切割为二元。是二元就难免对立。若此语主体是执政党和政府,那就已经背离了党章和宪法。
其二,是主体性的问题。“我”以民为本,“我”自然是主体,民为客体。虽然充满善意,却难掩君王气象。在一个民主制度的社会,“我”以民为本,民何以为主?一言出,政制倒退一百年。可见善言之不善。
其三,是对历史的评价问题。“今天”的以民为本,必是对“昨日”不以民为本的修正。政治术语拥有历史评价的天然功能。“昨日”不以民为本,是以何为本?“代表”一词的法理和法律含义顿时成为当下的现实问题。
治大国需要大思想家。帅字无脑,不成师。国无师,群策群立,天下必乱。
故此,治者(智者),尽量只做不说;最好先做后说;至少多做少说。道理非常简单:多许少予必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