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享受量化宽松欢乐时光

2009-06-15



香港的部分普通投资者被搞懵了。一些「大师」依据传统智慧(五穷六绝),劝谕大家五月出货(Sell In May)。一些「预言家」依据残破的经济数据,认定第二波金融海啸二、三季度到来。早已是惊弓之鸟的香港普通投资者,哪里还敢追涨杀跌,很多人在四月就开始斩仓离场了。阳春三月(公历四月),舆论一片肃杀之声。然而,市场却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迎来了火红的五月,鲜艳花朵遍地绽放。

不明白,中国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不关注奥巴马《刺激经济方案》(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The President's Budget and Fiscal Preview)。这个方案对全球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尤其巨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案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决策的外部依据。当然,这个方案也会形成对于资产价格的深远影响,特别是股市和楼市。

在奥巴马的《刺激经济方案》中,落墨最少的地方,就是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中,最简约的就是「量化宽松」。笔者认为,这才是奥巴马《刺激经济方案》的要害所在,也是奥巴马新政成败的关键节点。理解「量化宽松」的含义并不困难,国内已经热议一段时间了。

但是,严谨地进行「量化宽松」的工程学推导就极为困难。特别是,预见美国以及全世界「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更为困难。然而,这才是理解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关键之所在。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是与一般宽松的货币政策(credit easing)相互对应的。我将后者简称为「成本宽松」。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后者是通过利率(资金成本)影响货币供应;前者是通过直接增加货币数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化宽松」实际上等同于直接创造货币(printing money)。简单直白地说,「量化宽松」,意味着联邦储备局增加钞票的印刷数量。

请注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经典的赤字财政政策。今天被「量化」出来的美元,就是美国政府预先征缴的通货膨胀税。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成为美国的第一纳税大户。奥巴马是一个敢做敢为的狠角色 关于奥巴马新政笔者另文再作详细讨论。

「量化宽松」这一招用得非常好。笔者将美国量化宽松具体操作概括为三个比较好:第一,时间选择比较好(及时);第二,数量控制比较好(够用);第三,渠道选择比较好(直接)。这显示出美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强大的情报资讯能力、策划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美国金融体系强大的执行能力。我想,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中国政府深思的 我们「知」的能力太弱了;我们「行」的速度却太快了。

「量化宽松」的目的是增加货币供应(money supply)。美国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非常疲弱,大量新增货币供应必然形成恶性通货膨胀。精明的投资者应该增加美元负债,而增持可保值的资产。很多人的目光再一次转向中国。

很巧合,中国刺激经济的力度远远超过美国,中国经济「将第一个复苏」,中国可能真的实现「保八」。以目前中国良好的财政金融状况,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潜力。于是,流动性开始向中国聚集了。所以,美国开始「量化宽松」,香港股市马上发疯。而且,可能仅仅是开始发疯。当然,开始发疯的不仅仅是股市。也当然,开始发疯的不仅仅是香港。

道理很简单:量化宽松 = 印制美元 = 通货膨胀 = 中国资产价格折让。

我认为,奥巴马很聪明。他政治上极左,而经济上极右。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倾向,正好对冲经济上的实用主义。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制造业,他们仍然需要间接「创造」价值。

或者说,他们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供养。供养的方法,就是使用「美元化缘」,这才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显而易见,这一政策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其中,有些国家当然是无条件地支持。任何实用主义的短期行为都是有后果的,「量化宽松」也不能例外。廉价通货泛滥将迅速演化为特定国家结构性通货膨胀,对特定国家的高附加值产业将形成绝杀。这几乎是美国恢复制造业的前提条件。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

中国的股市和楼市当然是政策市。不过,笔者提醒亲爱的投资者,「政策」一词的含义已经不再单纯是指中国的政策,影响更大的可能是美国的政策,所以,我们也必须为「量化宽松」做好必要的准备。中国的投资者需要学习在高通胀时期的投资技巧。在高通胀时期,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时期,价值判断不重要了,流动性判断更为重要 在汇率收益远远高于股息的时候,十倍市盈率和一百倍市盈率有什么分别呢?请仔细观察流动性,这才是重点。

最后,希望大家深刻体会并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奥巴马提供的「好政策」。充分享受「量化宽松」的欢乐时光。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