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7
半个小时之后呢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我先试一下声音,如果声音没有问题的话,然后我们三点钟准时开始,两点半呢我先打开禁声,然后两点二十五分,我们再把禁声关掉。大家交换一些资料。一些朋友非常辛苦,他们将一部分的录音整理成文字,还有一些录音转换成专题跟大家分享。另外呢,大家有什么想法呢,也可以对这二十五分钟里边说一下,我们聊的内容全一些。
今天是十二月七号,是我们这个月第一次开讲,第一堂课。我们今天讲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呢,再讲一讲这个技术上的事,一板斧的事,聊聊剑宗和气宗。第二个部分呢,我们讲一讲这个中美博弈的一个基本的趋势,一个走势吧。然后顺便谈一下子相关联的美元资产的问题,包括黄金的情况。第三个部分是今天的主题,就是我们讲广义财政论的第三个部分,制度成本的边际。我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今天的课程。
上次聊天的时候,应邀呢我们做了一点点的技术性的这个介绍啊!讲了这一板斧。原本是打算先把基本功扎实了,然后再开始进入到技术。但确实是注意到好多朋友比较感性,在处理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凭借直觉和感性,所以难免会有一些错误。那么我们就先讲了这一板斧。现在呢,好多朋友还是希望能够多讲一些。我想了想呢,我们放到明年讲。因为今年还剩下一点时间。
今年还剩下一点时间呢,我想大家先把这一板斧练熟了。因为我知道,即便是这一板斧,大家也只是知道怎么用啊。其中里边的这些逻辑关系。其实这一板斧里边包含了四种数据的整合。其实挺复杂的,我们只不过把它变成一个非常简单和直观的说法去用。技术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了,你一点技术都没有,一点工具都没有,做选择和做分析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盲目,但是不能把技术看得那么重,如果把技术看得那么重,陷入到技术里边去,忽略了大盘的整个的变动。有可能会有问题的。
我其实把我们讲的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就是基本功的部分,我把它理解成为笑傲江湖里边的华山剑派的气宗。气宗是要解决战略问题的。就是战略上不能出错,然后再解决战术问题,就是属于技术上的问题。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在宏观的方面,我们先从价值论入手,讨论了价值,实际上是给出一个大家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才有了这种投资的分布。包括区域的选择,板块的选择,投资工具的选择。才有了战略上的一个布局。
有了战略布局之后,我们把技术上的一些方法,我把它叫做剑宗。然后我们再慢慢把它丰富起来,我们刚这个上个星期教这一板斧是个选股的逻辑。其实理论上我们应该是先讲,先做如何做区域性选择。其实我们广义财政论里边主要是讨论的是一个区域性选择的问题。另外呢,在区域性选择上是解决空间问题,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无论是一只股票、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它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它都是有起承转合的。我们有了宏观之后,再有了微观的技术配合,就会做的比较好。
我想是这样,就是到了今年还剩下,除了今天这堂课以外,还剩下三堂课。正规的课程呢是二十一号那个星期六,我们讲广义财政论收尾了。然后我们明年开始、转年开始呢,就开始讲金融了,就是宏观经济这个部分、部分里边金融可能要花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吧。我们要把金融、在金融里边,我们开始介入到金融分析的一些基本的技术。基本的技术会开始给大家介绍,宏观的部分,选股的部分,包括我们对债券投资、对其它资产的投资,我们还是往后放。
在我们做投资选择的时候,不动产的选择、债券的选择、股票的选择、贵金属的选择,在整个的这个投资工具里边的选择上面呢,我们也打算是放在金融讲完之后开始讲,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把一些技术、方法和基础性的知识,我们把它带入进去。整个的过程不着急吧,我们把基本功打扎实了、打扎实了。另外我们整个的构成,就是我们这个平台的构成呢相对比较复杂,有的具有一定的基础,有好多朋友还是白丁、不熟悉。那么我们尽可能的照顾到各个方面。
在这里边我要提醒:如果你的投资规模在千万级别,那么你一定要走气宗的路线,不能走剑宗的路线。我说过,如果是千万级别复式回报长期坚持在百分之十八的水平,足矣了,足矣了!如果是百万级别,那既要考虑气宗又要熟练的掌握剑宗,如果还是比较少的钱,十万级别,那确实是要苦练剑宗了,就是这一板斧都要学得非常精致啊,非常到位才行。其实这一板斧把它运用好了,其实不容易的,要大量的训练。你可能要观察十只或者是二十只股票长期观察。你才能慢慢的有手感,有心得。
另外呢就是希望大家养成一种习惯,就是用这一板斧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图呢只是一半,还有一半图呢!比如说未来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那个图是让你自己去画的。你怎样画?依据什么画?其实是依据的是气宗。这是我们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对经济走向的判断,对货币的判断,有一个基本的图形画出来,如果你能把那后半截的图画出来,大体上、操作上就应该是比较淡定了。就你有一个完整的想法,那么就会比较好,当然不一定那么准确,不会是和你想象的分毫不差,但你必须有想法。
今天需要补充说技术上是两个东西。一个东西是:通常我们做投资的话,都会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因为市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精准的预测到下一步的走势的话,那就变成神了。那我们就不用去做其他任何事情了。意思是我们对我们投资品要有考量的。就是如果达到我们的要求,或者是超额完成我们的要求。我们该怎么做呢?如果刚好和我们吻合,那就我们按计划走就行了。如果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就是有的时候是超预期了,超预期了怎么处理。有的时候失去预期,就我们判断是错的、被套了,那应该如何处置呢?
新手容易犯的错误是在上升周期的时候沉不住气,无法让子弹多飞一会。我上次讲这个一板斧时候只讲了底部在哪里,没讲顶部,没讲顶部的原因是其实原理是一样,你怎样看底你就学会怎样看顶。我们通常是买在左脚,或者是买在左腿,出在右肩。出在右肩,为什么要右肩,为什么不是左肩呢?因为我们不知道头在哪里。所以有的时候,你要有耐心让子弹飞一会儿。很有可能我们会面临一个局面就是超预期,有的时候是严重超预期。其实,今年的好多股票都。。。
今年类似于像美团、像舜宇光学、像平安好医生可能都超预期了,就是他们的涨幅都翻倍了。就是从去年十月份到今年这个看,好多朋友的成绩是很不错,很不错的,超期了。但也有很多朋友没沉住气,该赚的钱可能没赚到。要有这种的定力,当你判断大势不是个灾难性的时候,你所做的板块和股票又是如此之好,你要给自己一个空间,就是对超预期的问题的处理,不急,不要都变成了短炒的心态。
那么还有一些朋友问被套了怎么办?有可能在前期没有讲技术的时候,好多人可能是在腰上进去的。我估计在顶部进去的应该没有吧,可能是在腰上进去。在腰上进去的时候,这是一个算法的问题了。就是如你对某一只股票类似于,比如说举例吧,类似于美团这样的股票,你对它未来的空间有多少有一个基础性的判断,图形你已经知道了,怎么做你也知道了,然后你再跟你其他的选股做比较。如果你认为它的空间没有那么大,比如说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上涨空间,那么你另外的选的股票,你认为它有一倍空间,毫不犹豫的转换。
其实,我们在讲价值论的时候,反复强调一个心理过程,就是我们是开车往前走,我们眼睛要平视前方,不要看着倒车镜,不要看着反光镜去向前开车,这样不行的。对自己操作的不完美,不完美,不要自责,你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以更宽阔的视野去选择,然后在选择之后下定决心换跑道,这个换跑道这个过程是个纠错的过程。但很多人心理上过不来,就是我买的不是最低点,我卖的又不是最高的,处在自责之中,不好。
请大家牢牢记住,机会永远在。即便是熊市,也有机会。通胀来了,有通胀受益的股票;衰退来了,有衰退受益的股票。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板块,不同的类型的股票,它们对应的是不同的这个红利和不同的风险,你总是有机会的,把眼界放宽,然后做选择。选择总是人生最难的,不光是选股票难,选什么都很难,关键是你要看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你要自己把那个图做出来,做出来以后,其实你能把图做出来,你根本就知道是怎么选择,你做不出来再问你的直觉就往往容易出错。
剑宗、气宗就是这么几句。今天不讲这个具体的内容了,只是把技术上我们再梳理一下就可以了。第二个部分想谈一谈中美博弈的这样一个状态,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未来的走势是什么样的?简单说一下子。其实中美博弈呢分这么几个层级,首先是经济上的博弈。经济上的博弈包括了贸易战,包括了科技战,也包括了金融战,这是经济上的博弈。经济上的博弈呢在贸易战这个领域里边其实已经差不多到了看出端倪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了。
由于特朗普领导的这一届美国政府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不能说贸易战已近尾声,但是贸易战接近于一种胶着状态,或者是接近一种停战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时打时停,时停时打,但那种猛烈爆发的过程已经大体上结束了,因为加税的空间,关税加税的空间并不大,所以在这个事情上不用风声鹤唳了。至于科技战,我想可能大家对科技战不是很了解,就是打贸易战和科技战有的时候会有些错位,有些交织和错位的。
这么说吧,在当今已经全球化的情况下,实际上全球化不是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产业全球化,现在是一个产品的全球化。美国虽然在高科技方面拥有优势,但美国只是在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这两个领域里边拥有相对的优势,有一些关键技术,但科技战不是纯粹的科技战,科技战必须回到商品上来,回到产品上来,所以还是要在系统中才能发挥作用。比如说你的芯片优势,你必须把芯片用在某个商品之上,这个芯片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拥有强大制造业体系的中国,其实在科技战上面并不害怕。因为我们装置生产、设备生产、这个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我们的能力是巨大的,潜力是巨大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所以那种所谓的科技战,就是限制某些技术,或者是由于某些技术形成的这种科技战,美国很难打。一个是它不太好办,因为你不可能为了控制芯片的技术,然后你配套整个的中游和下游的产品,这个做不到,所以科技战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它很难成为持久战。
另外呢,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最近美国的,它的G7还是美国的北约峰会,没有形成八国联军,或者是多国联军,或者是整个西方的一个围堵。如果不能形成围堵的话,按照我们的理解,中国的制造业的这个总量的规模上面已经快接近全球一半了,快接近全球一半了。那么如此庞大和完整的体系,如果有人跟他作科技战,可能不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吧,可能会出现挺严重的问题,发起战争的一方可能会有严重的问题。
所以,虽然我们的不少企业被上了黑名单,受了限制,但我们不认为这个事情科技战会比贸易战更为惨烈,或者是带来更为严重的冲击。我们不这样认为。而且我们认为,科技战更多的是噱头,因为它一旦真的打起来的话,在产业布局方面,做不到对科技战的完整的配合。所以,我们对科技战不是那么的忧虑,有担心,但没有那么的忧虑。另外呢,其实我们的一些信息产业、信息的企业在迅速成长,正在迅速的成长。如果真的打起科技战来,可能,市场它们不会拿走,可能在高端…
反而可能在高端上,我们形成某种反超。在经济这个领域里边,还有就是金融战,因为金融的特点,它绝不能是持久战,金融战只能是闪击战。而且金融战所针对的方向,主要还是汇率,主要是还是汇率。因为你像中国这样大国的流动性,一般的经济体很难对中国的流动性构成直接的操纵。所以它可能在汇率上面会施加影响或者压力。但是对流动性的整体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即便是在汇率上,或者流动性,或者是在利率上产生某种压力。
它也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总结一下吧,就是在经济这个领域里边,贸易战,它接近一种胶着的状况,不能说尾声。科技战呢,其实我们认为很难全面开打。金融战呢,这种金融闪击战,现在、至少现在,我们不认为美国有能力对中国进行金融闪击。虽然我们在海外看到,海外的一些人叫嚣的声音很高,就是人民币崩盘什么的,忽悠的很厉害,但实际上,可能他们看反了,可能他们看走眼了,有可能他们这回又是帮了中国。
至于在政治领域的博弈,包括香港的这回骚乱,也包括他们出台的关于香港和新疆的法案,在政治上的这种压力和攻击呢,我个人认为,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这种政治上的,是一种姿态。它更多的意义在于国内的选票,在于他们国内自己的选票,他们更多是一种表演性质的,就是他很难把它升级到一种新冷战的格局,就是变成一种新的冷战。呃,最近讨论脱钩的声音很高啊,大家都在讨论脱钩啊,中美脱钩,我上的周末聊天的时候,我简单说了几句。
今天我们再聊几句。我们认为,美元信用之所以成立,美元信用之所以成立,实际上在于美元信用的海外延伸。海外延伸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在大中华地区的延伸,包括了中国、台湾、香港。其实中国是主要的,因为中国自一九九五年到二零一九年是跟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虽然我们今年二零一九年一月份财政部的司库说,人民币不挂钩了,不挂钩了。但它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反而我认为美国人应该知道…
美国人应该清楚的知道,人民币对美元信用的意义,所以在处理脱钩这个问题上…
在处理脱钩这个问题上,我想美国可能出现了撕裂,美国这个国家可能出现了撕裂。就是华尔街的想法可能跟特朗普的这种红脖子们的想法是不一致的。美国这个很神奇的国家,一向代表资本的共和党一转身,去代表工人阶级了。他们跟产业工人、跟产业资本相结合,对金融资本主要是针对华尔街,这个产生了猛烈的冲突。这个民主党,理论上是应该代表工人阶级的,结果民主党,从克林顿、希拉里这个角度看,他们竟然去代表华尔街了。所以,美国形成了一种很混乱很荒谬的这样…
美国形成一种很混乱,很荒谬的局面。而且对美国的看法呢,不光是我们中国人的看法,其实整个欧洲和日本的看法,也有一些撕裂。就是有些人是把美国看得很好的。就是你看美国的就业水平,达到了历史的最好的水平。资本流入状况也很好。债券、股票、房地产都是牛市。美国确实很好啊。从数据上看,就是数据美国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美国。但也有一些人呢,看到美国的问题了,特别特别是看到了美元的问题。为什么要反复提美元的问题呢,就是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想法,或者是一种基本的判断。
在某种意义上,不排除,不排除华尔街会在美国剪一次羊毛,在美国队割一次韭菜。如果它华尔街割美国的羊毛,或者是剪美国的韭菜的话,就会出现另外一个局面。当然了,我们很难把这个具体的方式、时间做精确的推断,但是各种可能性都有吧。这种看法呢,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耳语,大家悄悄的在讨论,开始慢慢的登上了台面。就是大家认为美国的债市、股市甚至楼市,都偏高,都偏高,会有…
就是美国可能会有一次深调。深调呢,那华尔街在这里边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呢?他们的对冲机构会做什么呢?呃,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有些事情并非偶然,比如说,英国脱欧,英国脱欧,因为英镑本来就没有加入到欧元区去吧。英国脱欧,其实可能也是这种思考的一个部份。再比如说阿里回归,因为阿里的盘子太大了,四万亿港币嘛。阿里的回归有没有华尔街转身的考虑呢?再比如说,大量资本进入中国,流入中国,可能今年年内的流入资本,可能是过万亿级别了。当然进入股市的量没那么大,进入股市可能是三千多亿吧。
总之呢,我们还是要在看这个中美博弈的时候,不要受,呵呵,不要受西方媒体或我们国内的主流媒体,或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们的看法影响。可能他们的看法,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可能会错,可能会错。当然也不代表我的看法,或我们的看法就一定对。总之我们不能把美国看的那么乐观,也不要把中国看得那么糟糕。就是我们一个相对中性的这样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这样看问题的话,我们就比较容易去理解中国的楼市、股市、债市。
中美博弈主要是在经济领域里面。政治博弈呢,是有限度的。军事博弈,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就是虽然国内的左翼,也比较激烈,也比较尖锐,特别是在跟政治和军队上有一些想法。但事情没到那个程度。至于说中美未来的明年,2020年,会走向一个什么状况呢。我的总的看法是: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中国的体量,中国的年龄,和中国现在目前的状况,决定了这样一个结果。一会我们开始讲【制度成本的边际】的时候,我们会把中国和美国再做比较。
由于事情没有到剧烈转折的时候,所以美元和人民币,不可能出现大家所预期的那样猛烈的波动。所以黄金也很难出现大家所预期的那样一个情况。因为现在还未到那个时候,石油的价格也存在这样的一个状况。虽然石油价格涨了一些,但依然就是我说的,情况还没到的那种大的转折的关头。所以大家还是沉住气吧。对有些事情的看法,不必走极端。这是第二个部分。我们今天就说这么多,今天把重点呢,我们开始讲今天的这个主题:【制度成本的边际】。
每个国家都要维持一个秩序。这个秩序包括了捍卫国家的主权,不允许别的国家侵略它。同时呢,这个确保国内的秩序。确保一个国家的秩序,就需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这个强而有力的政府呢,意味着一笔公共开支,就是财政支出。那么,这个财政支出,通常我们就把它定义为:制度成本。就是我们要为一个秩序去买单。制度成本呢,我们给它一个基本的定义。
什么是制度成本呢?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由社会承担的公共开支。它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公共开支。我为什么不把它直接定义为一个财政支出呢?因为名义上的财政支出,有的时候不能涵盖所有的公共开支,不能涵盖所有的公共开支。制度成本必须有它的边际。一个合理的边际,它既能够让政府完成它的使命,又不使政府过于庞大,消耗社会资源。那么它制度成本就需要一个边际的概念,就是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就是一个社会要多大的成本是最合理的,最好的。
一个国家制度成本的讨论,它意味着我们对政府规模的讨论,对军队规模的讨论,对社会保障的讨论,对政府投资的讨论。每一样东西,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比重,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标志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优秀的民族,是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制度成本的。如果你发现某个国家没有能力控制制度成本,那么这个国家肯定走向衰落。
这个久远的例子,我们可以说苏联。再久远的例子可以说,希特勒治下的德国,它的制度成本呢,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了。就是它整个政府的公共开支占GDP的接近百分之八十。所以它已经不正常了,所以它没有办法可持续,就出问题了。在当代呢,也有很多制度成本失控的案例。我们说欧洲吧,欧洲的公共开支,就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偏高。
欧洲二十八国的财政支出,它们平均水平占GDP的平均水平是41.4%吧。其中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已经达到了50% 。就是GDP的50% 用来变成公共开支了。所以,在投入社会再生产的那部分钱是越来越少了。它这个经济的增长的动能就不够,不够好,不够活跃。所以老欧洲处在一种增长乏力的水平。因为它们很多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偏高。美国好很多,美国现在是应该是 31%-32% 这个水平。
所以在讨论一个国家治理的时候,我们把数字摊开看呢,就知道它的情况了。美国经济之所以能维持比较高的动能,是因为它的公用开支,相对而言,控制的比较好。因为一百年前吧,就是1910年代,美国的公共开支,就是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10% 这个水平。罗斯福新政之后,罗斯福为了刺激经济,他开始加大政府的开支。那么它的这个公共开支呢,上升到20% 以上的水平。现在是31%-32% 这样一个水平,嗯,相对比较而。
就是相比较而言,它的这个总的开支占GDP的比重,好一些。比欧洲稍微好一些。那么我们中国是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中国呢,理论上是29% ,比美国低,其实也不低了。我们其实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中,我们都是在20% 以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它的原因的:就是我们的公共开支一直控制在20%以下。就是说,我们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主要的资源,留给社会去自由发挥了,自由发展了,所以才有那么好的成绩。但我们这几年公共开支上来了,而且上的速度非常之快!
比较麻烦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可统计的这个财政支出是29%,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个人将一些未纳入这个公共开支的部分,如果全部纳入进去的话,我们的水平应该接近法国的水平。在50%左右啊,远远高于美国,也远远高于欧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的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不是很一样。政府除了维持秩序之外,政府比较大幅度地参加了经济建设。里面的一些账不太容易算清楚,不太容易算清楚。
另外呢,由于中国是一个没有直接税的国家。中国在维护公务员体系的这个,这个维护公务员体系秩序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就是我们采用的是这个,中纪委的方法,监察部的方法。这使得中国隐形的制度成本呢是非常大,而且看不到,就是你无法统计,看不到,但这个水平是很高很高的,就是隐形的公共开支是非常高的。当然以后我们税政改革之后,这一块是可以压下来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这三十水平就是名义上的三十。外边还有两个十。一个是与经济建设相关联的部分,一个是非正常的部分——黑色的部分。
中国的制度成本问题,有没有导致中国出现经济上的现象呢?有的,我们注意到东北病,东北病是明显的在东北区域制度成本失控的一个结果。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出现制度成本失控,它经济基本上是要倒掉的,东北的问题,如果用财政学来解释非常简单,就是制度成本的失控了。它是一种非常糟糕非常严重的失控,就是,不光是行政费用,行政体系的费用偏高了。
而且呢,它所劳动模式承担的社会保障的负担非常之重。同时呢,由于政府深度地介入经济,政府深度地介入经济,也使得,就是政府在属于公共开支的领域里边,就是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远远超过南方其他的地方,所以东北的问题,就开始严重了。我们提出过解决东北问题的思路。其实东北可以并省,三省并作一省,就是三省并作一省,撤市,就是中央,东北省,直接就是县,不要市了,如果能够改革的话,在现在数字经济数字时代其实东北可以做为一个案例来改。
那么它大幅度压缩的制度成本会重新重返社会,形成投资、消费。可以整个经济会迅速的出现恢复的局面。如果不下这个决心,用其他方式来解决东北问题。比如说加大投入,加大中央投入,这些方法。他会毫不犹豫,毫无疑问会被新增的制度成本通通吞噬掉。事实上,东北病十年治不了,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制度成本这个问题,其实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因为东北病出关了,现在整个华北也在东北化。整个华北地区。以前山东的经济非常好。
以前山东的、河北的经济都非常好。这两年,我们看到整个大的华北地区开始出现东北化的问题了。东北病出来了,就是这个制度成本呢,还是在处于失控的状态,就是我们不太好办,现在就是如何去处理这个制度成本呢?现在难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在控制这个地方财政的时候,我们一直配套的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呃,没有达到一种高度融合和配套的这样一个过程。另外好像改的积极性也不是很大,所以处在一种胶着的状况。
制度成本里边呢,除了它有一个总量的边际,就是整个制度成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这是一个总量的边际,还有一个结构性的边际,结构性的边际呢就很重要了。因为你一看结构性边际,其实美国的问题就呼之欲出了。我们说一下美国的公共开支的结构。美国的联邦的公共开支的结构,就是它三十八。三十八的比重用于社会保障。二十七用于医疗,二十一用于军费,百分之八用于支付这个利息,支付它们。
百分之八呀,用于支付国债利息,二十二万亿美元,这个量太大了。社保加上医疗,这已经是六十五去了,它们就六十五了,加上军费,这就八十六了,再加上那个利息,就九十多了。其实,美国政府行政上的开支还是很节约的,它也没钱去做其它该做的事情。修桥铺路啊,基础设施啊,没钱了。美国这个非常畸形的这种公共开支结构呢,已经持续了很久了。
我一直连读美国的预算,读了二十五年了,我看着它结构一步步走向扭曲。而且每一次改革。不管是社保方面的改革,还是医疗的改革,还是军费方面的改革,都不到位。克林顿时期曾经有一些好转,但整个的根本性的改革是没有到位的。没有做出来,呃,同时呢,也面临着由于结构性改革不到位,它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什么样的风险和压力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子,如果美元不维持一个非常强悍的购买力,就是美元汇率保持一个非常强悍的这个水平。如果因为它大部分的东西不制造了。如果这些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如果在贸易战的这个基础上,真的开始实施反向的金融战。比如说美元出现贬值或者大幅度贬值,美国这个经济体系真的是无法承受,会崩掉的会崩掉的。因为美国现在根本无法用正常的税收来覆盖它的债务本息,它必须要新增赤字,新增借款来完成还本付息的过程,已经处在一个高危的状态了。
我们总是对民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会把它觉得很好。民主在很多方面是好的,但在很多方面它也是有负面问题的。比如说像高度民主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它必须跟它的选举周期相结合,它们没办法形成长达10年、20年、30年、50年甚至100年的国家战略。可能外交战略上可以形成,但国内治理,结构性的治理战略很难形成。
解决国内结构性问题的这种战略和方法很难形成。因为选举的时候更多的是承诺,不然的话,社保和医疗怎么能膨胀到这样一个边际呢?就是非常麻烦、非常严重的一个程度了。我举个例子吧,美国人人均的GDP,国民收入是六万美金。
美国的人均GDP,国民收入是六万美金,中国是一万美金。美国的这个人均GDP六万美金里边,有一万美金是干什么的呢?是治病的。也就是说,他用中国人的这一万美金全拿去治病的。那么这样治病,他的预期寿命增加了吗?没有。那我们只有一万美金,那我们的医疗水平会比美国低很多很多吗?从预期寿命的角度来看,不但不低,甚至可能还在赶超它了。所以从财政的角度来看,从财政分析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经济结构是出了严重问题的。
我们总是在分析,总是看到了一个国家治理上好的一面,我们有的时候很难看到一些国家治理结构上的深刻矛盾和问题。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就是存在着一系列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刚才说是医疗,特别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医疗的保障等,确实是问题非常非常严重。要知道美国人一万美金用在医疗,而这一万美金大部分花在美国人临死的治疗上面,就是濒死的治疗。
[[[['美国医疗体系落后于主要经济体。主要源于美国医疗保险私有化——其他国家的医保,往往是个人医保费用等于社会医疗的平均成本。由于人群的健康程度分布不均,最终以大多数人支付保费形成的利润,覆盖少部分患者治疗耗费的成本。而美国医疗系统私有化后,私人保险公司针对预期的个人医疗成本收取保费,导致越需要医保的人群越无法负担保费。大多数人支付保费形成的利润归于私人保险公司,少部分患者治疗耗费的巨额成本归于政府和个人。据CDC统计,截止2018年,68.9%的美国人为私人医保,19.4%的人为公共医保,13.3%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我们不是说一个人在最后生命晚期弥留的时候,不需要人道主义的关怀,我不这样认为。但往往在挽救生命这个过程中,是花钱花得最大的,而它的意义,它是不是需要用透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人权问题,讨论到这个的时候,其实好多事情就没有办法往下去了。所以显然美式的民主无法解决美国的财政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今天有朋友推荐了一段视频,大家可以看看。这段视频是很重要的,就是美国有250万罪犯在监狱里边,占全球罪犯的四分之一。有50万狱警,就是专门看罪犯的。要知道这250万应该是精壮劳动力,他们不但不能精壮劳动力,他们还要去坐牢,还需要增添50万狱警,还增添那么多的社会负担。当然了,很多的罪犯可能也从事生产劳动,监狱里的生产劳动,但这毕竟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美国犯罪率如此之高。美国的状况。
[[[['美国盈利性质的私人监狱系统推高了美国的罪犯人数。比如政府必须保证私营监狱的入住率。——'], ['美国的私人监狱靠什么盈利?', [['a',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12694/answer/811839559']]]]]]
当我们了解美国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很惊讶于它的社会治理。就是灯塔国的社会治理,无论是作为一个财政学家,从财政角度去看;还是一个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去看,都存在严重问题。所以当他们对中国、中国香港或者是中国的一些民族区域进行指手画脚的时候,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其实也可以同样对他们提出一些批评的。在某种意义上,其实美国人做的并不人道,并不民主,在道义上也说不过去的。
这两天法国在游行罢工。法国的公共开支已经占国民收入,占GDP的50%了,但是人民群众还是一堆的不满意,还是要上街的。法国的情况有点特殊,法国是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了,就是种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且以现在法国的政治结构处理这些问题难度极高,非常困难。它不是出一两个伟大政治家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的,难度非常之高。
相比较而言,中国还处于问题累加的阶段,我们还不是问题充分暴露的阶段,是问题累加。不过我们对自己的财政问题也要高度的警觉,就是我们要非常非常好的处理好制度成本的边际问题。中国的两个边际,一个边际是总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这块,名义的部分其实是可以的,29,这是个不错的一个数字,但名义以外的部分必须大幅度的压缩。就是我们还是要控制在30,不管名义的还是非名义的,都要控制在30这个水平。
同时,中国的公共开支的结构,我个人认为,现在在可能是全世界一个相对理想的模型。虽然我们的社会保障上升得很快,但我们社会保障的比重是低的;我们的医疗上得很快,但我们医疗的比重也是低的。而我们的教育开支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两条,的确是很牛的。就是它确保了我们优质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提供,它确保了由于我们大规模的基建,就是我们交通的建设、通讯的建设等大规模的基建,导致中国的这种物质积累的水平是非常好的、非常高的。
这里边我想说一点关于基建方面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对中国这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都有,包括对房地产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我们集中钢筋水泥,去把一些一百年的问题解决了,比如说修桥铺路、比如说盖房子,我们把这个比较大麻烦的事情,前期先解决了,对后边人口老龄化以后的问题创造了一个物理基础,或者是叫物质基础。有些事情,我觉得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中国人的逻辑还是对的。
我们人口增长很快就进入到平均值了,我们好像是一点零一,就是我们还没有进入到负值,好像日本、韩国已经进入到负值了,那我很快要进入到这个阶段。进入到这个阶段我们中位数的年龄会逼近五十岁,那个时候我们的公路、住房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也就是)物理性的建设就已经做完了。那么我们的资源就可以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进入到另外一个状态。总之,我们也是面临这个剧烈的改革和转折的这个关头。就是我们看到了欧洲和美国的问题,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自身的问题。
如果说中美存在博弈的话,激烈的博弈的话,真正博弈的点既不是贸易战,也不是金融战,也不是科技战,甚至不是政治上的新冷战,而是哪个国家国内的结构性调整率先完成,就是内部改革率先完成,谁能率先完成自身内部的改革,谁将拥有未来。其实表面上看是美元和人民币在较力,就是看看咱们的人民币信用能不能延伸出国,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并且人民币是否是一个坚挺的货币。能否维持人民币的坚挺。
靠什么呢,真的是要靠我们坚定不移的财政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靠税政改革。其实财政改革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就是制度成本的收缩,控制制度成本;一个就是内部结构的调整,通过直接税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控制制度成本的边际,那么我们就容易、就可以比较好的管理好人民币的购买力,或者说控制好人民币购买力,就是不让人民币贬值的,就是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必须强大。如果这件事情解决的好,那么在今后两三年之内,其实中美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可以见分晓。
我们有一些想法。因为咱们这个课程不是用来做经济学研究的,我们这个课程是提供一些看法,提供一些分析工具,我们主要是对重要的国家、对重要国家的货币、对重要国家这些货币计价的资产有一个理解就够了,我们不去探讨更深刻的经济学的意义。这里边有些话可以说一下,作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作为一种提醒,比如说对制度成本边际的想定、对制度成本边际的一种规划,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时段要控制总制度成本。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公共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必须严格给以控制。比如说我们在二零四九年之前我们应该控制到一个什么规模?比如说我们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三十五吧,比如百分之三十五的规模,要有一个想法的,要有控制的。控制这个规模实际上意味着官员和劳动者比例需要得到控制,有一个合适规模的政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对社会保障的这个边际的控制,就是我们社保做到什么程度,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社保水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既不能超越了国力,也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既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安逸又不能损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就是我们还要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这里边就是一些关系的处理,以前毛泽东写过的《论十大关系》。如果社保的边际、医保的边际能够很好的控制的话,我们不会再重复美国的错误,那么我们还可以维持高速(增长)。
我们不犯美国那种错误的话,我们确定的讲是维持在百分之五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另外,就是有一条,其实这个事情是争议非常大的,就是关于政府参与经济的边际,就是规模或者程度。政府应不应该深度的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呢?其实这是我们中国模式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或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公司化的,就是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什么事情都是双刃剑。
如果政府介入经济行为的边际不受控制的话,可能会导致与民间资本或者是与社会争夺资源。历史的看政府深度介入经济总的来说是不好的,是有害的。在特定历史阶段,由于民间机构还没有那么强大,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政府介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有它历史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特定的时段,当民间的资本、民间的人才都具备了条件的时候,政府要努力的收缩自己经济行为的边际,要控制自己介入经济的欲望。
因为我们在计算中国的制度成本的时候,就多出来这一块,就是有一个政府的经济行为,在这个公共开支里面的比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东北病上面已经表达的非常充分了,就是我们必须要高度警觉这个问题了,要比较好的完成对这个事情的控制。
对制度成本边际控制的意义,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想,我们不做理论研究嘛,我们只是知道一个概念就行了,就是我们在思考中国也好,思考其他国家的时候,你脑子里边会有一个概念叫制度成本,制度成本边际,制度成本边际是广义财政论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也是我们测度一个政府,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政府啊,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政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察指标,同时呢,我们对于一个经济体系的评价,特别是一个长期评价,这个制度成本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两个结构和两个边际,一个是它在国民收入总的边际。
在国民收入中的总量中的一个比重,和它公共支出的内部的结构,每一项单项指标的结构,一个边际,我们大体上能看出这个国家的一个状态,我们刚才分析了中国,也分析了一部分的美国,大概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吧。我想今天就先讲这么多,我有两件事情说一下,一件事情是下一次聊天儿呢,应该算是14号,14号。14号聊天的时候,因为到年底了,我们就想把这个全年做一个总结。聊天做一个总结,然后在14号,21号,28号那次聊天儿呢,我们想对2020年。
我们想对2020年的全球经济做一个展望,就是14号的聊天儿,做一个对国内的经济做一个总结,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回顾吧。28号的时候对未来做一个前瞻,不光是2020年,2021年,2022年。我们看到2022年吧,做一个前瞻,可能对大家练那一板斧的后边儿续那半张图可能有一点点帮助吧,聊天的内容就是对年底的做一点儿,这个总结和规划。
这个月还有一堂专业的课程,就是我们在21号,把这个广义财政论收尾了。收尾了以后,价值论的部分,宏观经济分析的部分的,财政的部分就算结束啦。我们从明年一月份开始,开始谈金融,初步规划是两个月,因为中间儿隔一个春节,两个月不够的话就三个月,因为要涉及到指标涉及到技术的话,可能会紧张一些,也就是说到了明年的三月份,宏观的部分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开始进入到后边儿,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还有就是下半个月,圣诞节的时候我可能要出国数日。
出国以后,星期六下午三点钟呢,可能那边是早晨吧。如果,聊天儿呢,就没有问题,几点聊都可以,反正我睡眠也不行哈,我几点都可以醒,讲课呢,我讲课最后是一个大的总结嘛,我想可能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录音了,到了周六下午三点准时给大家播放。因为整个广义财政论的这个总结挺重要的,因为我把他这个工具全部梳理一遍,那就大家到时候用的时候像板斧一样的好用,不然的话,学了半天,就是用起来不那么好用吧。
今天的课就讲这么多,头一次不在办公室讲课,因为在办公室有电脑,有准备的纸,有准备的图啊什么的,多一些。在家里有时候乱七八糟,老有人敲门,电话影响,其实我还是喜欢在办公室,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吧。然后,可能稍晚一些,会有同学把东西整理出来,然后我们打开禁声,把录音和文字做一个交换。那么就这样,我们14号见,下周我们开始聊天儿,聊对全年的一个总结吧,再见。
[[[['下一篇:', [['h', 'blue']]], [' ', [['a', 'https://www.notion.so/2019-9c802507768f4bf6847284dfe285f9f1']]], ['‣', [['p', '9c802507-768f-4bf6-8472-84dfe285f9f1', '1829d0df-d2d3-46c2-a89d-e531ef9bc0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