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7月11号。今天是聊天的日子,我们谈一下脱钩。在国内,可能对脱钩的感觉不是很强烈;在香港,脱钩这件事情已经风起云涌了。因为再往前走的话,可能会意味着对香港联系汇率发起猛烈的攻击,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局面,所以这件事挺大的。我们今天谈一下脱钩问题。今天谈的这件事非常重要,我会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来。我试一下麦,一会儿我们见。
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7月11号。今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熬的这样的一年。香港这个地方酷热难当,又潮湿又闷热,不开空调是没法生活的,但开了空调,我又受不了。往年的这个时间大体上就溜出去走一走,现在开始想念云南了,想念每年这个时候去欧洲走一走的日子。但是今年必须蹲在这个地方,蹲在这个地方也是有意义的。
北京的朋友给我出了题目,出了作业,就是我处在香港这个角度,可能再加上我的研究的角度是财政的角度,希望对美国问题、对香港问题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看法,就是脱离现实想得远一点。所以这些日子没怎么好好睡觉,点灯熬油在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把我的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平台上的朋友们,今天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当然了,这里边的很多内容可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早在去年,去年的下半年我回北京的时候就提出来一个概念,就是关于第五维空间殖民的问题。重复,就是关于第五维空间殖民的问题。
“第五维空间”是我给的一个粗糙的定义。我通常是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三维这个立体空间,再加上一个时间轴——第四维,就说成是四维空间了,它是一个动态的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第五维,就是一个数字空间了。它的出现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的出现,逐步地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的空间。这个数字化的空间的哥伦布无疑就是美国,美国发现了新大陆,然后大家跟进,其中后发先至的就是中国。中美在第五维的空间,就是第五维这个数字空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是一个未曾被占领的蛮荒之地,也未曾有它的主人,所以新的殖民者以极快的速度来抢占数字空间,再完成整个数字空间的占据、占领、殖民和这个划分。这个过程就变得非常尖锐。矛盾非常尖锐、复杂,它表达为我们人间的一些现象,一些现象。我们(看到的)肉眼看到的一些东西和这个大历史发展里边,它只是一些泡沫,一些现象。梳理这件事情是很有必要的,梳理这件事情很有必要的。
前两天我写了个帖子,说了一下高晓松的事情,结果可能是惹了一些水军吧,互联网上一些人可能很不开心。批评别人是容易的,用自己的体系和观点来陈述问题是困难的。那么今天我们也借这个角度重新来谈一谈美国,我们谈的美国和公知们或者是高晓松们所谈的美国是两回事情。因为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阔度和这个哲学的高度,去重新审视美国、审视中美关系,这样可能完全不同。另外大家很喜欢谈时事。
平台很多朋友很喜欢谈时事政治和地缘政治,我们今天聊天的开端就从这个地方开启。今天的第一个部分,题目是“谁是美国的敌人”。我们先简介一下子历史。上一堂课,这个7月4号美国独立日的时候,我们讲了讲美国,但没有把美国独立的宏大历史背景把它讲出来。1776年(美国独立)是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的日子,还不是他独立的日子,独立是五年以后的事。1776年,1776年往前推,就1769年是拿破仑出生的日子,也就是说美国在拿破仑七岁的时候,《独立宣言》产生了。这事跟拿破仑有关系吗?这事跟法国有关系,跟拿破仑关系是有的,关系不大。因为,由于美国的独立,美国的独立使得英国国力遭受重创,所以最后拿破仑崛起,横扫欧洲。美国的“亲爹”应该是大英帝国,因为他里边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的子民构成了美国国民的主体。但他的“后娘”是法国,因为是法国人支持美国独立的。
为什么呢?因为英法在欧洲的死磕,激烈的这种争夺(有点像今天的中美之间激烈的争夺),较量非常激烈。那么法国人就抄英国人的后路,在北美这个地方,在英国的殖民地上放一把火。你不要认为华盛顿带领县大队真的能打过大英帝国的职业军队,那是一个现象;本质上,大陆军主体实际上是法国军人。
法国政府很聪明,他给法国的(因为法国的人口多,陆军比较强大),他给他的军队的一部分的军官和军士放假;(他们)让他们去以义勇军或者是志愿军的方式进入到北美大陆,他们成为了大陆军的军事顾问团,甚至很多人是直接参加了大陆军对英军的战斗。之所以大陆军有战斗力,一则是里边有法国的职业军人做顾问团组织他们;另外一个就是法国提供了战争物资和一部分的资金,包括枪炮弹药。法国这招够损的,扶植了一个新兴国家出来。
按照中国人的伦理,美国作为大英帝国的儿子,反叛自己的老子跟着外人凑合、跟着外人勾结,反叛自己的老子,在伦理上是有瑕疵的。当然了,这个世界不是这样讲伦理的,所以每年美国独立日的时候,他们会有一套慷慨激昂的说法。他们是反封建、反帝,反帝、反封建跟我们四九年的说法差不多吧;反帝、反封建,就是这个三座大山全部反了,所以建立了他们的合众国,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较量的一种结果。他实际上是在法国人的支持下……
所以下回你到了曼哈顿,到了纽约,看到法国人送给美国人的自由女神像,你就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送去的是个自由女神,里边的故事很深很远,但故事远未结束。英国人吃了瘪以后也学法国人,所以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扶持了俾斯麦,就是德国是在英国的扶持下形成了德意志帝国。他以前是松散的小国一大堆,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他正好就在法国的腹背上面,对法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将法国灭国。
这件事情呢,后来也同样发生在中国旁边。为了遏制俄国,英国扶持了日本,支持日本的维新变法,使日本迅速成长为军事强国,钳制沙俄在欧洲的能力;控制和钳制沙俄,在这个问题上英德(英国和德国)具有同质性。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个德意志帝国最后一任皇帝的妈妈就是英国的公主。
美国和英国的矛盾其实是深入骨髓的,跟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表象是不一致的。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给了英国第一次重创,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给了大英帝国第二次重创。第二次重创可能更狠一些,因为彻底地将英国掀下了、推下了帝国的宝座,由美国取而代之;这有点像莎士比亚剧里边的这种王子刺杀父王的那样一个情节吧,这件事情其实一直(伤口一直)在隐隐作痛啊。
你不能不说丘吉尔的铁幕宣言,以至于后边撒切尔夫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的那条妙计(里根上当,这个解体苏联这条妙计)是一次复仇。所以很多人在理解西方的时候,可能看问题过于直白了、肤浅;甚至包括对今天的美国的看法,也可能显得过于简单了,比如说,今天白宫就存在东翼与西翼之争,那就是红脖子与华尔街的斗争。
在白宫里边,以前是班农,后来是博尔顿,再后来是肥蓬(蓬佩奥他们),他们形成了一种红脖子的,就是美国的老派的极端右翼势力与伊万卡和她的先生库什纳,他们是形成尖锐对立的。其实班农他们的离去完全是因为库什纳的原因,就是一大批的极端右翼的势力被特朗普踢出白宫,是因为伊万卡和库什纳的原因,要记着伊万卡和库什纳的孩子在学中文;许多事情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事情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复杂一些。
说完美国的敌人,我们说说美国的盟友吧,美国的建国时期的忠诚的、坚定的盟友是法国;后来,他最好的盟友就是苏联。因为他(法国)帮助他建了国,他帮助法国打跨了英国,几乎在欧洲大陆上称王称霸。后来,彻底战胜英国之后独领风骚,他跟苏联将世界一分为二,其实在冷战这个铁幕那边,其实华沙集团是比较小的,大概总体的分量大概也是1/3这个水平,剩下的部分由美国独大。
为什么说美苏是盟友呢?因为如果当时不是冷战格局的话,美国建立整个西方世界的金字塔结构——就是这个西方世界的这个秩序,成本会非常高。因为冷战,敌人的存在,所以整合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所以美国在整个的、漫长的冷战时期收割了巨大的红利。我们今天讲课要讲到这红利的很大的一部分就变成了美元,美军、美元,这是他形成他的历史上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这样的一个历史地位;到今天,既是他的重要的能力基础和力量基础,也是他的历史性的包袱。
讲这段历史是想让中国人开始理解什么是朋友。毛泽东(毛选五卷)毛选四卷的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其实理解朋友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带有深刻的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说中国的左翼,就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这个反美;还有就是像高晓松他们这样的人,简单粗暴的爱美或者是做美分,甚至是可能是还持有美国身份之类的。不好,不好,要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仔细想中美关系的来龙去脉。
说到谁是美国的敌人,那么可能也得说一说谁是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朋友,这是件很大的课题。我本来准备了,其实我就这几天埋头写的也是这个东西,但我今天不能说,今天不说。嗯,留作作业,大家自己去想:谁是中国的敌人、最危险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朋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整合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力量,形成我们在第五维空间那场殖民战争的殖民,殖民战争的这种胜利?
每一次的较量,都会有一种副产品,其实中国的崛起很大一块是中苏矛盾的这个结果。我们不能说当年法国人支持了美国的独立,后来是美国人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对抗苏联,所以中国崛起、强大。在地缘政治上,它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为了形成(为了形成斗争中的)某种优势而做出了某些事情,而且有些事情是完全超越意识形态的,是利益至上的,是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个格局就已经变了。在变了的格局之中,我们用一些简单的思路去批判一些事情、评判一些事情显得幼稚。
就比如说,好多人说我们之所以处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被动的局面,是因为一大部分人说了“厉害了我的国”,就是我们不韬光养晦,暴露了实力,所以我们处在了被动的局面上。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因为当中国的体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她必然对整个的这个世界格局构成深刻的影响。有些事情是量变的结果,它不是一个你想的(你想象的)那个样子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思考的或者是政策的结果。
那么在处理中美关系上,我们是不是现在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中呢?我个人认为是,是。我说有些事情,就是矛盾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而处理矛盾可不是必然的;处理矛盾其实是(就)显现出英雄的本色。比如说当年德意志帝国这个威廉二世(最后一任皇上威廉二世),不听他的老师俾斯麦的劝告,也听不进去他的母亲的忠告,所以他非要那么闹,把德意志帝国打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失败而告终;他流浪到比利时,终老在那个地方。
比如说日本,他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国家。如果他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对全世界的格局有更冷静的分析,那么他占领了朝鲜半岛,占领了中国东北,他还拥有了台湾,那么他就应该将首都迁往沈阳,好好经略整个的东亚。如果你觉得不够大,那么你占领华北够了,到此为止。你知道他占领东北,占领华北,美国人都一直在支持他。但日本人膨胀了,他南下了,过了长江。过了长江其实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畴。这个时候他还要再挑战美国,攻击夏威夷,所以最后把自己作死了。
如果威廉二世不那么浑,那么欧洲在威廉二世的领导下是另外一番局面;如果日本不那么浑,整个东亚的格局会为之一变。那么避过了两次大战的话,那么世界将不是今天这样的一个格局和版图。在处理类似于欧洲和亚洲事务上,我们看到了英国人、美国人的深谋远虑。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在处理历史转折关头时候的地缘政治的这样的一个东西、处理这样的一个关系,有这样一个能力,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尤其是在这个档口,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好,我们今天进入到第二个部分,今天要谈谈脱钩。什么是钩呢?什么是脱钩呢?钩就是全球化;脱钩的意思呢,是去全球化。美国人呢,美国人真的挺好的,他们选了一个很神奇的政治家,选了个地产商做政治家;这个政治家在带领美国去全球化。我这里边说几句不太……好吧。
我国也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学者,比如说像温铁军先生,他们写了本书叫《去依附》。就是美国人在提“去全球化”,我国的思想家在提出“去依附”。嗯,这两个提法都有问题。实际上对全球化的理解存在着问题,另外对关系定位存在着问题。我先说对全球化的理解,全球化意味着人、信息、资本、商品全球性流动。再说一遍,全球化意味着人、信息、资本、商品全球性流动。
美国人的去全球化,不是他切断与世界的联系,而是想封闭一些国家与世界的联系。贸易战是阻挡商品全球化的努力;金融战是阻挡资本自由流动的努力;信息战、科技战是阻挡信息流动的一种努力;思想战是阻止人才或者是人流动的一种努力。去全球化,现在在特朗普的带领下正如火如荼。
去依附这件事情呢,我对温老师有建议,就是希望他写续集,就是第一季第一本书叫《去依附》,第二本书叫《重建主体性》。我们不简单是要去掉依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主体性。什么意思呢?我本人是坚决反对去全球化的、坚决反对脱钩的,也是同时坚决反对依附的,应该去依附。但我认为全球化不可避免,不但不会脱钩,而且会更加紧密的联系。这里边要说的只有三个字——主体性。
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性,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规划新的时代的、新的全球化的结构,这才是要做的事情。美国人不能接受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本质上是主仆关系。中国领导人希望他变成夫妻关系,但是美国人不太愿意跟你做夫妻的。而未来的中美关系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是合伙人制。但这个合伙人制里边,这个合伙人里边可能股份并不平等,主导权并不平等。这个关系正在迅速地蜕变,而在迅速地蜕变的过程中。
在这个关系在迅速地蜕变的过程中,两国的领导人都缺乏历史的高度和哲学的高度,大家采取的都是抵抗性,而不是同一性,更谈不上统一性,就是格局的问题。在全球化议题上,中国必须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三个庚子前——1840年的时候,大清没有正确的理解大英帝国的贸易赤字的焦虑,没有正确理解,甚至不理睬大英帝国出现严重的贸易赤字和白银外流。
大清帝国没有全球视野,没有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他国(就是大英帝国)纳入大清帝国一体化的一个整体性的考虑之中,就是解决大英帝国的焦虑,就是你的贸易赤字我提出解决方案,你的白银外流我提出一个回流的方案,就是让你在我的整个的体系里边得到发展,而不是简单对抗。这一点上面要批评林则徐,作为一个大臣,虎门销烟做得好不好?对不对?好、对!但不够啊、不够啊、完全不够啊,销烟这种对抗会有后果的;怎么处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理解脱钩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美国人现在非常情绪化、走极端,步步紧逼,上紧发条,由冷战甚至会转入热战,看上去很麻烦、很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中国已经变了,我始终认为特朗普在理解中国的时候,特别是特朗普团队(不是盖特纳团队),是红脖子团队在理解中国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就是中国的潜在的GDP(不是按购买力平价,就是潜在GDP)至少是美国的两倍,也就是在中国在市场这个领域里边优势是明显的。
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几乎是必输的。美国现在马上就要发起的对中国的金融战是两败俱伤的,没有赢的可能性但——可以重创中国经济。一会儿我们讲香港问题。至于科技战,他可能暂时会获得一些利益,但是时间不在他那一方面,因为市场不在他手上,所以时间不在他那儿,所以科技战他可以先赢后输。至于思想战——关于人的问题,他现在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你们看到芳芳和高晓松、看到国内的这些公知,你们知道中国人在思想方面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因为……
让我感到欣慰,我欣慰的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因为中国七十年里大概培养了超过两亿的大学生,我们有两千万优秀的工程师,可能有两亿的存量的大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都很强大。所以,才有了高晓松翻船这样的一个场景出现,就是大家看不下去了,这么折腾怎么行呢?在思想战上面,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或者是真正的大师,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历史的阔度上边把这个事情系统化地解释清楚,把道路说清楚,还没有。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1949 年到 2019 年每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含大专)毕业人数累计为 1亿1175 万人。']]]]
在思想领域里边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在这方面具有某些优势。特别是整个西方世界,他们在对现代化的理解,甚至包括对后现代化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我们在这个方面还浮在表皮,真正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不够的。这种具有战略的意义的思考,有没有?有。我们有些朋友的水准是很高的,比方说像张文木先生的,但他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的雄起。另外呢,由于中国的集体审美有问题,所以这些人在中国的青年里边还不构成巅峰,他们还是……现在高晓松他们倒下之后……
在那些被称为“公知”(其实他们也不算公知)的那种、那一类活跃在中国教育、学术、传媒领域里边的这些人倒下之后,真正的思想家会慢慢的浮出水面,形成中国在这个领域里边的(可以不是引领中国)可以引领世界潮流的那整个的系统的思考形成的思想,那么中国在人这个问题上就可以赢了。现在,可能还真是要有一个漫长的黎明前的黑暗,就是它是一个挺艰辛的过程。
我们给了全球化的定义,也对去全球化有了理解,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了。由于社会分工如此之细,贸易是不可能中断的;局部的中断是可以的,比如说对伊朗的封锁、对朝鲜的封锁是可以的,对七十余国集体进行封锁是不可以的。因为中国不是一国,中国背后站着七十余国,美国背后站着二十七国,对七十余国进行集体性的封锁,二十七国将崩溃,七十余国也不可能对二十七国进行封锁。所以美国对某国的贸易战,美国对某国的封锁过去是可以的,现在和以后是无法实现。
好多人说那么金融战变得非常恐怖。我这样说吧,如果是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美国人真的下定决心打金融战,中国真的有可能会输掉,但是现在发起金融战,美国已经失去了他最好的时机、他的优势;因为美元的信用地位正在动摇,在某种意义上是岌岌可危,这个时候贸然发起信用战,比如说对香港联系汇率的攻击、冲击或者是限制,将导致美国自身受到了反噬和冲击,可能会导致美元出现严重问题。
至于科技战,其实由于市场不在美国人一边,所以科技战只是个时间问题。就是初战美国可能会赢的,但终局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只要是时间够了,中国的存量的科研人员、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和这个生产能力是远远超过美国,甚至超过美国与欧洲之和。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美国人的去全球化,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这种去全球化、脱钩,前三件事都做不成,只有一件事,就是“人”这件事他能做成。至少,中国的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心里边是装着美国的。
与拉美国家(当年的拉美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知识精英里边,很多是(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知识精英里边),很多是受西方教育的,甚至直接从美国读书回来的;但是他们与拉美国家的精英不太一样。中国的精英有两重的东西是拉美国家不具备的。就是中国精英他不管怎样,他是在中国文化体系里长大的,他受儒家文化传统的熏陶还是比较深刻的;拉美国家的主要的文化的底蕴是天主教,这跟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不一样的。
第二重,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这四十年,进进出出中国大陆这些人里面,大部分是受过毛泽东思想熏陶的。虽然有些人留在了美国,虽然有些人入籍了美国,虽然有些人“身在中国,心在美”,但这种熏陶、这种文化的根在这个地方。所以,最近我们看到了一大批的中国的在微软的、在这些美国高科技公司、甚至在院校里边的一大批的人回国了;他们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并且构成了中国高科技腾飞的重要力量。以前很多国人对他们是有抱怨的。
好多老百姓一直在批评清华北大成了美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就是很多的清华北大人留美之后就一去不返,成了美国科研机构、教育科研甚至高科技公司的主力军。很长时间大家对他们是有抱怨的——白眼狼。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这些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深深地挚爱他们的祖国的。所以,他们即便是身在美国,也仍倾尽全力的以各种方式来帮助中国;甚至有些人直接地将学的知识带回来。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他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这个文化的凝聚力真的强大。
我们今天说了脱钩是一厢情愿,去全球化只能成为一国的自杀性行为,没有意义。那么中国人的“去依附”显得低了一些。我们不是去依附,我们不仅仅是去依附,我们要站在全球的角度,重新规划全球化的结构,新的全球化的结构,给大家彼此标定新的位置。就是我们要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和思考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对抗和反对,要站在同一性的高度,重新进行思考。所以,这里边就涉及到主体性复苏的问题。主体性复苏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主人的出现。
关于这个话题,我可能得需要放在下堂课或者是下下次聊天里边详细讲。什么是主体性复苏?什么是主体性(国家主体性,人民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性复苏?为什么国家主体性要复苏?它标志是什么?什么是人民的主体性复苏,它的标志是什么?主体性复苏意味着落实主权,那么已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些主权没有落实呢?国家的主权哪些没有落实,需要进一步落实呢?人民主体性、人民的主权哪些没有落实?需要进一步落实呢?主体性复苏意味着主权的落实,而主权必须落实于法权。
这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命题,搞得我好几夜睡不了觉。今天讲不了这个东西,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现实的,这个以后我们再去讲,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希望大家进行深度的思考。那么,我们今天进入到我们的第三个话题,就是“香港的联汇之争”。香港可能在下一周就会陷入到一个惨烈的这样的冲突过程中,美国可能是在七月中旬会公布对香港的一系列的制裁的惩罚的措施。
此刻,香港山雨欲来风满楼,跟香港的天气差不多,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刻,大家也理解了,美国人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动员数千特工在香港策动香港的(香港版的)这个“茉莉花革命”,“香港之春”,香港的这个这一场动乱。其实,美国的金融战根本不是今天启动的,它已经启动了很久了,启动已经一周年了。这事跟冠状病毒没什么关系,跟特朗普甚至也没什么关系,这是美国的既定方略。
很多香港人不理解,说黑衣人为什么非要去破坏交通设施(包括机铁、地铁)?黑衣人每一次上街的主要动作就是破坏交通,为什么?因为就是要瘫痪香港经济。瘫痪香港经济意味着什么?就是香港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因为,香港的政府结余一旦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虽——然有一万亿的结余,但你知道就这一次发钱,这一次这个冠状病毒这才几个月时间已经花掉一千个亿了,一万个亿不经花的。只要财政结余打光了,那么对香港的冲击就可以开始了。
香港是一个伤心之地。香港问题由来已久。我上堂课说了(好多人觉得,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再说一遍,就是“香港一定是国家的安全问题,但香港的问题跟国家安全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不知道就不知道吧。香港的联汇之争,根本不是冲香港来的,实际上是叩击人民币,是美元与人民币争夺世界货币主权的,这叫第一场的冲突,所以我一直把香港称为中国金融的山海关。
很遗憾,美国人总是这样的;就是他躁,他急躁、冒进,就是他急了。时间不对,就是2020年7月份向香港发起联汇的冲击,时间节点是不对的;道理非常简单,就是香港的财政结余和香港的外汇储备足够应对美国人所发起的这一轮的汇率冲击。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我们这两天正在评估最恶劣的程度到什么程度,但是他攻不垮,原因在于子弹足够。
香港居民储蓄大概每个港人是70多万吧,就是整个香港的居民储蓄大概是5000亿这个水平。5000亿折合成美元的话大概是600多亿美元,就是所有香港人都把钱换成美元,这个美元的量有没有?有。因为香港的外汇资产大概有4000多亿(美元),就是至少是(就是)极限值的7倍、8倍这个水平,足够覆盖极限值7、8倍水平;另外香港还有24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当美国人发起对香港联汇冲击的时候,香港政府不得已要抛售他手上2400多亿的美国国债,因为不可能不还手。中国如果表达对香港问题的关切,也会抛售手上的美国国债,因为她需要拿一些美元来补充急剧退缩的美元流动性。为什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都在提(包括美国)“难民”——就是都想接走香港的300万人?他们不是要接走香港300万人,好不好?!一个香港人、一个香港家庭到英国6年之后(要先生活6年,再增加12个月)才有机会拿英国永居,而他们的费用是500万港币。
移民英国和美国,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可以做到的。这个是个位数(不是,我说的是不超过10万人),数万人而已,它不可能是300万。澳大利亚、新西兰比英国便宜点,也便宜不到哪去,所以它不是一个可以大规模移民的这样的一个情况。美国当他把香港人定义为难民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也不会去的。他们要的就是香港居民储蓄,香港居民手上的这个钱,他们要的就是香港人抛售资产,其实香港人手上没有多少股票了(占整个股市里边2.7%,微不足道),大概就是一点房产,抛售房产拿现金转入这些国家。
他们要的是香港人把钱抛了,带着钱去这些国家,构成这个国家新的消费主体,如此而已;将来吃光喝净一脚踢回,还得回来。这一场汇率之战,会带来什么样的情况呢?按照过往的经验,就是当美元极度紧缺,市场上全部是在要美元、不要港币的这样一个情况下,那么利率就会急剧攀升,必须通过提升港币的利率来对抗汇率冲击。
事实上,香港的联汇机制里边,汇率和利率联动是一个自动机制,就是政府不能干预的,它是个自动波。就是当汇率紧,当美元紧张的时候,港币的利率就自然上升;当美元泛滥的时候,港币会自动下降,降到很低、很低的水平,它是一个自动波的过程。那么这个攻击一旦导致港币汇率大幅度地攀升,意味着香港房地产的崩溃,意味着香港的股市会出现冲击,但是现在股市冲击也不会太大,因为香港本地人没股票,股票不在本地人手上,主要在中资和美欧资本手上,香港人自己持有的股票很少,香港人在香港持有的股票还不如俄罗斯人持有的多呢!
至于他对贸易上的制裁,我想美国人可能会做得很有限。因为美国人的牛肉是这个香港好像是第七大的进口地,红酒是第三大进口地。反正总之是,美国人在香港获得几百亿美元的这个贸易余额、贸易盈余,所以这个贸易制裁相当于剁手指头。我觉得美国人怎么做贸易制裁?我现在看不懂。另外就是制裁人和机构,制裁人和机构这个可以理解,主要是针对中资——中资的人和机构。现在好多中资的人,人心惶惶,都不敢在花旗银行开户了,这是一个好现象吗?不知道;至于制裁机构,比如说中资的机构不允许进行美元结算……
我想限制结算可能是一个主要的方式,它会影响到一些机构的业务的范畴、规模,但能否摧毁这些机构呢?我看难。因为这些机构大部分的生意不是美国人的生意,不是美国生意(虽然涉及到外部生意,但不是美国生意)。所以这种限制可能会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中资机构对欧元和日元的这样的需求,甚至英镑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你说它能阻止整个的交易过程吗?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下个礼拜开始的这一系列事情,会对香港经济构成某种冲击。最严重的情况我已经说了,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可能港币的汇率水平会由现在的7.75上升到7.85;到了7.85范畴的时候,然后利率大幅度攀升,香港的资产价格被重创,如此而已。港币会不会被取消了呢?取消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瞎扯,不会的,港币依旧是港币。我相信在2047年之前,港币一直会存在下去。是不是在2047年港币还和美元挂钩呢?这件事情我甚至可以确定地讲,它不会!港币肯定会将来具有它的相对的主体性,它不会拖那么久还跟美元挂钩。
但是会不会在今年2020年就取消与美元挂钩呢?也不会,因为没有必要嘛。我个人认为对香港的(就是7月中旬对香港的)这轮冲击,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测试。就是看看中国应对如此复杂的金融战的能力,就是看山海关能不能守得住。山海关守不住,那就山海关打完了以后,人民币就非常麻烦了;如果山海关守得很好,就像1997年那样的,那么人民币反而可能会(地位会)有新的提升,我们有幸现场观摩这样一场大战。
香港的朋友怎么做呢?现在就大家能理解,去年我们为什么提短股长金了,对吗?所有的资产都是靠不住的!货币会剧烈波动、会重置,那么黄金是应对剧烈冲突和碰撞的唯一选择,没有唯二。所以呢,其实在技术上我们可能已经处理完了,就是应对这场危机在技术上我们也可能会处理完了。香港的朋友,我自己的朋友,大体上会听我的话,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还有一些朋友可能自视甚高、自视甚高,可能有其他的投机的想法。
我感到非常难过的是香港的一些底层的民众,他们知识有限,再加上香港本地的教育学术传媒太坏,再加上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太坏,国内的一些大V太坏,所以他们可能会在某种意义上会形成对美国的配合——做潮勇,他们去换美元。其实这是一种最悲惨的选择,但人的命运有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他封了你,不让你说话,把你的平台都给你关了;然后他就要听,你现在打开香港的主流媒体,看看谁在说话?这有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下周就要进入到这样一个近乎决战的状况了。但你们能看到国内的教育学术传媒在做什么吗?可有时候让人看着心痛。网友反而很厉害,我为什么特别支持网友的翻船行动?上次把这个高晓松他们翻掉。不像话!你主流媒体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在这样的个时候,你要让正确的声音,严肃的有深度的声音出来,让老百姓知道你不能这样做。你弄一大堆的精美、美分占据主流媒体,忽悠老百姓,这不好,非常不好。
扯远了,回来。讲第四个部分——今天的主题“新殖民地”——就是我管它叫“第五维空间”。它是一块处女地,是一个未曾被占领、被开发的土地,现在大家进去跑马圈地。美国人先知先觉,他们由于在信息产业方面领先了,所以他们由于供给优势,所以他们先进入到这个空间,并且他们先占据了一些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土地。积极跟进的就是我国,我国技术上的优势不是那么明显。
但我国拥有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所以我们也挤进了这个市场。现在我们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同时我们在市场扩容方面甚至超过美国。所以在新殖民地、新的殖民征战过程中我们现在度过了前期。前四十年是各圈各的地,现在你的地圈完了,我的地圈完了,大家开始彼此抢彼此的地,这就开始了发动了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科技战。华为之战其实是一种战略上的,最高的战略上的这种对决。
国内的一些公知,一些大V对华为的攻击,这个什么战狼,什么外国护照,什么如此如此如此一大堆东西,他们不看问题的本质。它的本质实际上是两个大国在“第五维空间”的两个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我一直把这个信息化或者是数字化概述为两化。平台上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把它概述成两化,一个是信息产业化,一个是产业信息化。
信息产业化那就是华为他们这些做的,就是他们将信息技术整个产业化形成生态;还有一个就是产业信息化,就是传统产业被数字技术改造之后形成新的业态,新的生态;两化。我们在第二化就是产业信息化方面走得非常快,非常好。因为中国的数字领域里边的这个技术能力和这个工作的工作量,就是他的人才够多,能力够强大,所以他在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这块上他能力十分强大,这个美国人比不了中国。但是在第一化就是信息产业化这块,我们还在追赶,我们落后大概还得有十年时间吧。
这个领域的争夺,现在表达为一种技术上的争夺。很快很快技术争夺就会升级为一种思想上的对撞。我最近晚上睡不着觉在梳理,就梳理这个。因为信息技术将给人类的思想、文化带来巨变,提升到一个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我现在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虽然我今天提出了“第五维空间”的殖民战争(殖民,不是战争),殖民征战这样的概念,但是关于思想上将来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还无法描述。但是对经济,两化之后对经济的影响、深刻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
两化的迅速的发展会导致传统产业发生巨变,其中也包括金融业。我可以这样概括:在“第五维空间”的征战过程中,人类现有的生态将会发生剧烈的转变。人类现有的生态,这包括了自然的生态,包括了社会的生态,包括了文化的生态都会发生巨变,甚至包括诸位的心态都会发生巨变。整个的概述和预见这个工作量挺大的,希望你们一起来参与,我们一起来对这个事情进行梳理和描绘。
这个量太大,我们跟这个今天的第二个问题一样,我们放到以后吧。今天这有两个问题都不能展开了,因为要留点时间给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已经到四点十分了。我们给最后要留点问题,就是谈现实的问题。我把今天讲的第五个问题叫“中国的努力”。中国现在处在疫情之中,又处在西方世界的围剿之中,又处在第五维这个殖民征战之中,所以中国的情况很复杂,很复杂。那么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我们的要点是什么呢?我们着眼点在哪里呢?
请大家记住今天说的话,其实今天这个话,虽然是还不能算是终极结论,因为我没整理完呢,我这虽然是点灯熬油了几天,但是还没有梳理出来。要点:第一要点就是主体性复苏。其实我们这堂课,我们这一年的课,讲来讲去都是讲主体性复苏,讲阳明心学里边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主体性复苏,找到我,找到真我,解放我,把那个做仆的那个人,做奴隶的那个人解放出来,重新成为主人,以主人的眼光观天下、观世界、观人生,其实主体性复苏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网友们的那种在互联网上的那种状态,就是他们的主体性在复苏。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因为比如说某报或者是某市那种,而怎样怎样怎样怎样,不会了;他们有看法,而且他们的看法是基于独立思考出来的看法。有些人把他们定义为战狼小粉红,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奴性出发,从个人奴性出发,来看别人,才会说出“战狼小粉红”这样的话。而我眼中的网友们正在迅速地觉悟,主体性复苏了,主体性复苏和思考其实就决定着中国的命运。
中国的主体性复苏包括两重。一个是国家的主体性复苏,这就是主权的概念。中国虽然在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深刻的思考没有完成;就是我们包括政治主权,什么叫政治主权(比如说政治主权里边的立法权)?经济主权,什么叫经济主权(比如说财政主权,金融主权)?我们完整吗?中国在1994年我们做了分税制,1995年中国建立联系汇率,从95年的联汇到今天,整整25年过去了,我们的金融主权没有收回,不是香港的金融主权没有收回,人民币的金融主权仍然是不完整的。
主体性复苏之后,我们必须定义主权。国家主权,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将国家主权重新夯实,拿回来,夯实建立,并且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在重建国家主权基础上,来重新规划未来世界的全球化的新的结构和大家的位置。你没有主权,你谈这个谈不了的嘛。你拿回来,特别是经济主权,拿回来之后,你就有资格与全世界讨论这个问题。你要知道在美元指数里边是没有人民币的,美元指数——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朗,没有人民币,为什么没有你?
因为你在美国人眼里,人民币不是主权独立的货币嘛,你不构成美元指数的内容,因为你不具备独立性,你是跟随的。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想清楚,牢固的、稳固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这个世界。主体性复苏表达为主权,其中,国家主权非常重要。第二个层次就是人民主权了,中国的努力重点是人民主权,内部做好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人民主权是什么?人民主权包括了人民的政治主权和人民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不讨论;经济主权是什么?经济主权就是税权。
税权里边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劳动所得必须高于资本利得。如果这个原则能在中国税政建设上面成为一个铁定的原则,那么中国经济保证腾飞,保证是世界最牛的经济体;如果中国学习香港,将资本利得远远高于劳动所得,甚至用资本利得吞噬(先是蚕食后是吞噬)劳动所得,中国就会去产业化,中国就会虚拟化,中国就会最后变成一个黑衣人的国家,变成一个泡沫,四处泡沫的黑衣人的国家。其实我们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面,在内政上面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平台上所有的朋友都了解我,我从99年开始,将97年的研究公开发表于香港,二十年了,一直在谈超级地租,二十年了,一直希望国家制定,通过立法层面(现在让人民立法这种事情暂时做不到;但是贵族嘛,贵族共和嘛,贵族们要有慈悲之心嘛),要将人民的劳动所得高于或者等于资本利得,不能放纵资本利得来吞噬劳动所得。这十二年走的路偏了。
今年,我们没有办法直接税立法,我们没有办法让房地产出清,没有办法让房地产所形成的巨大的利益链条——巨大的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今年做不到;所以我们看,我们稍微抑制一下房子,我们就把资本全部进入股市,炒股市去了。总之资本不会回实体经济,因为劳动所得太低了,谁都知道这样的劳动所得,资本是不会去的,为什么要去呢?今天我们表达为股市上面的某种繁荣,它的底子依旧是房地产。可能一小部分人看不清楚,但我相信两亿大学生和这两千万工程师,是知道我在说什么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内部的事情解决好了,其实中国外部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因为如果内部的事情解决不好,就如同美国现在面临的新文革一样。美国现在正在爆发内部的文革,这个我们都很难想象,一个冠状病毒COVID-19, 怎么会导致文化大革命的。但是美国的文革爆发了,它这种情况,它当然和中国的文革不一样。它这个破四旧也很有意思,就是打砸抢烧破四旧这种,将来再花一个单独的时间,我们谈一下美国的这一场的社会巨变,社会运动,今天也不讨论他们,我们只是警醒一下自己。
我们要努力的事情说到底非常简单,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直接税,出清房地产,打碎建立在房地产上的利益链条特别是金融、金融暴利,使中国的资本有序地进入实体经济,使中国迅速在第五维空间的征战中占据绝对优势,赢得未来的八十年的发展。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当代领导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最后想说一下子就是中国的读书人要有国际的视野。全球化逆不了、也去不掉,是深化,是重建,是重组。我们必须对全球化的重构提出新的系统性的看法,要有一整套的东西提出来,我们不能忙于眼前的这个现实,忙于自己的那点既得利益,要对这个东西提出宏大的一个构想。
今天拉拉杂杂就讲了一大堆东西,其实我都有点乱了。这两天觉睡得不好,这个闷热、潮湿、闷热,一会儿开空调,一会儿关空调;然后点灯熬油熬这点儿,熬这个东西,梳理得不好,现在还是没有能弄出一个非常好的结构来,但里边一些要点我今天给大家念叨念叨,你们算第一批听到这些东西的人。念叨念叨,好像投资没说,其实里边都说了,也说清楚了,该怎么走,怎么做,可能也说清楚了,就这样吧。明天下午三点钟交换资料,我今天把这事儿记着,提前把闹钟就上好了。好,明天见。
[[[['下一篇: ', [['h', 'blue']]], ['‣', [['p', 'ec6ccdab-718a-4ad6-9262-b787a0b1c45e', '1829d0df-d2d3-46c2-a89d-e531ef9bc0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