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的10月9号,辛丑年的九月初四。今天香港是八号风球——台风来了,狮子山台风到了,然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了,可我教案放在写字楼,后来我想了想还是走着来公司,所以就走着来公司。其实在八号风球里是没有办法举伞的。雨下的倒不是很大,但是走在路上,出租车溅起的水,一片一片的水花倒是有没有伞都没有意义了。
我试一下麦,一会儿我们三点钟准时开始。今天我还是蛮兴奋的,因为要聊一下子抗美援朝了。这一件事情其实拖了很久很久了,北京的朋友一直希望我谈一次抗美援朝的军史,或者是写也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位沈先生,他关于抗美援朝的言论对国内外,特别是对海外的影响非常的深远、非常的糟糕,应该有人把这个事情做一个梳理,所以后来我做了点准备,正好借着这个《长津湖》这个热度,我们聊一次抗美援朝,然后今天的聊天我看可以对外公开了。
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的10月9号,是辛丑年农历的九月初四,终于到了九月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苗头,这个月是非常凶险。今天我们讲两块,一个是聊一聊抗美援朝,这个事情已经说了很久了,北京的朋友一直希望我尽快的把这个做出来,我们今天就算是一次性把这件事办利索了。第二件事情是聊一下子这个席卷全球的这个能源危机,它意味着什么。我们就讲这么两件事儿。
这是我第二次在八号风球的时候,在街上行走,感慨还是挺多的。因为香港一到了八号风球,大部分的交通工具就没有了,街上店铺也就关了,路上没有什么人。整个的街上的那个所有的灯台什么的在风中摇曳。雨是斜着的下来的,然后路上会有车,主要是出租车很没礼貌,会开得非常快,会溅起一片片的水花。我提早到了办公室,还好我办公室有换的衣服,舒服一些了。
好,我们今天进入第一个部分,谈一谈抗美援朝,因为我自己有亲人参加抗美援朝,另外我身边有一些长辈、熟悉的长辈也都参加过抗美援朝。这个沈先生那个关于抗美援朝的演讲贻害甚广,好多朋友一直说你既然对战争史那么有兴趣,而且也做过研究,你为什么不系统性地进行一次反驳呢?因为我知道史学这个研究非常的复杂,而且它分量比较重,就是你要做得非常好是不大容易的。
所以今天也只能算是一个初步,因为我原本是想把它写成一篇长文,后来想了想,最近忙不过来,这件事情可以先放一下子,将来有时间再做。但是今天这个课可以整理出来课件,而且今天这堂课,今天是聊天嘛,这个聊天的内容包括音频和文字的整理版,大家是可以拿出去公开的。因为我想我们应该为了这件事情,我们一方面是表达我们的一点敬意,另外也是希望能给一次澄清和说明的这样的一个机会。主要还是为了向那一代人、向英勇的志愿军表达敬意。
谈抗美援朝必须回到它的历史背景当中去,谈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必须要谈雅尔塔体系。这个我在北京的时候跟一些做战略和战史研究的朋友有过沟通,就是雅尔塔体系。我先给雅尔塔体系一个定性,我个人认为雅尔塔体系是西方殖民者重新加给世界的殖民主义者的2.0的一个版本,就是殖民体系的2.0版本,它跟当年英法的早期殖民不一样,它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它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而且这个国际新秩序特别是在远东的部分,雅尔塔体系的远东的安排完全是一个殖民体系,它尤其是对中国极为不公,所以我管它叫殖民体系的2.0版本。这才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或者是中国要抗美援朝的根本性的原因。我们是反抗殖民主义者的压迫的一场战争,是反殖民的战争,这个是必须说清楚的。如果你看不懂雅尔塔体系,不能为这件事情定性的话,那就会滑入沈先生他们挖的那个逻辑陷阱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945年2月4号到2月11号,那是1945年年初还很冷的时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他们到了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大家都知道,乌克兰的地方。在那儿有个雅尔塔皇宫,在那个地方,记得时间是1945年2月4号,因为欧洲战场已经大势明了,就是已经毫无疑问会获得最后的胜利了,那么如何来处理战后的世界的这个利益瓜分或者是战后秩序的安排就需要这么一次研讨。
这里边有着深刻的算计,因为丘吉尔他虽然英国两次大战遭到了非常大的损耗,但是丘吉尔对欧洲、对他原有的殖民地还抱有极大的野心,所以他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争取一些利益。有趣的是罗斯福、就是美国,美国在两次大战中貌似在打德国人,其实在同时在夺取大英帝国的全球的霸权地位。不仅仅是从经济上,美元要替代英镑,也在政治上,特别是在领土、主权和势力范围上,它最大的剥夺方就是大英帝国,很有意思,雅尔塔这个协议。
在去雅尔塔皇宫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有一个密谋的,他们中间的矛盾先放一放。虽然罗斯福并不赞同丘吉尔在欧洲和中东的一些做法,但是他们重点是要跟斯大林讨论,因为一旦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可能会形成东西方的对峙,所以他们希望跟斯大林关于欧洲、关于中东、关于远东有一个安排,其中,罗斯福非常盼望斯大林在远东出兵,缓解一下子美军在太平洋的压力,因为欧洲已经明了,但是亚洲打得如火如荼,那个美国的夺岛之战极为惨烈,非常不顺手。
丘吉尔的意思也很明确,让苏联将战略的重点、或者是战争的重心东移,以减轻苏联对欧洲,特别是对东欧和南欧的压迫,以至于对中东的压迫,或者是对东欧、南欧、以至于对中东的想法,就是将祸水东引。斯大林内心深处早想报日俄战争那一箭之仇,他不会放过日本的。另外,斯大林在远东是有想法的,这里边包括了库页岛、原来的俄罗斯占领的被日本人抢去的那些岛屿,也包括了外蒙古,也包括了对东北权益的想法。
在整个的谈判过程中,为了让斯大林少一点获取东欧、南欧和中东的利益,所以英、美采取了牺牲中国、牺牲朝鲜、牺牲日本的利益的一个做法。当然日本是战败国,这里边的牺牲也不一定可以叫牺牲吧,就是切割了一部分的日本的领土给俄国作为补偿。另外,就是将朝鲜一分为二,另外将外蒙古划出,虽说是蒙古没划入苏联版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是苏联的卫星国。最糟糕的是关于东北的部分。
东北的部分包括了铁路,就是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要求这两条铁路由中苏共管,实际上是苏联人拥有权利,还拥有管理权,共管的意思就是这个主权还是中国的,但是苏联来管理;大连港的国际化,就是谁都可以去,意思就是跟你中国没什么关系;旅顺变成了苏联的海军基地。因为我在大连读书,我对大连的当时的状况和旅顺的状况是知道的,对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这一件事情我也是知道的。
当然了,当年满清划给俄国的那些中国的领土,就更加没有机会收回了,也包括了远东的一些重要的港口,其中也包括了库页岛和这个千岛群岛等等等等,这个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使得中国看起来不像个二次大战的战胜国,倒像是个战败国,因为中国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日本,就是战败国日本的代价。
而这一件事情在美、英、苏联手压迫下,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接纳了《雅尔塔协议》对中国部分、对远东部分的安排——到了1953年,已经是逃到台湾岛的国民政府,又对外蒙问题、对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异议,但那个已经是新冷战爆发之后,那只有姿态的意义,没有实质的意义了。由于《雅尔塔协议》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所以才有了毛泽东想在这个地方用兵的考虑。
《雅尔塔协议》有没有正面的东西呢?有的,就是《雅尔塔协议》重新规范了联合国,并且将这个美、苏、英、法、中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这都是在雅尔塔这个部分做的规划。雅尔塔的西方的安排,包括将德国一分为二的安排,包括在整个的西方世界的安排,基本上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体系在西方的部分已经崩塌了,不存在了,然而雅尔塔体系东方的部分、远东的部分至今仍然存在,要知道朝鲜半岛仍然分裂、分治,台湾没有解放。
好多人可能对当时的《雅尔塔协议》的远东的部分不敏感,因为老百姓可能所知不多。另外,现状往往使人容易时间久了会麻木。但是作为战略家、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对这个事情是耿耿于怀的,他是敏锐的、敏感的。其实《雅尔塔协议》远东的部分已经看得出来,美、苏、英他们其实本质上是希望分裂、分治中国的,这也是苏联当年不允许毛泽东打过长江去的原因。但是,我们真的是遭遇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中国很幸运有了毛泽东这样的了不起的、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所以毛泽东根本不理会美、苏、英《雅尔塔协议》关于分裂、分治中国的想法。当时,1945年,整个的战争结束之后,关于中国的未来和前途的命运的问题上,美、苏其实是默许共产党在北方发展,蒋介石在长江南岸发展,形成中国分裂分治,但这件事情毛泽东是不干的,所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中国把这第一件事儿,分裂、分治给破了,这个事情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个比抗美援朝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第二件事情,就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两件事情,解放全中国,第二件事情就是抗美援朝。毛泽东部分的瓦解了《雅尔塔体系》关于远东、中国部分的设计或者是安排,我们收回了部分的主权。所以在讨论这场战争的意义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到的就是,请牢牢记住我今天说的话,这是中国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一场正义的战争,是中国自1840年之后处在半殖民状况下的一次最猛烈的反抗。这次反抗,以成功而告结束,以胜利而告结束。
另外,除了《雅尔塔协议》,我们第二个背景就要谈一下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为大家在讨论朝鲜战争或抗美援朝的时候,可能要对大的背景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个是《雅尔塔协议》,一个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先说一下时间,可能你们就觉得有意思了。毛泽东1949年12月12日去的苏联,请记住,我国1949年10月1号建国,两个月后毛泽东启程前往苏联,是坐的火车。其中这还有好多故事,就是毛泽东走东北的时候还遭遇一些风险。
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当时是建国后的第一任的公安部的副部长,当时是负责毛泽东去苏联的安全,他们讲过好多的故事,很有意思的。将来有时间我们可以去把这段历史重新展现开来,斗智斗勇。因为当时的东北虽说解放了,但仍然不太平,并不是特别的安全,仍然有匪特、有各种各样的势力在那个地方的盘踞,所以当时整个的在东北方向虽然开始恢复,但并不安全。这件事情我们就放它一下。
毛泽东这回去苏联待了多长时间呢?12月12号就去了,为什么12月12号去?因为12月21号是斯大林生日,再过几天就是毛泽东的生日,就是去过生日了,开生日Party,但是到了2月还没走,3个月的时间。直到2月14号,毛泽东在苏联玩了一下蘑菇战术,一遍一遍地跟苏方的同志谈判,跟斯大林两个人斗智斗勇。到2月14号,终于由周恩来跟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记着时间节点——1950年,
1950年2月14号签约;记着时间,2月14号签约,1950年4月11日正式生效,有效期30年,所以我们到了1980年4月11号的时候宣布不续约了,这30年到期结束了,不续约了,现在没有了。请记着时间节点:1950年6月25日开战,朝鲜战争爆发。我说的不是抗美援朝,是朝鲜战争爆发,是6月25号。4个月之后人民解放军入朝。记住每一个时间节点,它是有意义的。4月份生效,6月份开战,10月份入朝作战。
战争的进程速度是极快的。6月25号开战,3个月之后,9月15号美军仁川登陆,10月3号他们已经过了”三八线”。10月8号,5天之后,中国正式组建志愿军,10月19号我军入朝参战。看到时间,我们说一下:2月14号签约,4月11号生效,6月25号开战,9月15号仁川登陆,我们10月8号宣战,10月19号入朝作战。为什么?好多人觉得,好多人觉得朝鲜战争具有偶然性。
真正懂得战史的人是不相信偶然性的,就包括我,我从不相信偶然性。金日成将军什么时候越过”三八”线去打南朝鲜,是他能决定的吗?当然不是,是斯大林决定的。斯大林为什么跟中国签了《中苏友好条约》之后,就鼓捣金将军去打南韩呢?因为中国是反对这个时间节点向南韩开战的。因为斯大林很生气,就是2月14号这个签约之后到4月11号生效,斯大林一直非常生气,因为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就这样用了3个月的泡蘑菇……
3个月的泡蘑菇的时间,被毛泽东将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已经同意了的部分,主要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大连港、旅大港通通拿回去。而且最要命的是本次谈判,斯大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人不好管,未来的中国不好办。斯大林是伟大的战略家,他不好动手修理你,他就要找人来修理你了。他不知道北朝鲜的军队的能力吗?他当然知道,打南朝鲜是够的。
因为苏联的坦克加上中国久经战阵的东北军的3个师确实是劲旅,南朝鲜军确实是在这个劲旅面前是没有胜算的。但是有《雅尔塔条约》在那个地方,你难道真的认为美国和英国或坐视不理吗?几乎任何一个懂国际政治的专家都会明白,一定会!美、英一定会反扑,不可能让朝鲜半岛变成苏联的卫星国的。这件事情是不可能让这样做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斯大林很清楚美国人会反击,非常清楚。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大连、旅顺重回中国。苏联丧失了远东地区终年不冻港(海参葳有冰冻期)。而北朝鲜出兵南韩不外乎两种结果:\n\n1. 美国不干涉,战胜南韩,统一朝鲜半岛。那么苏联可以在南韩地区获得不冻港。\n\n2. 美国干涉,北朝鲜败退至三八线。那么中国东北工业基地面临海防、空防压力,将不得不需要苏联驻军。(中国因国民党空袭上海的压力,被迫和苏联签订补充条约,换得飞机和空防炮)。那么大连、旅顺将重回苏联掌控。']]]]
但是,有意思的是,斯大林同志预想了两种结果,他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斯大林同志的两种预判:一种预判就是重新打回到”三八线”,在这儿停火;第二种可能性是打到鸭绿江边,但他可能更希望打到鸭绿江边。因为一旦美国人打到鸭绿江边,那么中国的东北受到威胁,中国需要苏联提供某种意义上的保护或者更紧密的合作,可能旅大、中东铁路、南满铁路都要跟苏联作出妥协和让步。
事实上我看到苏联刚开始撺掇中国出兵,然后不提供空军,其实斯大林非常清楚,只要不提供海军和空军力量,以中国的如此装备恶劣的陆军或者是步兵去面对联合国军,基本上是没有胜算的。斯大林两个判断的结果都是错误的。然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给了全世界一个不同凡响的答案,就是中国的抗美援朝。而且中国抗美援朝这个在战略上的处理是非常精到的。
在某种意义上,我个人一直认为朝鲜战争实际上是斯大林同志玩了一个小花招。他实际上是对东方《雅尔塔协议》在某个地方被新生的新中国、特别是对毛泽东,他是有非常深刻的这种成见的,所以鼓捣金将军南下,然后坐视。当金将军不支的时候,那边美国和联合国军已经在仁川登陆,当金将军希望苏军给予帮助的时候,这个斯大林的表现让我吃惊。
他要求金日成带着朝鲜的政府和残留的军队撤退到东北办公。同志们,金将军带领朝鲜的难民以及残留部队到哪里办公,延吉吧。我们的东北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东北将如何的治理和如何的处理呢?斯大林同志考虑过中国人的感受吗?考虑到我们东北的建设问题吗?所以整体上看完沙盘复盘,我觉得斯大林这个人有点不像话,作为这个老大哥,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总的统帅,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面表达的是一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那样的一个自私和自利。虽然他是……对斯大林的评价将来我们可以另外做评价,因为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好不好?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可能他算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吧,但他不能算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特别是他缺少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在处理朝鲜问题,在处理中国问题,特别是远东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殖民主义者那张肮脏的嘴脸,不像个样子,所以我们才能理解毛泽东抗美援朝的伟大。
好,今天我们说了一个《雅尔塔》,说了一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们现在回到今天朝鲜战争的第三个部分,我们谈谈毛泽东的艰难选择。中国有了毛泽东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事情,就是再神奇不过了。因为毛泽东熟读历史,他知道朝鲜半岛对新中国意味着什么。隋朝的灭亡就是因朝鲜半岛而起;唐朝如此之强大,半岛问题依旧没有处理好。你读这个唐朝史的时候会有这个关于朝鲜半岛战争,就是隋唐两代都没处理好半岛问题。
其后,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原的一个麻烦,宋是、明是、清朝更是。因为到了清的时候,日本已经羽翼丰满,通过半岛,占领半岛、压迫东三省,最后几乎灭掉中国。对历史极为熟悉的毛泽东非常清楚朝鲜半岛意味着什么。同时作为伟大的军事家非常清楚如果美军压迫到鸭绿江边,对北京、天津意味着什么?难道我们迁都吗?我们迁到西安和洛阳吗?迁到西安或者是咸阳去吗?极为麻烦。
同时,如果我们接纳金日成,接纳朝鲜的同志在中国的东北,比如说吉林,来建流亡政府,那么这个流亡政府以及庞大的朝鲜族在东北的这个存在,会形成整个东北建设的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不但失去了战略纵深,可能还会在内部形成巨大的隔阂、矛盾和问题。所以作为战略思考的毛泽东,从历史教训中他是不接受这样一个结果的,就是不可以到我的鸭绿江边来。第二件事情,不希望朝鲜同志失去自己的土地,然后到东北来吃饭。这是非常艰难的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一生都不愿意提起跟苏联的关系,特别不愿意说斯大林。其实毛泽东那三个月在苏联泡蘑菇,跟斯大林的接触和交往,斯大林对毛泽东的那种疑惧和毛泽东对斯大林的那种厌恶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底色,作为一个战略决策的一个底色。斯大林想让毛泽东做一个儿皇帝,毛泽东天生就不是一个儿皇帝,所以其实与苏联的冲突不是到赫鲁晓夫才开始到达高峰,而是在斯大林的时候已然埋下伏笔。
毛泽东不可能不推翻西方殖民主义给中国强加的2.0版本的《雅尔塔协议》的东方部分,不可能接受。此战,几乎在毛泽东深处是不可避免。但是,除了历史原因、地缘政治的原因、种族和社会治理的原因之外,还有要考虑的事情。在毛泽东艰难的选择,就是能否一战。毛泽东是熟悉他的军队的,斯大林不熟悉,麦克阿瑟不熟悉,但是毛泽东是熟悉他亲手调教出来的这支军队的战力的,他也知道中国的处境。
此时一战,代价可能会极大,能否达成战略目标?不一定,但是代价极大。但是毛泽东为什么十天十夜不睡觉?他在考虑底线,做最坏打算。可能打不过,即便打不过,毛泽东也下定决心要在朝鲜北方丛林峻岭中持久的开展山地游击战,而不让他们到鸭绿江边来。只不过是那个时候中国东北的建设和中国全国的建设会受到非常巨大的干扰和影响,但这个决心既然下了,那么就要打了。因为我刚才说了时间了,4月份签协议,6月份金先生就南下了,
9月份美国仁川登陆,中国人就要准备要打这一仗了。说到仁川登陆的时候,应该是提到一个名字,这是周恩来的私人的军事秘书,了不起的军事参谋,他发现了仁川登陆,精准的仁川登陆,登陆地点和登陆时间全部是精准地预见到了。这个军事秘书在十八岁的时候、在延安的时候听毛主席课,拿着小笔记本找毛主席签字,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后来他把他交给叶剑英作为军事参谋,后来回到北京做了周恩来的军事参谋。我们将这个信息通知了朝鲜的同志,也通知了苏联。你看到了吗?他们不做任何准备。
[[[['仁川港的水文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月能够登陆的时间窗口极窄,因此能够预判时间。\n\n正因为登陆难度极大,因此多数决策者并不会考虑这个选项。好比汉尼拔选择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n\n选择、乃至预判仁川登陆是出色的军事家。忽视仁川登陆的可能性,是正常人。']]]]
这场战争,毛泽东做艰难选择,除了历史原因、除了地缘政治的原因、除了内部治理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介入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你不让他介入,你没有海空军,很难打,你装备也不行;你让他深度介入,请神容易送神难,就是麻烦一大堆。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泽东决定开战。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极其困难,但极为正确。我们讲第四个部分:天才的统帅加伟大的将士。真的是没有毛泽东,
抗美援朝这场仗真的是很难办、很难打。打不打?如果没有毛泽东,十有八九是不打。因为中国国内的将帅到政治家90%以上是不同意在此时此刻开战的,因为需要恢复,其中代表人物,就像林彪,还有一些其他的政治家可能在嘴上就是不反对,但是心里边是反对的;其中还有一些人物,像傅作义,像一些其他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还做了多种的考虑、打算——首鼠两端。但是他们真的是不了解毛泽东和他的将帅、将士。
毛泽东有很好的习惯,除了手不释卷的读史以外,毛泽东也是喜欢看地图的人。一场战争的胜负实际上是妙算决定的,就是在战略上面、布局上面,必须在战略布局上面全部对,这场战争在战略层面胜了,战役和战术层面才有保障。而那十天就是毛泽东做战略布局的最紧张的十天,他不仅仅是在思考出不出兵,而是在选择战场,选择时机,选择将士——选择将帅和士兵。
这也是天意,我们先说时间、空间。时间,隆冬季节,隆冬季节冰天雪地,其实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地利,在朝鲜北部苦寒之地,也不适合机械化兵团的展开。所以毛泽东算好了天时、地利。指挥,毛泽东,朝鲜半岛早已经放在心里了,预设战场,甚至长津湖的战场的选择、四角的选择、伏击的战场位置,毛泽东全部挑完了,就是你执行就行了。
整个的战略思考做完了之后,毛泽东还有两样东西——了不起的两样东西。其实这是麦克阿瑟最大的失误,就是麦克阿瑟不知道两样东西,一样东西就是他的对手毛泽东那个时候五十多岁,正处于一个军事家巅峰状态、巅峰时期,就是毛泽东在军事上面,特别是在军事战略层面,那个时候处在巅峰状况,就是他是最牛的时候,基本上是横视天下的,在这个领域里边他是横视天下的。毛泽东非常非常了解整个北朝鲜的结构地形、联合国军的情况、南韩军队的情况。
所以他预设完战场,排兵布阵之后,其实内心深处是有几分胜算的。因为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泽东已经将人民解放军训练成了全世界最顶级的轻步兵。这个轻步兵顶级到什么程度呢?他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五千年战争史上最优秀的轻步兵,虽然他没有空军海军,没有重装备,但这支轻步兵,要知道,一只百万级别的轻步兵浑然如一人,那是非常了不起的组织能力。
一个伟大的统帅加一个伟大的将士的组合,其实在战役和战术上面是具有优势的,这种优势不是武器的优势,他就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这个武林高手,他的大脑、他的腿、脚、手、力量都是最佳状况,可能他没有武器,或者是武器差一点,对方可能有一口宝刀,而他什么也没有,但他的整体是最佳状况的。我们来看看对手:第一、骄兵悍将,麦克阿瑟以及美军,骄兵悍将。
在整个的西方,包括苏联在内,实在是瞧不上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队,他们认为特别是美军刚刚打完了德国和日本,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的。轻敌呀,骄兵悍将轻敌,特别是麦克阿瑟非常天才的设计了仁川登陆之后,面对朝鲜北方的崇山峻岭,他实际上在战略上面没有做任何的深刻思考,也就是在战略布局上他已经输了。第一条,在战略上不行;第二条,骄兵悍将,当然骄兵悍将和战略上不行是一回事儿。
第三件事情,十七国军队的联军,联军的总数是97万,美军32万。十七国联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如不能系统整合就是乌合之众,事实证明就是个乌合之众,只有美军有战力。但是,由于他的统帅麦克阿瑟在处理美军与其他军队合作的——在战役合作和战术合作方向上的安排错了,所以真就是乌合之众,所以其实虽然有空军、海军,武装到牙齿,但面对志愿军的时候,他还真是乌合之众。
最后一条,我军的将军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将,从彭德怀开始一直到各“志司”的司令员们,以至于到各军的军长、兵团首长—军长、师长、团长、连长、甚至排长,都具有极高的战役和战术素养,都是非常能打的。我军的战士,他们非常清楚他们去干什么,他们是保家卫国;那群乌合之众,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但是中国的战士知道保家卫国,他们刚刚翻身。另外,没有人能理解中国人1840年到1950年这110年间的屈辱。
从将军到士兵心里边都藏着火,都有一股火,所谓的阶级仇、民族恨在里边,所以这一仗,他是骄兵悍将,我们是精兵强将,所以毛泽东心里边还是有一定的数的。虽然在战略布局上做的结构做完了,然后在战役指挥上,彭德怀和志司做的也非常好,战役指挥。在战术上面虽然在长津湖有一些需要还可以再提升的地方,但大部分的战术动作完成的漂亮,完成的不错。在那个装备、那个条件之下,像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都打得非常不错。
在整个的排兵布阵中,我说一下子整个的数字吧:联合国军动用的总兵力是97万,志愿军是135万。其实在兵力上面、在结构上面,我军并无绝对优势,而我们这135万的军队里边,一半是用作后勤的,真正的作战部队,由于我军没有运输工具,所以真正的作战部队可能低于联合国军。请记住我的数字,可能真正的投入作战的部队低于联合国军。
最终的伤亡情况也很能说明问题,因为联军是5.7万的死亡,大部分是美军死亡,所以去美国,我去过,去看朝鲜战争那个纪念碑,那上面就有完整的数字和人名,他们好像是5万多人吧,联军是死了5.7万,韩军是40万。关于我方的死伤情况说法不一,我还是用了维基百科的数字,就我们用一个笼统的数字吧,那么联军的整体伤亡是57万,中朝两方合计63万,大体战损是1:1,大体是1:1。要知道中国是什么装备,要知道我们是什么情况下作战。
其实我一直强调算法高于看法,所谓的人海战术,你看看战损比你就知道谁人海了!所以有的时候,有些人的这种故意的歪曲和这种诬陷,有的时候当面对冰冷的数字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就该瓦解了。这里边,我这想做一点点的说明,说明几句话,就是对沈先生以及和沈先生为代表的那群污蔑毛泽东、污蔑志愿军的人应该加以深刻地批判,对他们进行驳斥。
首先他们认为中国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太大了,因为在统计数据上面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同意,我大体上就接受维基百科的这个数字吧,63万和57万。这个牺牲说大也确实很大,但是他的代价你如果做第二个设想——就是我们不动,联军陈兵鸭绿江,朝鲜政府和朝鲜一部分难民以及军队流亡东北,我们的代价是什么呢?我们付出的是地缘政治代价、管理的代价,以至于东北整个工业化的代价。
今天我要说从历史的角度、地缘政治的角度和实际计算的角度,这个牺牲、这个代价都是值得的,都是值得的。况且我们让联军,让美国、英国整个的联军,以至于让苏联,同时付出了他们该付出的那部分代价,是值得的。沈先生他们第二个说法就是延迟了我国的这个工业化进程。延迟了没有?当然是没有延迟,因为从1950年入朝到1953年战争结束我国的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0%,不是百分之几。
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加的快了,因为战争凝聚了人心,战争调动了全体中国人的劳动热情,为了支援前线,所以整个的动员起来,而且加速了中国的工商业改造。同时由于战争的原因,由于4月11号生效的那个条约的原因,我们资本、技术和设备开始大量的进入,整个的经济增长在五十年代的前三年是最快的,是最快的,不但没有延迟,而且加速了整个的经济建设的步伐。第三个是关于台湾,这是最有趣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不打朝鲜,那么台湾就收回了,这个假设成立吗?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金将军出兵到过了三八线之后,美国人第一个动作就是台湾海峡,对吧?这事儿跟你打不打都没关系,因为他没有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来看,他们将中国纳入到新冷战铁幕背后的两个体系之争。所以作为战略支点的台湾,你中国动不动手他都不会给你。所以这个假设非常无趣,毫无战略思维能力,甚至毫无地缘政治的思考能力,这是瞎扯!至于说如果不打这场战争,我们的工业化速度会怎样怎样,他们不知道,
他们不清楚,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我们在战争中打出了一支世界排名第三的空军,我们是在战争中打出来一支空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我们开始带动起中国,由于我们保住了中国东北的一个安全,所以才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才有了中国迅速的工业化,特别是东北。东北当时产值占全中国的50%,东北的工业化,才给东北创造出工业化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来。所以我觉得沈先生他们很无耻,当然在无耻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光是无知,还有着一种深沉的邪恶。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现在在国内那么火,好吧。
简单说几句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吧。任何一场战争它都会有双重的意义,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它既有正面的意义,它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必须得看到,同时看到它正面的意义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意义其实是三层,第一层,中国在1840年之后,第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主体性。这个证明通过战争,不仅仅是向美、英等国证明,同时也向苏联证明,
是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真的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了,也通过战争为中国争回了我们一部分的主权。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一国的胜利,或者是我们在那场胜利之中还有很多地方,因为是一起打的嘛。但这场战争是我们自己的胜利,毫无争议!这是一层意义。另外一层意义,通过这场战争彻底解决了中国内部的关于道路选择的分歧。
我国以前是国共之争,当国民党被打到台湾岛之后,我党内部它其实是有着一些问题的。它的问题的缘由是源于旁边那老大哥,因为中国有一大批人,不光是28个布尔什维克,在很大意义上他们的心是向着苏联的。不仅仅是王明如此,要知道里边有好多都是留苏的,比如说像刘伯承、像林彪都曾有留苏的经历,甚至在很多时候在看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立场有的时候会发生漂移。此战之后、我党我军内部的漂移结束了。
最大的历史意义除了外部和内部之外,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毛泽东一战为中国赢得百年和平,也就是说这一仗打完了,1950年这仗打完了,一直到2050年之前,没人敢对中国动手。因为这一支轻步兵现在已经不轻了,这支轻步兵已经开始有空军、有海军了,还有太空军了。这一支轻步兵到今天的战力依旧是天下无敌手。好多人对中国的解放军的战力持有怀疑态度,因为他们不懂军事,他们特别是对为什么毛泽东指挥一支这个小米加步枪的轻步兵就可以打得美国人满地找牙……
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就是从清朝我们的清兵到抗日战争的国军,完全不一样,他是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他们不知道这支轻步兵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这支轻步兵到今天他已经变成不光是轻步兵了,他已经是一只高度合成的现代化军队,但他的魂还在。他是毛泽东的军队,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军魂至今仍在。好多人不相信,可以一试!
朝鲜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之后,其实我党和我军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其实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最终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中国最伟大的建设过程。国内建设,战争期间是最快的,战争之后开始进入到正常状况。军队建设,战争之后我们开始重新走向现代化,我们开始拥有了装甲部队,有了海军、有了空军。也因这一战中国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新中国用一战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国际地位,也赢得了海内外中国人的那颗心,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所以我们在读李光耀的回忆录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们是怎么看待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我们甚至看国民党的这个逃往台湾的这些军官们的回忆录也可以看到,我们甚至看到被俘将士们的,都知道。其实毛泽东领导的这场抗美援朝,它的深刻的意义也表达为中国改开之后的一些事情,因为打出的是自信,打出的是我们可以,打出是自信,这个自信不光在军事上面,也最终表达为其他各个方方面面。
好吧,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今天这件事情就先说这么多。我就腾一点时间聊几句,聊几句这个能源危机。整个的事情到了现在表达为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那么是能源生产少了吗?是煤炭少了?天然气少了?还是用量增加了呢?就是这个世界突然增加了很大的用量,而能源生产减少了很多,是这样吗?我告诉你,事实上不是。用量不但没有增加,由于疫情原因其实是在减少。生产能力,无论是石油、煤炭、天然气,足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轮的价格狂潮呢?
请记着今天的美元虽然脱离了金本位,但它还是Oil-Dollar,它还是石油美元。美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源来决定其价值和价格的,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与其说是能源危机,不如直截了当一点说,它就是美元的价值危机或者是美元信用的危机。这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看,美国的经济学家也这样的看,因为恶性通胀的起的部分一定是从能源开始起的,所以天然气、石油、煤炭一路走来,
看,应该理论上应该是个供需问题,但本质上它不是个供需决定的问题,本质上它就是一个美元即将进入一个严重贬值周期的一个前期的现象。所以好多朋友说怎么来理解,就是这样理解;说用不用给予其他的解释或者答案,我说我看到所有的目前关于能源危机的解释和答案,我都认为是不对的,就这么一个结论和答案。那么要问的是向前发展会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这场能源危机接近尾声了呢?我说:“不会的”。
这场能源危机一定会引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定会带来比较麻烦或者是非常严峻的、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个时候能源危机才会结束。因为整个的经济危机来了,整体需求会出现问题,然后才出现了能源价格的回归。但那个时候由于美元的问题,可能它这个价格回归的方式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样子。就是如果再次发生大萧条,不是1929年到1933年的那个萧条,因为这是一场由于美元定价引发的能源危机,它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它具有崭新的特征。
这一件事情我们在香港讨论过几次了,也有好多朋友说希望能给出一个模型,或者是给出一个完整的预判。那么如果这是美元危机引发的能源危机,或者美元危机引发能源危机之后引发的全球的经济危机,那么这场危机会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推开?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对人民币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的价格的影响、资产类价格的影响是什么?其实有一个初步的东西,但是争议还是非常大,特别涉及到资产价格、涉及到股市和楼市、涉及到一些问题,债券什么的可能会争议很大很大。我今天只是把这个话题这样给一个引子说出来,细节今天不给了。
好,我想今天就说这么多。这个雨还是那么大,雨大、风大。一会儿我得早点回去了,不能再等到天黑,因为等到天黑,刚才在路上的时候,很多的地方的水已经没过小腿肚子了,它那个路上的水还是挺大的,水流挺急的,看不清楚地面,我早点走。疫情好像在西方得到某种缓解,但其实是没有结束的,新加坡本来是打算共存的,最近又收紧了政策不共存了,又开始玩清零了。就是共存这件事情得要慎重,共存这件事情。什么时候要共存?怎样共存?费思量。
国内由于科网、教培等等,所以市场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房地产的部分除了恒大出问题之外,陆续的也有好多的公司出问题。大家呢好多朋友除了有股票以外,也有一些房地产投资。好多朋友让我说一说,我想今天就不说了。《资本论》的课上一堂课讲完了,就是资本形变这堂课,资本形变这堂课非常重要,但是好多朋友认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就是我知道不是你们听不懂,是我讲得不清楚,是我讲得不好,我下堂课,我再把这个再讲一次。
在资本形变的课里边,里边会讲到这个资本,因为资本形变在四矩阵里走,所以导致不同类型的资产的价格出现波动,它有内在的规律。那个时候我谈一下房地产的价格和股票价格、债券价格。因为资本的形变和四矩阵的结合,就是因为我是讲《资本论》,我不能讲《资本论》,把我的东西加里边去。但是好多朋友说你干脆加起来一块讲得了,就是省得以后再把它拆出来。虽然当时马克思写资本形变的时候没写那么复杂,后来想了想也有道理,本来就是把《资本论》和我们这个投资两相结合的事情,讲清楚了大家也好做一点预判。好吧,今天就聊这么多,明天下午三点钟我们见,有什么再做补充。好,再见,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