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三讲:时中章和鲜能章
2024-06-01
253 中庸第三讲:时中章和鲜能章
20240601
⼤家好,今天是《中庸》第三讲“时中章与鲜能章”。《中庸》这堂课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不把它进⾏下去的⼀堂课,因为如果你想了解 中国哲学的根脉、整个系统,必须把儒家道家全部做⼀个简单的梳理 和整理,只能是从《中庸》⼊⼿。
其实⼀直以来对儒家的看法就比较混乱,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 之后到现在差不多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边有过若⼲次的 批孔,从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再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每隔 50年就会有⼀次风潮。所以儒家在中国其实已经到了七零⼋落的程 度。
你知道的作为中国所有东西的根基必须要有天理、要有伦理、要 有学理、要有法理,然后才能够有治理,然后才能更深⼊地进⾏管 理。所有的理最终是源于对天理和伦理的认知,⽽中国的儒家算是中 华⽂明中对天理以及伦理的⼀个系统性总结,它构成了我们今天中国⼈精神风貌和中国的制度的⼀种维度。其实我从自⼰的角度出发我认 为中华⽂明的维度是极⾼的,是⼀个很⾼的维度,我不能用最⾼来进⾏概述但是它是很⾼的维度。
在过去100年的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数次的⼈们意图用西⽅的 哲学、西⽅对天理伦理的认知来否定中国的哲学。做到了没有?其实⼤部分做到了。但是它的效果如何?那么我们今天从⼤英帝国的衰落 和美国的衰落中,可以认知到西⽅⽂明的局限性。这个时候我们开始 思考东⽅⽂明,其实东⽅⽂明不是不好⽽它⼀直被扭曲、被撕裂、被 阉割、被埋没。
今日的主题是《中庸》第三讲“时中章与鲜能章”,我们先讲时中章。时中章非常短,是用孔⼦的话提出来⼀个⼤的问题“君⼦与小⼈ 的问题”。君⼦中庸,⼩⼈反中庸。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反中庸也,⼩⼈⽽⽆忌惮也。这里边提出的君⼦与⼩⼈这个概念 极其重要!这个事情⾮常的⼤!
2500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提出了“君⼦与小⼈之异”。为什 么有“君⼦与小⼈之异”?好多朋友可能真的不懂中国哲学的维度之⾼,因为2500年前的中国是⼀个非常严重的以“⾎统论”构成的社会,
也就是“⾎统论”的伦理它⼏乎就是天理和法理的基础。身份认同升级 为⼈格认同这是⼀次⼈类历史上最伟⼤的阶级平权!千万不要小看
“君⼦与小⼈之异”。
此处的小⼈不再是平民,此处的君⼦亦不再是君王。请注意!此 处的君⼦非⼀指君王,平民亦可为君⼦。此处的小⼈亦非指⼀般意义 的贱民或者是平民,君王亦可为小⼈。平民亦可为小⼈。以“君⼦与 小⼈之异”进⾏了⼈格认同⽽不是身份认同。在⼈格上,君⼦与⼩⼈、君王与贱⺠是平等的。从“⾎统论”⾛向“⼈格认同”,这是中国 古代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常朴素的⼈权观。
如果你不能理解中国儒家圣⼈们的伟⼤,你不理解他们的先进 性、他们的⾼尚与纯粹,那是你的问题,那不是圣⼈的问题。很遗 憾!我们从西⽅接受西⽅的哲学包括古典哲学关于“⼈”“⼈权”的概念 和“民主”的概念,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我们的圣⼈们⼀开始关注的恰 恰就是这个问题。从“身份认同”升级为“⼈格认同”、“⼈格平等”,最 后完成“阶级平权”这才是当时社会的进步的源泉。
这才是中国从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进步的原始动⼒,以⾄于它构 成了思想源泉,它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的阶级平权!不要小看“君⼦与小⼈之异”,因为“君⼦”包含了君王也包含了平民,“小⼈”也包含了君王也包含了平民。君王未必是君⼦,小⼈未必不君⼦。君王未必不小⼈,小⼈可能很君⼦。从“身份认同”升级为“⼈格认同”,提出了君⼦修为的非常重要的逻辑基础。
有⼈说⼈权这种东西很重要吗?当西⽅⼈权观传⼊中国的时候你 知道中国的知识分⼦热⾎沸腾、欣喜若狂。但中国当代知识分⼦可否 知道两千五百年前,当⼦思完成《中庸》,当中国的知识分⼦读到
《中庸》,他们读到时中章感想又如何呢?很遗憾我国并不因为中国 有儒家的圣⼈⽽缺少小⼈。所以我国的儒家道统、儒家的思想在两千 五百年间被反复的扭曲和撕裂。
时中章提出君⼦与小⼈之异。提出的两个哲学命题,⼀个是个体 的主体性,就是你作为⼀个⼈,你要有主体性。为什么会是君⼦?为 什么是小⼈?其实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主体性是否升起。如⽆主体 性,那么你就是奴性,那么你就符合上⼀个时代奴⾪社会的基本特 征。主体性升起之后,那就有个平权问题。所以⽑泽东经常提到的那 句话,对于个体⽽⾔,如你处于被奴役的状况,那么造反有理。因为⼈⼈皆可经修⾏⽽成为君⼦,可以治国平天下。
圣⼈是怎么教我们做君⼦的,难道他是教我们去被谁谁谁某个东 西某个机构任用聘用、被某个接见给予某种声誉吗?不是的。如君⼦ 以此为自⼰的标准的话,那么这个君⼦是真小⼈,⽽非真君⼦。个体 性的张扬、个体的发展最终是通过修身⽽立命。修身⽽立命不是依 附,君⼦与小⼈之异慢慢的在此处开始清晰起来。
时中章提出来君⼦与小⼈之异,这是第⼀个问题。提出的第⼆个 问题是辨别君⼦与⼩⼈的标准,有主体性的君⼦,他必然有适应性和 创造性,他的特征就是与时俱进。我再念⼀遍时中章“君⼦中庸,小⼈反中庸。君⼦中庸也,君⼦⽽时中;小⼈之反中庸也,小⼈⽽⽆忌惮也。”注意,君⼦中庸,小⼈反中庸。这个小⼈不是指平民,⽽是指⼈格上的⼩⼈。
为什么将时中章和鲜能章放在⼀起讲,因为你要想理解中庸,必 须看鲜能章,我先把鲜能章念⼀遍,因为都是⼀句话⽽已。「⼦曰: “中庸其⾄矣,民鲜能久矣!”」⼀个⾄矣,⼀个久矣。这里边为什么 是说“⾄矣”呢?为什么说它是鉴别君⼦与小⼈的标准呢?因为孔夫⼦ 认为中庸是道的极致,你知“道”了吗?你知道的道的最极致的部分就 是中庸,你得道了吗?你做得到中庸吗?
你做到了你就是君⼦,你做不到,你就是小⼈。辨别君⼦与⼩⼈ 的标准是中庸。“君⼦中庸,小⼈反中庸。君⼦中庸也,君⼦时⽽ 中。”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这提出了⼀个非常⼤的问题,其实我讲中 庸我会感受到中国这将近两千五百年历史上⼀个⼀个的夫⼦面对孔⼦ 发出的天问,他们的理解、他们的反应、他们的解释,这里边包括了 很多重要的⼈物,包括董仲舒,包括朱熹,包括王阳明。
老⼦说“道可道,非常道”老⼦什么意思?老⼦说道这种东西它其 实是不存在的。我说的不存在,不是说它在世间没有道,⽽是它不可 说,因为它⽆形。如它是有形的话,那么你得到的道就不是道。这里 边涉及到⼀个非常严肃的哲学命题,道的本体论,就是道到底是什 么?如果我说道是⼀种觉悟的觉。
你可能会跟我说,你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今天再跟你 说。因为有⼀个朋友非常好,他跟我说他在路上骑着自⾏车抓着两个 把,保持⼀种平衡态,他突然感觉到了允执厥中,允执厥中实际上是 在⼀种动态中的庸,平庸、庸常的动态中的⼀种平衡感。这个感、这 个觉就是道。道的本体论意味着我们⼀般⽽⾔认为知道、认为守道的 道,其实并非真正的道。
所有的平衡感皆可描述,所有的描述都不构成你的平衡感,因为你的平衡感必须在允执厥中中寻找到平衡⽽拥有它。那个就是我们平 时要说的道。因为我们讲道的时候⼀定会讲到中这个字,待在道中和 取于中道都是这个意思。道的本身不重要,⽽持道,我说的是坚持的 持、持有的持,持道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君⼦之中庸也,君⼦时⽽中”,君⼦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中的状 态、平衡态,始终使自⼰保持在居于道之中,在道中平衡的那样⼀种 状态。君⼦⽽时中也。“小⼈之反中庸也,小⼈⽽⽆忌惮。”小⼈为什 么会肆⽆忌惮呢?因为小⼈从未找到平衡感,他也不需要这种平衡的 感觉,因为他没有在天理与伦理上的坚守。
有朋友说卢先⽣你是幸运的,如你上个世纪末不离开北京—我95 年离开北京到香港,到今年29年,明年就整30年—如你年轻时候留在 北京,可能有机会飞黄腾达,也有可能会去坐牢,因为我们那个时代 的优秀分⼦们,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商,阵亡率都非常⾼。我跟他们 说,我说我⾛到哪里都不会,因为我懂得君⼦应守的本分,我懂。
我敬畏天理,我不敢违背天理,我敬畏伦理,即便是⽆⼈观看,
⽆⼈知晓,没有⼈制约,没有⼈管你,我也敬畏伦理。同时我⼀直在 孜孜以求的进⾏学理的探讨。同时,我在学理探讨的时候,也⼀直在 研究和理解或者是努⼒去塑造法理,并且能够在治理和管理⽅面形成⼀点看法。我自认为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过与不及。
顾忌这两个字:顾、肆⽆忌惮的忌,顾忌什么?顾忌的是⼀个⼈ 的胸怀,忌字下边⼼上面有所关⼼,关⼼天下、关⼼国家、关⼼⼈ 民,他有忌。惮是⼀种畏惧,畏惧什么?畏惧天理、伦理、法理,畏 惧道。如果⼀个⼈⼼中连道都没有了,不知道不得道,那其实他在北 京也⾏,到香港也⾏,⼀定会摔跟头,⼀定会栽在莫名其妙的地⽅。 这倒跟他的级别跟学问没关系,不管你是到了省部级还是怎样。
我逐句解⼀下⼦时中章,然后我举⼀些例⼦。仲尼曰:孔⼦说:
君⼦中庸,君⼦是中庸的。小⼈反中庸,小⼈⼀定是反对中庸的。就 是君⼦在乎道守道,小⼈不知道,也不想守道。君⼦中庸也,君⼦⽽ 时中,因为君⼦讲中庸,所以君⼦必然与时俱进,⽆过与不及也。因 为它处在⼀个平衡、允执厥中的平衡状态中,所以他会非常好的处理 好所有的事情。
小⼈反中庸也,因为小⼈他不在乎天下,不在乎国家,不在乎⼈ 民,不畏惧天理,不畏惧伦理,不畏惧法理,他不在乎不畏惧,因为 他看到了眼前目前他所拥有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不在乎反中庸。他也 不愿意知道,他也不愿意持道,他也不愿意守道,所以小⼈必反中 庸。注意,第⼀句话提出了君⼦与小⼈之异。第⼆句话提出了判定君⼦与小⼈的标准:时⽽中和反中庸,小⼈反中庸,小⼈⽽⽆忌惮也。
所以肆⽆忌惮,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个成语。其实肆⽆忌惮这 个事情它不完全是⼀个道德判断,请注意,君⼦与小⼈不完全是作为⼀个道德判断,它虽然涉及到从身份认同升级到⼈格认同,但它并非 简单的道德判断。⼩⼈与君⼦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 在于认知⽔平。认知⽔平,小⼈达不到君⼦⽔平,他也就不知道,也 就不守道,也就不持道。
其实,⽆论是男⼈、⼥⼈、老⼈、⼉童、孩童,⽆论是⼤⼈,就 是那些当官的,也⽆论是⼤官、⼤商,还有什么⼤师,不管多么⼤, 其实如不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的前⾏,与真理和规律保持⼀ 致,就所谓的中庸,⽽抱残守缺,⾛极端固守既得利益,⽽为此不惜 牺牲天理伦理与法理者,⼩⼈也。
最近有朋友谈及经济学家,谈及我的观点和经济学家们的区别, 讨论到对错,我同意有朋友的建议就是要多向他们学习,这是同意 的,学习总是应该的。但学习不代表放弃自⼰的观点,因为我必须与时俱进,⽆过与不及,我不可能学他们保持⼀个观点,保持⼀个立场,保持自⼰的利益,⽽与其他相关联者共鸣。
好,举两个例⼦,当代的君⼦与小⼈的典型代表。当代君⼦的典 型代表我举两个,⼀个是⽑泽东,⽑泽东是拥有主体性、创造性与适 应性的真正的君⼦,所以他在残酷的⽃争中⼀直在受委屈,打从井冈⼭开始,他就是不被待见,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现实、符 合真理的意见,被王明路线(打压、排挤、迫害),他们抱持⼀个外 来的思想、观念、⽅法,然后与真正持有真理的⼈进⾏了甚⾄是残酷 的⽃争。
你可能⽆法用君⼦与小⼈来定义⽑泽东与王明的区别,但事实上 如你静夜深思,你会发现王明他所谋者并非真理,所以还真的是小⼈,不是君⼦,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天下、国家和⼈民。⽽所谋者是⼀群年轻的孩⼦,借重某种⽅式⽽获得巨⼤的权⼒,获得巨⼤的成 功,获得当时的认同,⽽他并没有要打算我们刚才说的两件事情,忌 和惮。
因为真正懂得忌惮,懂得天下懂得国家懂得⼈民有所顾忌,你就 不会胆⼤妄为。如果你真的惮你就会想去看看天理伦理和法理,什么 都不看,抱持着从苏联回来的⼏个教条,连⼀本书都不够,竟敢舞⼑ 弄枪,竟敢将两阵对垒如此严重的事情⾛到⼀个极端。⽑泽东的主体 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当然不⽌于农村包围城市这么简单。
其实⽑泽东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农村包围城市,⽽是他始终在于 他非常清醒的从红军时期就开始进⾏,并且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完 善,到解放战争完全成熟的他非常熟悉的资产重组。每⼀次的资产重 组,所谓的⼟改,所谓的⼟地⾰命,其实都是在用⼀种⽅式在改变中 国社会的组织结构。这个组织结构⼀旦被重新建立,就是建⽴新型的 资产结构、新型的社会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才创⽴了新中国。
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那么请问你如何⾛进新时代呢?靠背⼀两句西⽅经济学家的教条就能⾛进新时代吗?那和王明从苏联背了⼏句 马克思、列宁斯⼤林的语录来指导中国⾰命有很⼤区别吗?其实君⼦ 与小⼈之辨,君⼦与小⼈的辨别标准,圣⼈说的非常非常在理,也希 望所有的朋友们懂其中的道理,自⼰做到同时睁开眼睛看世界,懂什 么叫君⼦,什么叫小⼈,君⼦和小⼈之辨。
我举的第⼆个例⼦是邓小平。小平同志也是中国中庸之道的顶级⾼⼿,这个我以前讲过,他完成了⾼难度的对立统⼀,他懂得与时俱 进,他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了改⾰开放,建立了国家资本、社会资本、 国际资本三⽅⽃地主,从⽽形成了国际格局的新三国演义。他也意图 从均贫到先富再到共富,很遗憾他完成了其中他该完成的部分,他并 没有能够完成全部。因为从初始⼯业化到资本化,到资本化升级完。
我国的理论进化其实难度是非常之⾼的,这里边经历了⼀段很漫 长的很激进的西化的过程,现在正在经历我们从西化中回头开始中西 融合,左⼿执东⽅,右⼿执西⽅,允执厥中形成我们今天的东西。小 平同志给我们做了榜样,⽑泽东拥有主体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小平 同志是中庸的顶级⾼⼿,其实中国非常幸运,在过去100年里边⾼⼿ 频出,我们今天才有机会。
在中国当代史上也有两个⼈物,我们需要解释⼀下⼦,如果说上两个是君⼦,那么下两个是真正的小⼈,⼀个是袁世凯,⼀个是蒋介⽯。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他是否真正理解了与时俱进呢?他知道君⼦ 时中这个道理吗?他如果知道君⼦时⽽中,他就不会肆⽆忌惮,发不 该有的皇帝梦,这怨袁克定是没有道理的,同时袁世凯的悲剧让我们 看到了康梁的⽆耻与悲剧。
不要认为别⼈总是说清末民初的国学⼤师康有为梁启超,康梁如 果懂得什么叫君⼦,什么叫与时俱进,就不会成全或者是搞成了袁世凯这场闹剧。君⼦与小⼈之辨其实在中国历史之中昭然若揭,你只要摆进去,你就知道何为君⼦,何为小⼈,甚⾄包括我关于宋朝历史的 王安⽯、司马光、苏轼等等,包括岳飞。何为君⼦何为小⼈,圣⼈早 说清楚了,只是我们常常的辨别不了。再说⼀下蒋先⽣,蒋介⽯。
我⼀直开玩笑说蒋介⽯如果不叫蒋中正叫蒋正中他或有机会战胜⽑泽东,因为中正之道就是小⼈之道,你都中了正了,你还要与时俱 进吗?你不需要与时俱进,你固守利益就⾏了吗,你中啊正啊。君⼦ 是什么?君⼦从来不知道有中正,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真理 是变动不拘的,规律也是在延伸的,必须与时俱进,要做到不过与 及。
蒋先⽣⾛上了门阀的道路,由军阀⽽财阀,由财阀⽽伐天下。本 来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之后,开始掀起新民主主义浪潮,袁世凯死在 他的这个违背与时俱进的皇帝梦里边,⽽蒋先⽣他终于失败于他不能 与时俱进的门阀之路。与蒋先⽣合流的包括胡适等⼈,他们跟康梁异 曲同⼯。
民国的小⼈们⼀句中正,难道像胡适等像北⼤清华的学⼦们不知 道应该有所忌吗?难道这是天下嘛这是国家嘛这是⼈民嘛,难道不应 该有所惮吗?这符合天理吗?这符合伦理吗?这符合法理吗?可惜的 很,整个的民国就这样被糟蹋了。袁世凯和蒋介⽯他们浪费了清末民 国的⼤好的时光,使得中国在⿊暗中又多⾛了数⼗年之久,君⼦与小⼈。
今天我们再次见证民进党⼈的悲歌,何为君⼦?都什么时代了? 他们仍然不愿与时俱进,意图固化所谓日裔的既得利益,他们意图将 2000多万⼈带⼊⼀个悲惨的境地。然⽽君⼦与小⼈之辨是永恒的,即 便是今天你在台湾岛上能告诉老百姓谁是君⼦,谁是小⼈吗?能让他 们学会懂得与时俱进吗?与时俱进意味着什么?
今日之护国神⼭就是明日之毁国的那块⽯头。台湾,短则五年,
长则⼗年必垮必乱,打不打他都完了。因为⼀旦在半导体这个产业, 中国形成了如造船和汽车类的产业的全⽅位超越,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洞将会毫⽆悬念地吞噬掉这个地⽅,不是军事,就是制造业⿊洞会 全部吞噬。⽽他们今天所做的⼀切正是自取灭亡。
好,进⼊到今天第⼆个部分,鲜能章。⼦曰,中庸其⾄矣乎!民 鲜能久矣!我同意明朝的思想家们对中庸的理解,我其实对宋⼈对中 庸的理解我是有看法的。其实汉唐也有⼤师级⼈物对中庸的理解,其 中像韩昌黎就有⼀定的认知,但是⼤部分的理解,汉唐关于中庸的理 解全部失传了,全部,这让⼈惊讶不已。因为⼤多数的民间的理解与 统治者希望流传的东西⼤相径庭。
因为君⼦往往在民间,小⼈往往在庙堂。君⼦要与时俱进,小⼈ 要坚守既得利益,形成的冲突和⽭盾有时候尖锐激烈到不得不造反, 不得不⾰命的程度。⽑泽东提出造反有理正是圣⼈的本意,因为当小⼈揽巨权,控制⼀切,⽽拒绝与时俱进抱残守缺的时候,那么君⼦该怎么做呢?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将中庸的解说擦的⼀⼲⼆净。
甚⾄才会有类似于今天这些小画家们,也不能叫⼈家小画家,小教授们,小思考者们,小思想家们,恶毒的攻击孔⼦,认为若⽆孔⼦,中国就没这么多伪君⼦,认为中国的伪君⼦是孔⼦造成的。孔⼦ 鲜能章里边说清楚了,中庸其⾄矣,民鲜能久矣。这里的民是老百 姓,普通⼈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他其实早意识到君⼦是⼀个稀罕物 种。
君⼦将在⼈类历史⼤部分的篇章里边是比较困难的。君⼦困厄⼀ 向如此,小⼈会活得稍微舒适⼀点。鲜能章在说什么?鲜能章这两句 话的意思是什么?孔⼦强调中庸其⾄矣,其⾄矣这三个字争论了2000 多年,其实我将这句话解释为道之极谓中庸,就是道最极端的部分就是中庸,或者是道终极的道理其实就是中庸。道可道非常道,不能说的是感是觉。
如⽆感⽆觉,你说的是中正⽽非道,请你离开中正你又变成蒋中 正了,请你离开中正是⼀种平衡的感觉,你骑过自⾏车你知道你就算 是很慢它仍然是平衡的,你快⼀点反⽽容易平衡。它是⼀种感是⼀种 觉,⽽非陈述⽽非概念。如果你找不到这种感这种觉,然后你说你知 道了什么何为中何为道,背了两个教条过来,不管是王明背的,斯⼤ 林的,还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迎什么夫背来西⽅那⼏句破话。
他们说的都是中正⽽非道,所以⼦曰中庸其⾄矣,中庸已经是终 极的道理了,到头了就是中庸了。庸者常也,是⼀种平衡态,是⼀种 处在中道处在道中的平衡态。天理是平的,平等的、平衡的、平和 的、平顺的是平稳与平安的。天理是平的,不是你说的对和错,你说 的好和坏,你说的上和下,你说的左和右,你说的前和后,你说的先 进和落后,你说的⽂明和野蛮。
请记住圣⼈的话,中庸其⾄矣,任何固守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固 执,任何固守于固执之下,对上下左右前后对错的所有的指责皆有问 题,都会造成过与不及,全部都是小⼈。不管他叫康有为梁启超,也 不管他叫胡适,什么傅斯年皆为小⼈。其实这涉及两个儒家的永恒的 命题,其实儒家是讲变化的,所以与时俱进。
儒家是讲因果的,所以儒家讲辩证统⼀,这也恰恰是⽑泽东和邓 小平做得对的原因所在,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抱残守缺,必须辩证统⼀。辩证统⼀就是并非你⼀定是对的,你不是中和正,你不中正你才能中庸。中庸,其⾄矣,民鲜能久矣,民是指普通⼈,是指⼤众,⼤ 多数的⼈是没有办法获得君⼦修⾏的。
⼤多数⼈没有办法获得君⼦修⾏,所以即便他是君王,即便他是⼤夫,即便他是⼤⼈,即便他是知识分⼦,即便他是留学苏联或者是留学美国回来的,他依旧是小⼈。因为他鲜能久矣,他不能保持与时俱进,他必须抱守他已经获得的既得利益,比如说他拿了个博⼠,拿 了个终身教授,他必须坚守这⼀点,来维持他既得的身份地位和利 益。他怎么可能与时俱进,他必须保证他看上去是如此的中、正,如 此的蒋介⽯。
圣⼈说“中庸其⾄矣”,中庸是最⾼的道理了,普通老百姓知道了 也⽆法坚持下去,因为你知道⼈在真理和利益面前的选择是非常朴素 和简单的,是伟⼤的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 讲到民鲜能久矣,我必须得举以下的例⼦,这个例⼦就是美国,就是 特朗普同学。
特朗普⼀再说让美国再次伟⼤,那么第⼀个问题,过去美国为什 么可以伟⼤,美国是什么原因让它伟⼤的?它是怎样符合了道,符合 了历史潮流进⾏了变⾰呢?那么后来为什么美国就不再伟⼤了呢?它 违背了哪些的道,违逆了哪些的历史潮流,它做错了什么它就不再伟⼤了?特朗普认识到了这个道了吗?他能再次遵循这个道,符合历史 潮流、与时俱进吗?这是今天六⼀⼉童节我们发出的对美国的天问: 美国为何会伟⼤?为什么不再伟⼤?能否再次伟⼤?特朗普你知道 吗?
很不好意思,我们,平台上的我们知道,美国的伟⼤是因为威尔 逊总统和罗斯福两代⼈不懈地对美国进⾏了社会主义改造,是美国的 伟⼤的社会主义改造,缔造了伟⼤的美国。美国之所以伟⼤,请记住 是威尔逊总统和罗斯福总统两任总统以及他们所率领的那个时候美国 的君⼦们与时俱进,⾛社会主义道路,使得美国伟⼤起来。
其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外部的敌⼈和压⼒消失之后,美国开始放 飞自我,让资本放飞了自我,开始胡闹,所以他们违背了道,少数⼈ 压迫剥削多数⼈,放弃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原则,所以美国迅速的去⼯业化,美国变得不再伟⼤了,它违逆了历史潮流、违背了道。那么美国能否再次伟⼤呢?请问亲爱的川建国同志,你会⾛社会主义道路 吗?你准备对美国进⾏⼀次伟⼤的社会主义改造吗?你有税政⾰命的 想法吗?我看,你没有啊!
不但你没有,拜登也没有,所有的美国的建制派都没有,⽽美国 的造反派已经垂垂老矣,年轻的这⼀代造反派我还看不到。也就是说 美国⼈短期之内,可能8年之内都没有⼀个⼈或者是⼀群⼈,或者是⼀个政党或者⼀个机构可以带领美国⼈重新⾛上社会主义道路,没有 机会。你们不能与时俱进,你们的办法是⼲翻中国,以此⽽实现美国 再次伟⼤,可笑不可笑?你们不读圣⼈的书,我理解你们,你们认为 你们已经是中了,已经是正了,你们原来是个蒋介⽯。
何为历史潮流?何为新时代?我为什么提出500年殖民历史的终 结?我们将给我们自⼰伟⼤的国家⼀次机会,所以我们提出新社会主 义,我们提出我们自⼰对世界、对未来的理解。难得在六⼀⼉童节我 们⼀起来学习时中章与鲜能章,看看圣⼈如何看待历史,看待世界。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明天下午有时间,拾遗补缺,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