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五讲:不行章、大智章、予知章
2024-06-29
20240629
257 中庸第五讲:不⾏章、⼤智章、予知章今天是正式课,我们讲中庸的第五讲:第五章《不⾏章》、第六 章《⼤智章》和第七章《予知章》。《中庸》讲了四讲,震撼也蛮⼤ 的,比我想象的影响⼤⼀些。我知道《中庸》是儒家的⼼法并且这个 儒家⼼法不传也很久了,其实误解颇多甚⾄包括朱熹的《中庸》解— 中庸章句—也错漏颇多,所以这是⼀个非常难的事情。
我来讲就⼀定会对吗?当然不是!我只是⼀家之⾔,只是从我的 角度出发,以我对历史、对⽂字乃⾄于对哲学的理解来理解⼦思写
《中庸》的本意,当然我相信⽆论是⼦思还是曾参他们都更能深刻的 理解圣⼈的本意。我希望整个的过程中能以《中庸》为契机将中国的 儒家的根本性东西梳理出来,为我国⾛进新时代在哲学上、在⽂化上 做⼀点打基础的⼯作,做的不好请⼤家批评指正!
讲到第五讲涉及到儒家的⼀个根本性东西,今天我们讲的《⼤智 章》涉及到儒家关于民主的看法“民主意识”,关于民权的看法“民权 意识”,涉及到儒家关于“民享的意识”,作为三皇五帝的舜在这个位 置上非常了不起。在《中庸》反复的会提到舜和颜回,其中舜的部分 极其重要!我原本想增加⼀节课讲尧舜禹,其中对舜想做⼀点更深⼊ 的解说,放在以后吧。
我先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的原典念⼀遍,然后我开始今天 的课程。第五章只有⼀句话,⼦曰:“道其不⾏矣夫”。第六章《⼤智 章》,⼦曰:“舜其⼤知也与?舜好问⽽好察迩⾔,隐恶⽽扬善,执 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第七章《予知章》,⼦ 曰:“⼈皆曰予知,驱⽽纳诸罟擭(gǔ huò)陷阱之中,⽽莫之知辟也。
⼈皆曰予知,择乎中庸,⽽不能期月守也。”
我知道每个字⼤家都认识,但是隔了差不多2500年,孔⼦到底要说什么可能是未必每个⼈都能理解了,古⽂有它独特的魅⼒!我们先 从第五章开始。“道其不⾏矣”,这是⼀个感叹号!就是道啊早已经不 能被认知和履⾏了。但他后边加了⼀个”夫“,“道其不⾏矣夫”他就由 叹号变成了问号,难道”道“真的不能认知和履⾏的吗?其实当这种⼝ 吻说出来的时候答案已在其中了。
我们讲的前四章里面有两句话,”鲜能知味也”,就是你不知道中 庸的这个味道。“民鲜能久矣”,就是老百姓坚持不住,因为不知道其 中的真正的内涵味道⽽不能坚持。他说那真的就不能了解、知道、执⾏了吗?说不是的,答案是可以!为什么?以舜为第⼀个例⼦举出 来。
⼦曰:“舜其⼤知也与?”,舜是有⼤智慧的对吧?这个语⽓好像 是讲课的语⽓。“舜好问⽽好察迩⾔”,这句话或者是这⼀章极为重 要!这也是两千五百年争论的焦点。为什么舜好问?他好问也就是说 他⼴泛的听取不同⽅面老百姓的意见,⽅⽅面面、上上下下各⽅面的 意见他都要听。
你知道这里边的意思吗?舜从不相信专家学者的意见,从不相信 身边⼈的意见,从不相信贵族的意见。好问?为了怕不理解,他只是⼀个学习上的“好问”吗?不是!后边⼉还有⼀个“⽽好察迩⾔”,什么 是“迩”?是遐迩的迩,就是粗浅、浅进、粗俗这样的这样的意见。“好 问⽽好察迩⾔”,舜不听专家学者的话,不听身边⼈的话,也不听贵 族的话,厉害不厉害?
⾼雅⾼贵的不想听,专业的不想听,太远的也不想听。有意思 不?圣⼈要察的是迩⾔呐!老百姓的⼼声他虽然粗浅粗暴甚⾄有问 题,但“迩⾔”才是舜要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后边提出五个字“隐恶⽽扬善”?恶不是恶德恶⾏,是指恶⾔呐!“隐恶”不是说你不好的品德、不好的⾏为我帮你藏住,犯罪我帮你掩盖。
舜是圣⼈呐,你的恶德他能不揭发吗?你的恶⾏他能不惩罚吗? 他怎么会隐恶呢?此处的“恶”单指“迩⾔之恶”呀。老百姓粗俗的语⾔ 简单粗暴甚⾄是庸俗,就是批评比较多呗,就是不好听。⽽扬善,你 那简单粗暴甚⾄不太重听的语⾔有着⼤道理,有着对国家、民族、⼈ 民有益的东西,隐恶⽽扬善。圣⼈为什么他要查“迩⾔”呢?如果他身 边⼈全部是赞美,他查贵族都是⼀个⽅向,他查专家学者,当然都是 规范的、⾼尚的、专业的语⾔。
它不是“迩⾔”,它甚⾄根本就没有形式上的“恶”。但它里边有善 吗?圣⼈厉不厉害?好问是征询,不同的⼈不同的表述,哪怕只是简 单、粗暴、粗俗、愚蠢的表述呢。“迩⾔”它藏着舜要找的东西,是在 议论纷纷中寻找最佳答案。此处的隐恶扬善两千五百年了,老说圣⼈ 要隐恶。
我也用⼀句”迩⾔”——纯粹是屁话。圣⼈怎么会隐恶德恶⾏呢? 但是老百姓⽣活在底层多有不顺⼼可能会恶⾔相向。舜去访贫问苦, 老百姓说出⼀些激动的话、伤⼈的话,舜是不介意的,他从你的话里 面找到了那个真正他需要找的道——隐恶⽽扬善。如果你真的不懂这 个东西,你非要强⾏认为圣⼈是把恶德恶⾏藏起来,只看你好的这⼀ 面,那你真的与圣⼈之本意相差⼗万⼋千里呐!
我在讲上⼀堂课的时候我说过⼤智者若愚,⼤贤者不肖。什么叫⼤智者若愚呢?⼤智者不会装专家学者的嘛,他像是什么都不知道, 才来问你的吗?⼤智者如果什么都知道,从理论到实践,条条说的头 头是道,他是在道上吗?他中了吗?他⼀了吗?⼤智者若愚,⼤智者 好像是什么都不懂,所以好问⽽好察迩⾔。⼤智者若愚是如此之若愚 不是装傻⼦。
“⼤贤者不肖”真正的贤者不在乎自⼰的形象,他不要那个“白莲花”,他不需要装嘛!所以他才会去到老百姓之中来体察迩⾔,并且 他察迩⾔的时候,隐恶⽽扬善。他并没关闭你说话的权利,他甚⾄在 你粗俗、浅薄、庸俗,甚⾄是暴⼒的话,他发现了道,他发现了他执 政应遵循的基本的规律——隐恶⽽扬善,好多⼈并不知道圣⼈呐,圣⼈是这样的⼀种状况。
听听孔⼦是怎么说的,⼦曰,舜其⼤知也与!舜难道不是有⼤智 慧的⼈吗?舜好问⽽好察迩⾔,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民,其斯以为舜乎!你知道,他恰恰是好问,并且好问的是“迩⾔”。 这是不是你们看到教员的做法?⽑泽东的调查研究难道是找身边⼈ 吗?找贵族吗?找专家学者吗?不是的,他要的是“迩⾔”。恰恰这是 最难得的,圣⼈之所以圣⼈是“迩⾔”呢。
何为两端?迩⾔必然有过与不及。过了不⾏,不及也不⾏。所以 执其两端是“迩⾔”的两端,不是贵族语⾔和穷⼈的语⾔,执其两端。 是“迩⾔”之两端,用其中于民。记住是用其中于民,以迩⾔之两端用 其中于民。我为什么要说是民主意识、民权意识、民享意识,圣⼈才 拥有这样的胸怀、视野。若不是这样,其斯以为舜乎,舜要不是这 样,他怎么是舜呢,他怎么是圣⼈呢?那他不就是咱们单位里。
舜之所以圣⼈在于他好问⽽察迩⾔,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 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智章他说的是智,你以为他说什么,这 才叫智慧,⽽且是⼤智慧。那么多的专家学者,那么多的既得利益集 团,那么多的贵族,那么多身在⾼位的⼈他们占据了所有的舆论;占 据了教育、学术、传媒;占据了所有的东西。但是舜他不想听你们胡 说⼋道,他好问⽽好察迩⾔。⽑泽东就是如此。
圣⼈惜墨如⾦,他为什么在好察迩⾔之后非要说⼀个隐恶⽽扬善呢?因为你知道的,不同意见,老百姓的意见充满了⽕药味⼉,很⽣⽓的。他可能态度非常恶劣,他可能向你表达的时候没有⼀丝的善意。但圣⼈和普通⼈不⼀样,他能从恶中找到善,不畏浮云遮望眼,
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恰恰在不同的声音里能够发现过与不及。
圣⼈还有过说法“巧⾔令⾊,鲜矣仁”呢。那些好听的东西很少是 仁的,那不会是⼤道。其实我讲《中庸》,讲⼤智章,其实我觉得他 既是思想路线也是组织路线也是群众路线。⽑泽东的三⼤法宝,舜做 到了,舜做到的恰恰是教员反复强调的三⼤法宝。你能听得进去“迩⾔”吗?你能隐恶扬善吗?你能在其中执两端⽽用其中于民吗?你能 以圣⼈自诩来严格要求自⼰吗?太难了。
好多⼈说执两端,执两端,就是不允许你放弃任何⼀端。好吧, 你说解放台湾就放弃和平吗?你说搞计划经济就放弃市场吗?你说阻 挡北扩就必须战争吗?舜执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不要 认为真的有政治正确,不要认为有真的经济正确。
如果你叫蒋中正,你⼀叫蒋中正这⼀天你都错了,因为执其两端 就不是你理解的中正,执⼀端⽽认为⾼⼤上者,执⼀端⽽认为绝对正 确者,错的离谱。有些⼈⼀说到私有化,说到市场经济,说到资本 化,说到国际化,就认为自⼰了不得。看看圣⼈是怎么想的,两端不 是⼀端,所以今后⼤家阅读也好,看东西也好,评判⼈也好,只要是 执⼀端的⼈,⽽且认为唯⼀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就是叫蒋中 正的⼈。
不必理会他们,他们错了。我自⼰知道我把右边的得罪的差不多 了,主要是中国有什么市场派,有什么对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化, 捧到极端的这种⼈,⽽且这种⼈在⼀个特定历史时期,就不要说在教 育学术传媒,得宠甚⾄成为共主,成为主导⼀切的那些⼈,主宰⼀切 的⼈,控制⼀切的⼈,我得罪完了,右边的。我也得罪完了左边的⼈,尤其是2014年那次占领中环的事情之后,我基本上看破了所谓的左派和左翼。
因为他们执⼀端⾛极端,认为绝对正确。圣⼈执两端用其中,没 有⼈相信,没有⼈愿意,因为⾛极端容易获得掌声。有些右派为什么 现在突然开始左了呢?⼀天到晚鼓吹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化的⼈突 然开始向左⾛了呢?他们发现左边有好处呗。我⼀直在批评,我说崩 溃论不好,厉害论就好吗?请学习圣⼈,“舜其⼤知也与!舜好问⽽ 好察迩 ⾔ ,隐恶 ⽽ 扬善,执其两 端 , 用 其中于民,其 斯 以为舜 乎!”。
执其两端,是⼀个⼈的哲学⾼度。⼀个⼈⼀说话就⾛极端,我不 我不说这些专家学者的名字,我也不说这些活跃者的名字,⼀说话就⾛极端,⾛极端⽽被热捧,是明智不成熟啊,怎么可以呢?所以执其 两端是圣⼈的基本状况,也是儒家⼼法最核⼼的部分,请每⼀个好朋 友,你们做事思考的时候要执其两端。
允执厥中的意思,你都不执两端,你厥中怎么个厥啊?厥中,孔⼦在这段说,用其中于民呐,舜是用其中于民,他不是厥中于⼰。是 用其中于民,斯以为舜矣!我重复三遍,允执厥中,厥中,中,不是 厥我之中啊,是用其中于民。⼤知章,我⼀再强调,这里边有民主意 识、有民权意识、有民享的意识。
舜是圣⼈呐,中国最早的古典的社会主义者,难道不是吗?用其 中于民,中是什么?中是⼀也,⼀⼆三的⼀,是⽭盾的同⼀性,是同⼀性中的两⼿都要硬,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找的是⼈民的最⼤公约数,我说清楚了吗?是⼈民的最⼤公约数。我再说⼀遍,请注意,好问⽽好察迩⾔,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你觉得 话虽然简单,重不重?
何为中,精确之谓也,何为⼀,同⼀性之谓也。这是哲学⾼度,
这不是⼀般意义的我们所谓的⽅法,它是⼀个哲学⾼度,当然它涉及 到⽅法论。你敢想象吗?这是2500年前孔⼦说的话,他说的是比他还 要早1000年的尧舜禹。在中国的古代,那个时候,我们对社会主义的 理解已经到了这样的⼀个⾼度,⽽我们剩余的实践,常常会执于⼀ 端,我们不能察迩⾔,不能隐恶扬善,执于⼀端。
好,我们继续,然后⼀会⼉再做案例的说明。我们刚才讲到⼤知 章,现在我们说第七章予知章,⼦曰:“⼈皆曰予知”,孔⼦说⼈们都 说我知道,其实现在你去问,他谁都知道,每个⼈都知道,特别是领 导,还有不知道的?当然是什么都知道,予知。驱⽽纳诸罟擭陷阱之 中,⽽莫之知辟也。古⽂非常的清晰,我有时候喜欢古⽂,就是中国 古⽂反⽽精准。⼈们都说我知道,把它驱赶到陷阱的时候。
古⽂是倒装的,⽽莫之知辟也,就是莫知辟之也,不知道回避这 个陷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句话都是连着的,你执于⼀ 端就必⼊陷阱,看了没有,为什么让执两端不能执⼀端,你执⼀端, 你迷信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你就必⼊私有化、市场经济、资本化的陷 阱,你执⼀端必有陷阱。你非要相信计划经济,相信过度的福利,你 必⼊陷阱,你最后就是苏联解体,你国家资本主义执于⼀端你必⼊陷 阱。
⾛左的⼀边不⾏,⾛右的⼀边也不⾏。舜作为圣⼈早告诉你了, 国家资本主义⾛不通的。全部计划了,消灭了市场,不⾏的。过度私 有化,过度市场化,过度资本化,⾏不⾏?执于⼀端,也不⾏的。所 以,圣⼈让你中庸。因为你敢执于⼀端,陷阱就等着你。“莫知之辟 也”,因为你把它神圣化了嘛,你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个“罟擭陷阱”, 你不知道啊,你怎么会知道那是“罟擭陷阱”呢?因为你已经迷信了! 好多⼈说“予知”,予知个P呀,迷之自信。
“⼈皆曰予知,择乎中庸,⽽不能期月守也”。⼈们都说我知道,
但是他即便是执两端⽽用其中,他不能坚守。为什么不能坚守?还是 在第六章有答案。因为让你执两端“用其中于民”。“于民”这件事⼉, 对圣⼈⽽⾔自然⽽然,对君⼦尚可。那么小⼈呢?
用其中于⼰没问题,为什么不能月守?连⼀个月都坚持不到。因 为他不是用于民,如果用于民,⼀个制度⼀个政策是⽆法短期见效 的,要有转化的过程,要有⼀个必要的时间来达⾄它的效果,要不断 的调整和精进。那个“中”要不断地调整和精进,不是⼀次就做到中 的,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所以舜在交给禹的时候那16个字,我 重复⼀遍:⼈⼼惟危。
所以你“察迩⾔”,要学会隐恶扬善的,对吧?⼈⼼不平啊。“道⼼惟危”,道⼼你看不见,它是隐于事物之中的。“惟精惟⼀”,何为“惟 精”?惟精是要让你精准⽆误的、不间断的把握。什么叫精准⽆误 呢?就是你今天看见了,不代表你明天看见的那个地⽅还是“中”。 “正⼼以中”是⼀个历史过程,不是⼀次。“中”不断的在变化,要精准⽆误,惟精。什么是惟⼀?贯彻始终,过程。惟精是准确的找到 “中”,惟⼀是坚持不懈。
你不能“月守”,说明你的⼼不是圣⼈的⼼,甚⾄不是君⼦的⼼。 因为“用其中于民”这件事⼉没做到。你⾛极端掉陷阱是执于⼀端了, 不是两端,所以掉陷阱。守不住,是因为你不是用于民,你用于民你 就守得住。为什么制度多变,政策多变?你为了谁,搞清楚了没有? 搞清楚了,那你怎么可能像证监会⼀样呢,那个规则怎么会变成那个 样⼦呢?因为你的目的不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呐。
外面吵的厉害。我调整⼀下我的⼼情。我今天讲这段可能略微有 点激动,请⼤家原谅。讲《中庸》都能讲的激动了,我还得好好的修 养。在这三章:不⾏章、⼤知章、予知章,其实孔⼦(这三段话都是⼦曰)提出了重⼤的问题,⽽⼦思将这些问题罗列,他开始揭示出儒家⼼法的⼀些核⼼的问题。读《中庸》不是那么简单的。
好多⼈说,如果看16字⼼法,“允执厥中”,中,是所有事物的 中。⽽“用其中于民”,这个就是单指制度和政策。是这样吗?可以这 样理解。实际上,到了第六章⼤知章讲舜,他已经不是在讲个⼈修为 了。舜是国家的治理者,是三皇五帝的第⼆皇,他是国家的治理者, 他自⼰将自⼰作为⼀个⼈民的委托代⾔的服务员,尧舜禹都是这样定 位的。
我们研究上古,为什么就有了民这个字?如果⼤家都是民,就不 需要用民这个字。那么已经开始出现了贵族,开始出现了阀,已经有 民与阀的问题。这个问题到了孔⼦已经非常严重了,那个时候贵族已 经出现,各种的门阀财阀学阀军阀已经⼴泛的出现,“民”成了弱势群 体。所以《中庸》讲到第六章,你如果不理解阀,你很难理解“用其 中于民”这句话真实的意义,这是国家治理的永恒主题。
所以我们为什么强调直接税,强调社会主义才是⼀个国家长治久 安的治本之道。我们提出直接税,是希望“好问⽽好察迩⾔,隐恶⽽ 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我们多么期待管理层是圣⼈。当 然,我们不仅仅是期待,我们也经过⼀系列努⼒,希望他们能够成为 圣⼈。讨论不⾏章、⼤知章、予知章,我们可以回到现实中来,思考⼀些具体的问题。
因为“执两端⽽⽤其中”,是中庸的核⼼⼼法,最核⼼的东⻄。 “⽤其中于民”,是对君⼦对圣⼈的要求。就是“执两端用其中”,“允 执厥中“,这是基本的⼼法,任何⼀个⼈你读过《中庸》了,你就应 该学会。这是哲学的最⾼境界,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境界。“执 两端⽽用其中”,这不光是中国⼈的智慧,也是西⽅哲学家的⼴谱性的智慧。那么我们回来看,我们是否能够在具体的事情当中做到“允执厥中”呢?
我刚才说了,解放并不意味着非要不和平,计划不⼀定非要不市 场,你东扩不⼀定就非得要战争,所以我们谈⼀谈今天的四个问题。 我说了请舜回到现实中来,帮我们看看今天的世界,看看舜是怎么想 的?第⼀个问题,三海问题:东海、台海、南海,若舜遇到这个问 题,该怎么想呢?是战是和呢?如果舜有⼀个更⾼的维度,他看见了 什么呢?舜好问好察迩⾔,他希望老百姓跟他念叨念叨你们是怎么想 的。
老百姓恰好是两端。⼀端,必须不是统⼀⽽是解放台湾,必须消 灭台独分⼦,用战争的⽅式解决他,不能拖,老百姓⼀边的看法。另⼀边老百姓的看法是和平统⼀,看看能不能用其他⽅法把这件事⼉给 办了,台海、东海、南海其实⼤同小异。舜要执两端,战与和的两端 取其中,有意思没有,取其中是不战吗?当然不是。是不和吗?当然 也不是。
那么惟精惟⼀是什么呢?其实在时间上⽽⾔,三海问题是武⼒覆 盖半径的问题。当我国的武⼒覆盖的半径,我国军事能⼒投射的半径 到1000海里,台海的问题已经解决。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具备了解决 的条件。但我国的武⼒投射半径仍然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成长到3000 公里,那么东海、台海、南海问题都解决了。他战了没有?不需要 战,也可能需要战,但不是跟他们战。和了没有?最后还是和了。但 他不是在海之上海之间。
⽽是在我国的武⼒投射半径的成长过程中。我国处理三海问题处 理的非常好,特别是南海问题。留了个岛礁,别⼈在那站着,消灭 之,驱逐之,非常之简单和容易。但是我们隐忍N年,然后我们推沙 建岛,然后我们努⼒的下饺⼦造军舰,然后我们的投射半径终于不仅覆盖了这个岛礁,⽽且已经覆盖了超过1000公里甚⾄1000海里的半径的所有的海岸线。是这样吧。
三海问题已经在解决之中,我相信到2027年,我国武⼒投射半径 将达到3000公里,三海问题应得到初步的解决。其中台海问题应已解 决完毕。再说⼀遍,执两端用其中于民。再说⼀遍,驱⽽纳诸罟擭陷 阱之中,⽽莫之知辟也。其实我们要考虑的东海台海南海问题,既有 战与和的问题,也有执⼀端的陷阱问题,必须执两端用其中。
第⼆个部分俄乌战争,如果舜是普京,他会怎么想?或者是如⽑ 泽东是普京会怎么想?我没有贬低普京的意思,因为他不是⼀个伟⼤ 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他是⼀个非常优秀的、聪明 的、果敢的政客。我怎样以此认定他不是呢?因为他错过了最佳时 期,2014年当美西⽅以非法⼿段颠覆乌克兰政权的那⼀刻,普京必须 出⼿⽽未出⼿。
2014年这个节点是俄罗斯处理乌克兰问题成本最低、⽅法最简洁、效用最⼤的时间节点。但这必须是舜这样的⼈,⽑泽东这样的伟⼤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才懂得才能看得到。⽽他那 个时间节点有投机⼼态,他下不了决⼼,甚⾄他影响了⼀部分俄罗斯⼈和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已然做出的强烈的反弹。他如果不是阻⽌,⽽是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今天的俄罗斯的情况就不是今天这个样⼦。我先说⼀下这历史。
当普京将俄罗斯岳飞给收起来之后,其实他已经错过了历史上最 佳的节点。普京如果赶上1950年,他不敢跨过鸭绿江的,⽑泽东跨过 鸭绿江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是抗美吗?是援朝吗?当然不是。⽑泽东⼀眼就看出来,朝鲜半岛战争的爆发是斯⼤林的杰作,如他不让⾦日 成南下⾦日成是不会南下的。他为什么让⾦日成南下?他难道真的认 为⾦日成能打得过美国吗?他当然知道打不过。
他知道美国反⼿之后,必到中朝边界,他准备在中朝边界与美国⼈⼲⼀架吗?当然不是。马歇尔,极为聪明的战略家,当马歇尔将美 苏分割世界、共治,斯⼤林⼼照不宣。美国⼈⼼里边也是明白,但是 雅尔塔协议下,美苏如何处理中国这个问题?其实想法并不完全⼀ 致。苏联⼈既希望中国获得胜利,又怕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之后,形 成强⼤的⼀角,所以更希望外部势⼒压迫到中国边境,⽽苏军能够直 抵东…。
斯⼤林的小⼼思,作为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的⽑泽 东洞若观⽕,仗打在外边,不使东北陷于战争威胁之中。东北陷⼊战 争威胁之中,首都北京近在咫尺,中国的建设极为困难,打得⼀拳 开,免得百拳来。本来是问题和危机,但⽑泽东借这个危成了⼀个 机,⼀个伟⼤的契机。阻敌于境外,结束了自隋唐之后,中国历朝历 代在这个地⽅用兵失败,这是个王朝的坟场。除了隋唐就是明清,⽑ 泽东竟然把这个茬⼉给掰回去了。
2014年的普京有机会利用那场乌克兰的内乱,利用乌东的民兵的 热情、能⼒,利用苏联尚在的余威。请记住,那是2014年,我国那个 时候对苏联的军事能⼒还处在仰视⽽非平视的状况。但是此⼈看不 到,所以他错过了。这事也不能怪他,他错过了。错过了以后2022年 选择战争。舜会选吗?教员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呀。俄乌战争的最 后的结局应该还不错。
但作为俄罗斯确实是进了⼈家安排好的罟擭陷阱了。结局还不 错,因为他还有⼀个好⼤哥,但该做的时候不做,最后掉进别⼈罟擭 陷阱。还好,普京身体状况还⾏,能熬五到⼗年,这个事情可能会有⼀个对俄罗斯相对较好的结局。但作为⼀个选择,非常糟糕,不能表 扬,要批评。好,我们提⼀下巴以战争,如舜是以⾊列的总理,舜怎 么想?如教员是以⾊列的总理会怎么想呢?
其实,加沙地区的这⼀次军事⾏动提供给以⾊列重新处理以⾊列内部结构的历史性契机。但是以⾊列⼈、美国⼈实在是没有好好读中 庸,不懂圣⼈是如何来看世界、处理问题的,执两端,用其中于民。 他不懂啊,他执于⼀端呐,那边攻过来,这边拼死报复。以⾊列掉进 了罟擭陷阱之中,惨呐。
我以为犹太⼈是聪明的,没想到在波斯⼈、阿拉伯⼈、突厥⼈面 前,他们......也不怪这个民族⼀直是悲剧,他们怎么会这样?本来被 打了以后,可以哭诉,不断的哭诉,然后寻求以有限的战⽃和⼤家的⼀种协商,来完成国⼟重新划分。给巴勒斯坦⼈⼀个建国的机会,但仍然能维持以⾊列固有的局面⽽非掉⼊罟擭陷阱,使中东成为阿拉伯⼈、波斯⼈、突厥⼈围猎犹太⼈的猎场。
好问,好问吗?都觉得自⼰很厉害。“好问⽽好察迩⾔,执两端⽽用其中”这对犹太民族是不是有点难了?他们不会去问的了。比如 说,问问中华民族的想法,“察迩⾔隐恶扬善”,听听阿拉伯⼈的想 法,听听加沙⼈的想法不⾏吗?做不到啊。最终执于⼀端掉进罟擭陷 阱。中东⼤战可能是第三次世界⼤战的引⼦,现在正在开始⼀步步地⾛向深处、⾛向灾难,能不让⼈唏嘘吗?
最后说两句“中美之争”,我国⼀直在隐忍隐忍隐忍。但是美国当 下的不管是台面上的执政者,还是台下台后的实盘操控者,都不能 “执两端”,有点⾛极端的意思。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到今日之⾦融战,
⾛极端啦。执于⼀端,认为可以获得全胜。谁说这不是⼀个罟擭陷阱 呢?
我国的资产价格,楼、股、债,都已经跌的贴到地板上了,但我 国相对应这些资产的债务崩了吗?很困难,但没有崩,不但没有崩, 还能再扛12∼18个月。当别⼈用⼀种⽅法——那么⾼的息支棱起他的房产、股市、债市,他有没有看他的债呢?他的资产负债表能支棱多久呢?是6个月,12个月还是18个月呢?
美国⼈好问吗?好察迩⾔吗?能隐恶扬善吗?能执两端⽽用其中 于民吗?不能。执⼀端还不能用于民,所以必须掉进罟擭(gǔ huò) 陷阱之中,时间也就不远了。⽽我国忍住了,忍住了,不必做任何过 激的反应,耐着性⼦等就⾏了。我们保住我们的产业⽣态,我们建立 好圈层逻辑,我们在⾦融上完成内紧外松,我们在军事上从1000公里 延伸到3000公里,2027年全部见分晓。
请⼤家,没事⼉了,反复的去读,最好能背下来《中庸》,因为 没多少字。《不⾏章》,“道其不⾏矣夫”,他是说⾏,看看夫⼦的话, “舜其⼤知也与!舜好问⽽好察迩⾔,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厉害吧?“⼈皆曰予知,驱⽽纳诸罟擭陷阱 之中,⽽莫之知辟也。”⼈们都说我知道啊我知道,但是把他送进陷 阱的时候,他连逃都不逃,他就进去了,对吧?每⼀个都是掉陷阱里 了。
“⼈皆曰予知,择乎中庸,⽽不能期月守也。”都说自⼰知道,也 选择了中庸之道,但守不住啊,因为来不及。我都说了,2027年见分 晓,你非要三个月之后见分晓,你守不过去啊,因为惟精是精确,惟⼀是过程啊。⼀定要把这些话记牢了,有空可以反复的听,也可以将⽂字版反复的对照。我⼀再说中庸是⼼法,我⼀再说这是⼀个修为的 过程,请⼤家多下功夫。
性、命,性命攸关,命运是由性来定义的。中庸要做的,是改性 啊,是让你的整个的性发⽣根本的改变。希望⼤家珍惜甲辰年我们有 机会在周末这样的聊天,也希望将这些内容记牢了留给你们的孩⼦, 也希望你将学到的⼼法用于⽣活,用于⼯作,获得更好的成绩,取得 更⼤的收获。好吧,今天就说这么多,祝周末愉快。
哦,好多朋友让谈⼀下孩⼦填报志愿的事情,今天没时间我也没劲⼉了,我在明天下午拾遗补缺的时候聊⼏句。好了,就这样,可能外边很吵,不知道今天的这堂课是不是也很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