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中庸第七讲:问强章

2024-07-27





262 中庸第七讲:问强章

20240727

⼤家好!今天是正式课,《中庸》第⼋章问强章。讲这⼀章压⼒很⼤,因为这章不仅是中庸的⼀个重要的扣,同时也是2500年争议最 多的地⽅。这个争议⼤到以⾄于可能会颠覆当下普通的中国⼈或者是 知识分⼦,对中庸、对儒家、对儒学,甚⾄对圣⼈、对孔⼦整体的看 法,所以我压⼒⼀直很⼤。

有左边的朋友在用非常公开的⽅式质疑当年教员在回答郭沫若的 时候说过“孔学名⾼实秕糠”,另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曾经有⼀场轰 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左边的朋友问说:教员反对孔⼦、批评儒 家、赞扬法家,⽽卢先⽣你对儒学甚⾄对儒家评价非常正面,特别是 对孔孟评价非常正面,你这是想颠覆教员关于儒家、儒学以⾄于孔孟 的批判吗?“

我原本是打算《中庸》⼤体讲完之后留出⼆⼗四讲中最后的⼀讲 来讨论⼀下这个问题,但现在既然已经这样尖锐了,我看今天我花上 个⼗分钟简单的陈述⼀下⼦也是应该的,这个陈述有利于理解《问强 章》的本质。老实说我看了这么多这么多我能收集到的所有关于中庸 的注解,没有⼀个对《问强章》的解说是对的。

当我说出“从欧洲迎回孟⼦”这句话的时候有些⼈非常感动,他们 觉得这件事情太重要甚⾄堪称伟⼤!但是左的和右的朋友都对我进⾏ 激烈的抨击。右边的⼈认为欧洲的⽂艺复兴、欧洲的宗教改⾰关中国 屁事!关儒家屁事!是⼈家欧洲⼈自⼰⽜,它就自⼰能⾰新。我想有 的时候也很难去向是这种坚定不移的近乎宗教的崇拜者说什么。

同时左边的朋友也很有意思,他们认为我们迎回马克思就⾏了,

⼲嘛要迎孟⼦呢?他们认为马克思和孟⼦是两回事。发现没有我们的左翼与欧洲的现在的⽂化主流的观点⾼度契合!欧洲、美国⽂化主流不承认欧洲宗教改⾰和⽂艺复兴是受中国⽂化的熏陶影响和颠覆,我 国的左翼不承认,我国的右翼更不承认。非常奇怪的反⽽是欧洲⼈自⼰同意这样的看法,我⾛了欧洲很多地⽅与很多欧洲的朋友有沟通。

教员当然对中国的古代⽂化和古代史有非常深刻的学习研究和他 独到的理解,这个是我同意的!⾄于教员是否有机会或者是有条件研 究欧洲思想史、⽂化史,以及欧洲思想史、⽂化史与中国思想史、⽂ 化史是否曾经有过交集碰撞,以⾄于有过新的在交集碰撞之后的化学 反应,产⽣出新的宗教、⽂化,这⼀点我想教员在短暂⽽有限的⽣命 里边并没有时间完成这⽅面的研究。

⾄于教员对孔⼦的态度,我始终认为教员总体上对中国⽂化、对 中国的儒家、对中国的儒学是存有深沉的敬意的,他的⽂章⼤量引用 古代圣贤的⼀些语⾔和教诲。为什么会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批林的同 时有⼀场批孔的运动呢?这件事情其实也困扰很长时间了,我今天也⽆法将它撕开来谈,因为这里边涉及到我们对当代政治思想史⼀些重 要问题的思考或者是探索。

我建议⼤家有空去看⼀下戚本禹离世前写的东西,他写了⼀些涉 及外交领域的⽂章,以及⽑泽东对他、对那些东西的⼀个反应,反映 了⽑泽东在他的晚年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个基本分析和判断。 “批林”有它特定的政治环境!“林”和“孔”挂起来变成“批林批孔”,它 有⼀些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今天并不能斩钉截铁的说我已经打开了这 个结,但我约略可以知道教员内⼼深处的想法。

教员是⼀个旧秩序、旧制度的破坏者,同时教员也是⼀个新秩 序、新制度的建设者和创立者,在破坏和建设这两件事情上其实教员 是完成了统⼀的。教员并没有在砸烂⼀个旧中国的之后就结束了,教 员亲⼿缔造了中华⼈民共和国并且为这个国家奠定了极为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化基础。请注意我今天的评述!他的建设甚⾄远远超过了他对旧制度的⽂字的批判和暴⼒的批判。

那么为什么要在70年代有⼀次批林批孔呢?因为教员看到了⼀些 我们今天其实仍然看到并且为之痛⼼的东西。⼀个新的时代开始,⼀ 个旧的时代结束,新的时代并没有办法褪去旧时代的所有的烙印,特 别是思想的钢印。为什么武⾰之后会有⽂⾰?为什么武⾰⼤家很认 同,⽽⽂⾰很多⼈都不认同?特别是⽑泽东曾经的战友们。

我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懂农民,⼀个是鲁迅,鲁迅看到了农民所有的缺点,所以他写了《阿Q正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泽东出⽣农民,他比鲁迅更深刻的看到了农民的缺点,同时,记住 我说的话,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的优点。看到缺点,能同时看到优 点,并且将优点发扬光⼤。鲁迅在怒斥小弟、阿Q、吴妈,⽽⽑泽东 带领小弟、阿Q、吴妈解放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中庸。

然⽽,小弟、阿Q、吴妈来自于旧的社会,他们有旧社会的印 记,有些是钢印,去不掉的。它不仅仅是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在我们 的政治家身上,在我们的元帅身上,在我们的将军们身上,甚⾄我们 党的从事思想政治⼯作的⼲部身上,依旧是如此的严重。以⾄于⽑泽 东在其晚年,以残病之躯来发动⼀场轰轰烈烈的⾰命。然⽽这场⾰命 只能是为新中国打⼀次预防针,并未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其实我对清末民初,以⾄于⼀直活到建国之后的中国近代的和当 代的历史学家,总体上嗤之以鼻。其中包括郭沫若。因为就算是他们 完成了这种历史分期,他们将春秋战国定义为奴⾪社会,我其实完全 不同意。我认为时间线不重要,你不能划定⼀个时间线:此之前中国 就是奴⾪社会,此之后中国是封建社会。完全不是这样。请问2024年 的中国,有没有奴⾪社会的成分?有没有封建社会的成分?

1949年的西藏仍然是农奴制,⼤量的农奴。我想说的是,用⼀条线来划⼀国之历史,尤其是⼀个⼤国的历史,不严肃。这涉及到了孔 夫⼦《问强章》里边的关键问题。我是⼀个民间的普通的研究者,我 甚⾄认为我是对哲学、历史和经济学问题有⼀点兴趣的⼀位普通的民⼯,我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不是思想家。

我没有资格说话,但我有资格做我自⼰的思考和研究。我可以在⼀个特定的小范围的平台上说出我的看法。这个看法请⼤家原谅,我 作为⼀个草民,我思考是站着思考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教员对中国古 代思想家、对西⽅思想家所有的评价都是精准的。教员在70年代初在 孔的问题上,我觉得很⼤程度上是向特定⼈群的⼀种妥协。是否是他 本意,我今天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我并不同意教员对孔⼦的判断。

好,我先开启今天的《问强章》。我先念⼀遍:“⼦路问强。⼦曰:南⽅之强与?北⽅之强与?抑⽽强与?宽柔以教,不报⽆道,南⽅之强也,君⼦居之。衽⾦⾰,死⽽不厌,北⽅之强也,⽽强者居 之。故君⼦和⽽不流,强哉矫。中立⽽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 塞焉,强哉矫。国⽆道,⾄死不变,强哉矫。”这里边涉及到⼀些重 要的问题。第⼀,为什么是⼦路问强?

在孔⼦的门徒的七⼗⼆贤之中,⼦路⼀定会进前五。如果我说, 颜回是孔门的⾏政总监,那么曾参就是孔门的教务总监,那么⼦路也 就是仲由则是孔门的保安部总监。其实孔⼦⼀⽣中颠沛流离,⼦路⼀ 直伴随左右负责孔⼦的安全。⼦路因为家贫曾经与⼈佣耕,就是去给 别⼈耕田。

此⼈天性淳孝,忠厚正直,⼒⼤勇武。他跟随孔⼦之前,曾对孔⼦对孔门有很多不屑。后来真正认识孔⼦之后,他⼼悦诚服⼀直追随 孔⼦,在孔⼦身边保卫孔⼦。要知道,那时孔⼦是春秋末年战国初 期,社会非常之乱。所以⼦路对孔门孔学以⾄于儒家,他是⼀个非常重要的⼈物。虽然他没有纳⼊四圣,因为他毕竟没有留下在⽂字⽅面的伟⼤建树。

恰恰是因为⼦路修⽂亦尚武,并且在武的⽅面是非常厉害的。所 以才由⼦路,可能是孔门功夫最强的⼀个⼈,来向孔⼦问强。⼦路在 周敬王33年,就是公元前487年被卫国聘为,相当于县令,治县三 年,⼤见成效,社会稳定,⼈民安居乐业。看来圣⼈的教诲是非常有 用的。周敬王40年,就是公元前480年,他为了救卫⼤夫孔悝。

混战之中被蒯聩击杀。他是结缨遇难呐,就是他死之前他要求正 衣冠,然后被砍成⾁泥,葬于澶渊。⼀年之后孔⼦过身呐,就是⼦路 死后⼀年孔⼦⾛了。因为⼦路⼒⼤勇武,好长剑,所以呢在孔门呢都 知道⼦路是⼀个英雄式的⼈物,再加上在孔⼦周游列国是⼀路上保驾 护航啊,是⼀个非常勇敢、有义⽓的⼈,所以由他来向孔⼦问强。⾄ 于⼦路是怎么问强的,《中庸》并未做解释。问强章呢非常简,简到 以⾄于错漏。

我们先简单解释⼀下这篇,很短,但这篇⽂字的量、分量很重。 “⼦曰:‘南⽅之强与?北⽅之强与?抑⽽强与?’”意思是,你问的是 南⽅的强呢?还是北⽅的强呢?还是⼦路你的强呢?这里边南⽅之 强、北⽅之强其实已经有所指。当年我与恩师讨论过这篇,我问恩 师,这是问国强还是问⼈强?到底是“⼦路问强”问的是哪种国家强⼤?,或者是哪种类型的⼈才是强⼤的?他要问什么?孔⼦在答什么呢?恩师说此处只问⼈,只答⼈。

请注意,今天的重点在这⼉。“宽柔以教,不报⽆道,南⽅之强 也。”关于这句话,我既不同意朱熹,也不同意张岱,我也不同意所 有中庸之解的⼈关于“不报⽆道”的解释。宽柔以教这件事情是⼤家有 共识的,就是南⽅是宽柔,就是怀仁,用这种道德感化的⽅式进⾏教化。就是它和法家略有区别,法家是严刑酷法,⽽儒家呢是宽柔以教。但对“不报⽆道”就产⽣了巨⼤的差异。

⼀般⽽⾔,对那些对你不道德的⼈、不友好的⼈不进⾏报复。这 就解释不了后边的“国有道”和“国⽆道”了。难道国⽆道是对你不好吗? 所以,此处“不报⽆道”不是不报复,我⼀直认为此处“不报”乃是报效 之意,⽽非报复之意。什么意思?儒家讲究的是宽柔以教,但是真正 的儒⽣,真正的儒家的君⼦,真正的儒家的⼤儒,儒家之⼠,是不会 报效⽆道之国、⽆道之君的,不报⽆道。这才是南⽅君⼦之强也,南⽅君⼦以此自居,以此为依据。

请设想,宽柔以教,⽽对别⼈不礼貌、非礼的事情还不报复,这 算是南⽅之强吗?孔⼦说这就是南⽅之强,这圣⼈是不是有病啊?⽽ 君⼦以此居之,这是君⼦吗?那么孔⼦曾经说过“以直抱怨”呐,不是 “以德报怨”好不好?此处“不报⽆道”是本⽂最⼤的⼀个争议的点,也 是⼀个扣。好,我们放在这个地⽅。南⽅之强是孔⼦欣赏的吗?显然 不是孔⼦欣赏的。

此处的君⼦只是泛指知识分⼦,⽽非孔⼦⼼中的儒家的⼠⼦,不 是⼠⼦,不是儒家受过良好教育的儒家的⼠⼦。此处的君⼦只是相对 于小⼈⽽⾔,⽽此处君⼦相对的小⼈只是下⼈君⼦。这个地⽅君⼦居 之是知识分⼦更喜欢宽柔以教,不报⽆道,是喜欢⼀种类似于像印度 的开国者甘地那样的⼀种状态,他也是⼀种强⼤,就是他是⼀种和平 抗争,他是不报⽆道。但,我⼀会⼉再解释孔⼦的⼼态和孔⼦为什么 要这样说。我们先看北⽅是怎么回事。“衽⾦⾰”,“衽”是这个席⼦。

在此处这个席⼦呢就变成⼀个动词,枕⼽待旦,“衽⾦⾰”,这与 不报⽆道形成对比。“死⽽不厌”,就是悍不畏死。“北⽅之强也,⽽ 强者居之。”这个强者与君⼦相对,并非贬义,请注意,并非贬义。 只不过孔⼦也并不是赞扬北⽅之强,南⽅之强和北⽅之强孔⼦都不赞赏。“抑⽽强与?”他是跟⼦路讨论问题,他想告诉⼦路,真正的强既不是北⽅之强,也不是南⽅之强。“故”,这里边落了⼀⼤段,应该孔⼦在此处再分析⼀下,为什么他不喜欢南⽅之强。

这里边我对南⽅做⼀个解释。孔⼦所说的南⽅是春秋末年,那时 候长江以南尚是未开发之地,蛮荒之地,所以,他的南⽅是相对于北⽅草原⽽⾔,这里边南⽅只是指已经进⼊农耕社会的部分,包括了中 原地区——⼴袤的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北的地区,叫南⽅。⽽以游牧为 主称之为北⽅。南⽅之强与北⽅之强是说农耕⽂明的强与游牧民族的 强的区别,请注意,并非今天我们理解的南⽅和北⽅,完全不是。

孔⼦少说了⼀段话,这段话呢我可以把它补上,但是我确实是不 能擅自在《中庸》里边加话,特别是加⼊⼀段古⽂。其实孔⼦想说的 是,南⽅之强有用吗?仁义道德有用吗?自由民主有用吗?当然是好 的,但是在残酷的春秋末年、战国初年,有用吗?没有用。面对强悍 的他国,其他⼈的攻伐,宽柔以教,⾏吗?“衽⾦⾰,死⽽不厌,北⽅之强也,⽽强者居之。”北⽅之强对吗?好吗?⾏吗?

刚才我们讲到了儒法⽃争。因为林彪在后来抄家之后,查他的

——他与属下和家⼈对话的时候,曾经说过⽑泽东是秦始皇。⽑泽东 呢并不介意别⼈对他做秦始皇的评价,他甚⾄自⼰说是马克思+秦始 皇。那就是法家了。⽑泽东⾼度评价法家,儒法⽃争嘛,那会⼉“批 林批孔”,主要谈儒法⽃争,⾼度评价法家。法家在春秋末年、战国 初年是强者,变法图强,是强者。⽽以法立国的⼤秦、秦始皇,时间 长吗?

为什么依法立国的⼤秦⼆世⽽亡呢,为什么不能长久呢?为什么 汉唐与明清皆可以两百余年乃⾄于300年之久,他们是宽柔以教的, 他们呢不完全是衽⾦⾰,死⽽不厌的。所以在孔⼦批判了南⽅、批判了北⽅之后,有了总结性发⾔,这个时候才有了故。故之后他用了四个强哉矫,这个强哉矫,特别是这个矫的解释,又是争论了2500年。

我是既不同意朱熹的解释,也不同意张岱的解释,我更不同意当 代所谓的史学家和国学家的解释,离题万里。我是不是有点过分或者 有点霸道?我以为这不是个过分或者霸道的问题,因为你回到那段历 史,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看世界,必然是这样的结论,所以我今天跟你 们说,如⽑泽东倒退2500年,他⼀定会喊出四个强哉矫。如孔⼦晚⽣ 2500年,他⼀定会像⽑泽东⼀样的批林批孔,这就是历史。

我们先进⼊⽂章。故君⼦和⽽不流,圣⼈说我刚才讲了那么多, 当然了其中有⼀段是丢掉了,是我补的。所以什么是强呢?作为⼀个 君⼦,你必须和⽽不流,和这个字很重要,你是跟南⽅和跟北⽅和都 是和,但你不能流,你不能同流啊,不能同流合污啊。你不能放弃主 体性、独立性,放弃适应性,放弃创造性,你变成了他呀。孔⼦说, 谁呢?

孔⼦批评的难道不是王明吗?孔⼦批评的难道不是我国的新自由 主义者吗?⽑泽东做的难道不就是和⽽不流吗?⽑泽东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列宁主义,甚⾄⽑泽东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但是⽑泽东并没 有流,死搬硬照,完全按照⼈家的套路,按照⼈家的指示,不折不扣 的去执⾏。和,有他的道理在,⽽不流,才是君⼦之强啊。故君⼦和⽽不流,强哉矫。

给⼤家⼀点时间想想,此处之矫是何意,所以我反对朱熹和张岱 等等宋明学者对矫的解释,此处的矫没那么复杂,使弯之物直之,就 是矫正的意思。矫正也是修正的意思,为什么强哉矫,矫是什么?矫 就是正⼼以中啊,我们讲⼼学,讲的这个正⼼以中就是矫。正⼼以中 就是中庸最本质的东西,它也是最难的,也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困苦 的东西啊。强哉矫啊。

语势有点像⼤美啊新疆,强⼤呀,正⼼以中啊。君⼦和⽽不流。

我接受了,但我并不想像你⼀样。我们没有接受市场吗?我们不接受 市场经济吗?我们难道没有接受部分的新自由主义吗?但是我们不能 流啊,和⽽不流强哉矫。你看到教员了吧,他就是和⽽不流的。第⼆ 句话,中立⽽不倚,强哉矫。为什么要中立?你觉得允执厥中难道仅 仅是和稀泥吗?有些⼈批评我的中庸。

我想他们既没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好好读⽑泽东的⽭盾论 和实践论,甚⾄也没有好好上我的中庸的课,前六讲都不上,然后截 取⼀句半句,开始进⾏某种的攻击和批评批判。是好的,甚⾄我不仅 仅接受批评、批判、攻击我的接受,因为你不进⾏非常猛烈的碰撞, 你其实是看不到圣⼈的伟⼤,也⽆法理解教员的思考。这个过程其实 是重要的。中立⽽不倚,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北⽅之强、南⽅之强的 中立⽽不倚,因为他立题就是南⽅之强、北⽅之强。

何为中立不倚,修⽂重不重要,必须得修⽂;光尚武不⾏的,穷 兵黩武啊,国必亡啊。仅仅修⽂不尚武⾏不⾏?不⾏的。好多⼈批评 克⼰复礼,你知道周天⼦最后为什么周朝不⾏了呢?周朝做不到同时 修⽂和尚武啊,中立是说⼦路呢既修⽂,也尚武,抑⽽强与?他问⼦ 路也是对⼦路的期许,必须同时修⽂,同时尚武,中立⽽不倚。

你能做到既修⽂又尚武,强哉矫啊。你是⼀个不断修正自⼰、不 断正⼼以中的过程,你说新自由主义好不好?好的。美国⼈不是信奉 新自由主义嘛,但是你信奉新自由主义的时候,你要不要考虑社会主 义的好处呢?如果你在新自由主义与新社会主义之间中立⽽不倚,我 既要⼀部分新自由主义,也要⼀部分新社会主义,强哉矫啊。你以为 沙利⽂看到了什么?沙利⽂为什么开始批判华盛顿共识、美国的新自 由主义?他认为美国新自由主义救不了美国了。

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的愤怒?就是中国现在⾼举着新自由主义⼤旗,但是中国仍然具有坚实的社会主义的底⾊。我们是国家资本主 义、社会资本主义、国际资本主义或者是⾦融资本主义三⽅⽃地主。 中⽴⽽不倚,强哉矫,你知道圣⼈非常非常厉害,是没有读懂它或者故意有⼈把它曲解了。请注意,这是第⼋章问强章,他前面还讲了, 中庸之不可能也,太难了,难过蹈白刃。

懂了中庸,当然是⼀个伟⼤的政治家;懂了中庸,投资当然应该 赚钱了。你因为不懂中庸,所以你才那么荒唐。你能做到“和⽽不流” 吗?你合了,投降了,都照着去做了,甚⾄到迷信的程度,你做不到 “不流”嘛。所以你不强嘛,你是个弱者,你是个跟随者,“强哉矫, 中立⽽不倚”,你能做到吗?在新自由主义和新社会主义之间,你能 做到“中立⽽不倚”吗?因为你要中立。新自由主义者说你是左派,给 你贴标签,说你是⽑派。天天找你麻烦,甚⾄通过组织⼿段找你麻 烦。贴了个标签说你是“左翼著名思想家”,其实是在骂你。

然⽽,那些天天⾼举着左翼的旗⼦旗帜的⼈,他们懂新自由主义 吗?他们知道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吗?他们并不懂,他们只是简 单的抗拒、批判甚⾄捣毁,做得对吗?当然不对,⾛新自由主义的路 是死路⼀条,⾛旧社会主义的路难道不是死路⼀条吗?难道不应该听 圣⼈⼀句话“中立⽽不倚”吗?“强哉矫”!中国这⼀代⼈必须学会独立 自主的思考。“强哉矫”!

后边两句话我经常会读到自⼰落泪呀。“国有道,不变塞焉,强 哉矫。”当⼀个国家“国有道”⾛在正常的发展道路上的时候,发展良 好的时候,迅速发展并且崛起的时候,请你记住,“不变塞焉”,不变 初⼼呐。“不变塞焉”就是不变初⼼呐。要保留你那纯真的理想信念。 当你举起右⼿向党旗宣誓的话,你还记得吗?你能做得到吗?如果 “国有道,不变塞焉”这样的君⼦才是“强哉矫”,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真正的左翼、左派,或者是真正的⽑派。

否则就你——社会主义的话没说清楚,背⼀⼤堆的教条,对新自 由主义又完全不理解;对敌⼈你没有能⼒发起攻击,因为你碰不到你 的敌⼈,你只能向我,⼀遍遍地射起冷剑,进⾏攻击。所以我写诗

——“拔下左臂箭,射向右翼幡”,我的左边的⼈向我的左臂射满了 箭,我拔下来,我能射过去吗?我只能向右翼的“幡”——他们的旗⼦ 射去。“中立⽽不倚”,非常困难,因为两边⼈都会斥责你。“强哉矫 啊”!

“国有道”,你有机会报效你的国家了,你还能记得住你的初⼼ 吗?因为“国有道”你有机会,你会得到⼀系列的好处——你可能会获 得权⼒,会获得⾦钱,会获得名声,会获得赞美、鲜花;你还能“不 变塞焉”吗?你还是⼀个真正的君⼦吗?你的儒学修养能达到如此的⾼度吗?你还能是⼀个真正意义的共产主义者吗?“强哉矫”其实非常 之难。最后⼀句,“国⽆道,⾄死不变”,这是对君⼦的终极要求,是 儒⼠儒者的终极追求。

非说中庸是和稀泥的东西,请问何为“⾄死不变”?“不报⽆道”, 不报效⽆道啊,“⾄死不变”呀。不但是不报校,不报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抗争,意味着对抗。不报效,不服从,抗争、⾰命。“⾄死不 变,强哉矫”,这才是真正的孔⼦,这是真正的圣⼈。如没有孔⼦, 如曾参不能整理孔⼦的⾔论,如⼦思不能留下这部中庸我想问你,中国能延续⾄今吗?没有四个“强哉矫”中国还是中国 吗?你如果读懂中庸,你读“故君⼦和⽽不流,强哉矫。中立⽽不 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道,⾄死不变,强哉 矫。”你就知道如何做⼈,你如果有机会投身社会,你就会懂得如何做事。你甚⾄不愿意⼊世,你只是想做舒舒服服的事情,你也应该懂得如何投资。“和⽽不流,中立不倚”。

“和⽽不流,中立不倚,不变塞焉,⾄死不变”其实圣⼈饱满的激 情,向⼦路讲完这⼀番话,这⼀番话才是中庸最核⼼的东西。⼦路最 后⼒战⽽死,好多⼈说死的活该,谁让你非要正衣冠呢?好多⼈说死 得不值。孔⼦在⼦路死后不再食⾁糜,其实孔⼦知道⼦路在践⾏孔⼦ 的思想。虽然它这个践⾏的⽅式圣⼈未必同意,但是他是⼀个践⾏ 者。也恰恰是孔⼦死后孔门孔学不断的传承和发扬光⼤。

我想说的是,孔门的发扬光⼤,并不是孔⼦、孟⼦的多少多少世⽞孙来带着这些东西发扬光⼤,不是。请注意我的下述说法,中国的 儒家与犹太密教具有同质性,他们只是传播思想,他们并不介意⾎统 和⼈种。我重复⼀遍:儒家的传承并不介意⾎统和⼈种,这跟犹太教 传播⽅式是⼀致的。犹太⼈里边除了白⼈,有黄种⼈,有⿊⼈,各种 各样的⼈。⾎统完全不相同,甚⾄⼈种都不相同。

你不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5,000年的重要的原因吗?你以为就是 2,500年孔⼦出现了儒家和儒学吗?儒教吗?不是啊。上追尧舜禹,⽂ 王武王周公,甚⾄再往前追炎黄啊。不要简单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 化和古代⽂明,好多⼈说儒法之争,你难道看不出商鞅《商君书》里 边的儒家的光辉吗?你难道从今天我讲的《问强章》里看不出上善若⽔的智慧吗?“宽柔以教,不报⽆道”,看不到吗?

难道,儒家不讲法治吗?好,我要讲最重要的⼀个课题。到底, 孔⼦他提倡的东西是什么?在50年前,有⼀⼤批⼈非说孔⼦是奴⾪主 的代⾔⼈。对此,我完全不同意。孔⼦确实是出身于贵族,虽然他是 偏房,是孔⼦的⽗亲跟自⼰的⼀个⼥佣⽣下了孔⼦这样⼀个情形。他 不能正常的继承家业。

但这不重要。我今天想再次重申我对孔⼦的看法。孔⼦是中国历史上,肯定不是最早,但是非常古典的⼀个社会主义者,我称之为原 始社会主义者或古典社会主义者。孔⼦是⼀个社会主义者,他不是什 么奴⾪主的代⾔⼈,我也不认为孔⼦⽣活的时间和地点—鲁国—是奴⾪社会,我认为他们已经进⼊封建社会了。当然,我不太愿意理我国 当代的史学家和⼀部分的⽂学家。我也不知道我国是否还有活着的当 代的哲学家,我不知道,我没有遇到。

我认为,孔⼦、曾参、⼦思、孟⼦,都是我国原始的或古典的伟⼤的社会主义者。与今天我们的理想⼀脉相承,他是站在⼈民立场上 说“强”这个字的,是站在社会的角度说“强”这个字的,他不是站在某⼀个阶级、集团、⾎统的角度说“强”这个字的。宽柔以教,是说谁呢? 不报⽆道,是说谁?和⽽不流,中立不倚,不变塞焉,⾄死不变,说 谁呢?他是⼀个伟⼤的社会主义者,只不过前面加原始或古典⽽已。

孔⼦了不起的地⽅在于,他并不偏执。⽂学家的孔⼦⼀样非常厉 害,拥有非常强⼤的其他的能⼒,包括武术和艺术,非常强⼤。未必 弱于⼦路——仲由先⽣。孔⼦⼀⽣也是主张⽂武并重的。他是主张修⽂的,他是以身作则修⽂的,但是他从来没有不重视尚武。他从来没 有不重视尚武。这个在讨论儒法⽃争的时候。法家当然是尚武的,但 儒家真的不尚武吗?

不但孔⼦主张尚武,孔⼦也是强调主张⽃争和抗争的。难道不⽃ 争、不抗争会死吗?为什么要国⽆道⾄死不变,强哉矫啊。你知道中 国历史上那么多的⽂⼈志⼠,面对死亡面不改⾊。像⽂天祥、于谦这 样的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像韩昌黎、颜真卿这样的,他们是⼠⼤夫, 按照我们有些史学家的话,他们代表的是奴⾪主和地主阶级,他们怎 么会视死⽽归,为了⼈民和国家的利益⽽视死⽽归呢?他们本身已经 是贵族了嘛。没⽂化真的很要命的。

非要以此来将教员陷于不义之中,很扯。我今天重点不在这个地⽅,结尾我想说说中美南北强之辩。中国更像是孔⼦⼝中的南⽅,⽽ 美国更像孔⼦⼝中的北⽅。难道中国不需要尚武吗?难道美国不需要 宽柔以教吗?今日之美国还有机会宽柔以教吗?今日之中国不尚武能⾏吗?投降能⾏吗?

今日的世界,不正好是春秋末年、战国初年,⼤争之世吗?孔⼦ 在答⼦路这个第⼋章的问强章,难道不是回答今天的问题吗?难道不 是针对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吗?我们呢,目前我 们在国际政治上做到了宽柔以教,但我们在国内政治上未必能做到宽 柔以教。我们现在只能做到不报⽆道,还做不到有⼒抗争,还做不 到。

好吧,我今天可能讲这个第⼋章也是有点激动,我照理说讲中庸 应该平和宁静的。但是,可能是这两天⾈车劳顿,我反⽽⼼情非常冲 动。我最后给⼤家念⼀遍吧。“⼦路问强。⼦曰:“南⽅之强与?北⽅ 之强与?抑⽽强与?宽柔以教,不报⽆道,南⽅之强也,君⼦居之。 衽⾦⾰,死⽽不厌,北⽅之强也,⽽强者居之。故君⼦和⽽不流,强 哉矫!中立⽽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道,

⾄死不变,强哉矫!”

我讲中庸,我自⼰会激动。我想,听课的朋友们也会激动。我不 想你们激动或者冲动。我甚⾄不是特别乐意你们去做⼀个⾄死不变的 君⼦,我只希望你能做到:和⽽不流,中立不倚,不变塞焉,则可, 就⾏了。你们不需要做到⾄死不变。你们都会成为伟⼤的⼠、谦谦的 君⼦。好吧,周末快乐。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