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中庸第八讲:素隐章、费隐章

2024-08-10





264 中庸第⼋讲:素隐章、费隐章

20240810

⼤家好,今天正式课《中庸》第⼋讲,我们今天讲第⼗⼀章《素隐章》和第⼗⼆章《费隐章》,这堂课很“重”!“重”是讲课的压⼒很⼤,因为不⼤容易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在《中庸》这是⼀个重要转 折,第⼗⼀章素隐章算是对前⼗章的总结,⽽第⼗⼆章费隐章是对

《中庸》下⼀部分的⼀个开篇。

这两章具有启程转合的意义,虽然都很短,《中庸》整个也就是 3500字⽽已,但这两章在哲学上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整整⼀个星期⼀ 直在反反复复的阅读和思考,我希望我能将《中庸》的本意有⼀个充 分的表达。此两章可能不仅仅是对《中庸》有用,对我们每⼀个修⾏ “中庸之道”来学习儒家的⼈都具有⾄关重要的意义!尤其这个《素隐 章》极为重要!

我先给⼤家念⼀遍《素隐章》。“⼦曰:「素隐⾏怪,后世有述焉, 吾弗为之矣。君⼦遵道⽽⾏,半途⽽废,吾弗能已矣。君⼦依乎中 庸,遁世不见知⽽不悔,唯圣者能之。」”这⼀章属于孔⼦的叙述, 我先通解⼀下⼦此章的含义。圣⼈在说什么呢?圣⼈在说“体用之 论”,其实“体用之论”是⼤哉问。

孔⼦用⼀段貌似平常的话来讲“体用之争”他其实是有很深层的意 思的,这里边涉及到⼀个非常重要的成语“素隐⾏怪”。我先说这个 “素”字,我是把它当通假字来解的,通常你可以将之理解为“溯源”的 “溯”,上溯道⼏千年,就是追索的意思。“素隐⾏怪”此处应有所指。

春秋末年、战国初年诸⼦百家争鸣,诸⼦百家做学问有的⾛的是 中道,有的⾛的是“素隐⾏怪”。⽽“素隐⾏怪”有没有用呢?在科学上 它的意义是非常⼤的,隐是属于看不见或者是不容易看见的事物的

“内在”和“外在”。“内在”是指的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外在”比如说像是“⽓”这样的东西就属于不⼤容易看到的,比如说天体运⾏对自然的影响等等都是不⼤容易看到、体会、发现的东西。

孔⼦在这里边说了什么?他在乎体和用的关系,他并不是反对别⼈“素隐⾏怪”。“素隐⾏怪,后世有述焉”。就是“素隐⾏怪”这样的事 情去追溯研究分析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以⾄于⾏为上与众不同。这 些⼈呢用⼀个词来叙述就是有⼀点“标新立异”,他会引起社会的关 注、被⼤家重视。“后世有述焉”他会必被记录成为红极⼀时的现象。

孔⼦说“吾弗为之矣”,意思是我就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不做 “素隐⾏怪”的事情,做什么呢?孔⼦认为“君⼦遵道⽽⾏”,就是老老 实实按照“中庸之道”研究、思考和做事。为什么有⼈要“素隐⾏怪”? 因为体与⽤之间有着巨⼤的不同的现实意义!有用才能有现实的意 义,⽽你研究的体其实多数不能实际运用,从⽽没有现实意义。

所以就有下面这句话“君⼦遵道⽽⾏,半途⽽废,吾弗能已矣。” 君⼦遵道⽽⾏怎么会半途⽽废呢?因为你遵“中庸之道”思考⾏为往往 没有即时的功用,不能马上变成钱,你必须“兵出险策”、你必须“特 立独⾏”、你必须有“标新立异”你才能有现实的功用。比如说你要提 出⼀些新的东西,可能执政者他会觉得这个厉害,创造新名词、新概 念真厉害。

很多君⼦是真的君⼦不是小⼈,他们想遵道⽽⾏但是遵不下去, 因为在现实中他没有表达出它应有的意义,不管是出于财富的意义还 是名利的意义,不能表达,那君⼦就办不下去所以半途⽽废。可是我 却不会停下来!这两句话表达了“体用“之间孔⼦在乎的是”体“⽽不在 乎”用“,这是本⽂非常重要的《本体论》的范畴,就是”体用“之间的 不同的意义。中庸之道视为体。

能不能用?当然能用,但它不像邪门外道那样,标新立异、立竿见影,立刻就会引起⼤家的反响,甚⾄狂呼,甚⾄可以马上红起来。 孔⼦在这里边将此事的选择上升到了圣者的⾼度。君⼦依乎中庸,你 如果是个君⼦,你“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不悔”,你要是依乎中庸 之道,你可能就沉默在这世上了,不被⼤家知道,⽽你呢,并不因为 你依乎中庸不被⼤家知道,没有名没有利⽽后悔。

这样的事情,唯圣者能之,做这种事情,只有圣者才能坚持下 去。举个例⼦,现在⼤家都开始开自媒体,开自媒体讲什么最容易赚 钱,讲投资或者是讲⼀些热点、触碰热点问题,比较容易引起重视。 讲经典⾏吗?讲经典是体用之间回归本体论,在本体论上下功夫,它 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可能、⼤概很多⼈都觉得此事没办法搞 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教员关于儒法之争的⼀段话。教员说:你看,法家 出了那么多⼤政治家,你再看儒家有没有⼤政治家,有没有儒家的⼤ 政治家改写了历史,改写中国历史的主要都是法家。当然,其他的诸⼦百家,包括墨家、道家,也能在他们不同的领域发挥他们⼀定的作 用。教员这段话说的是不是事实?是事实。那么,请问教员重视不重 视儒家呢?教员只有两个⼥⼉,最疼爱的两个⼥⼉,⼀个叫李敏,⼀ 个叫李讷。这个敏和讷都源于论语,是孔⼦的话。

我甚⾄认为,教员是中国的儒学修养在当代的⼀个巅峰。我甚⾄ 认为,本体论之论也是我国⼼学发展之所以能够回溯—500年前⼼学 可以重新回归儒家本源—再次⽣发,为中华民族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的⼀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我们在体用之间⾼度重视本体论。不是不重 视用,儒家的缺点在这个地⽅—不是不要重视用,⽽是体用结合。当 然,能回归本体,追溯本体,⽽不在乎⼀般用的意义,唯圣者能之。

在中国的概念里边,没有神,神是什么都知道的了。⼀会⼉我们看费隐章就知道,因为费隐章是⼦思写的,⼦思说:夫妇之愚可以知 焉,夫妇之不肖,可以⾏焉,⽽圣⼈有时候做不到。他实际上是将⼈⾄极处,表达为圣⼈,⽽不是将⼈和神做区隔。这正是儒家的⾼明之 处,也是儒学的⾼贵之处。

在讨论中庸素隐章的时候,我必须重塑素隐章讲的是中庸之意 义。⼦思在编排中庸的时候,在第⼗⼀章,结束前⼗章的中庸开篇之 后,以如此的状况来谈素隐问题,他其实是在讲述中庸的意义,为什 么中庸如此之难呢?为什么中庸很难执⾏?是因为在体用问题上,⼤ 家对体的执着是不够的,只有圣⼈才能坚持,因为遁世不见知⽽不 悔,这个非常难做。

有些⼈完全不愿意做这种事情,因为他更喜欢做⼀些小技巧。特 立独⾏、标新立异,所以很快引起注意,很快产⽣功用。这个不是圣⼈不愿意这样,君⼦都不愿意这样的,但是君⼦依道⽽⾏,很难往前⾛,所以会半途⽽废。这样圣⼈也不会半途⽽废。那么圣⼈才能,唯 圣者能之。能什么?唯圣者才能深刻的把握本体论、掌握本体。那么 什么是本体呢?我们将在第⼗⼆章费争隐章做出解释。

请务必注意:为什么要强调本体?只有正道⽅可⽆限⼤,只有正 道⽅可⽆限久,⽆限⼤和⽆限久远非正道所不能成立。这也是为什么 自儒家横空出世之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儒学和儒家,虽然它 多次被贬损被淹没,但它并没有死去,依旧不朽。并且仍然成为中华 民族思考的、思维的哲学的底⾊,哲学的根基,道理就在于此。

何为本体?为⽣民立命,为天地立⼼。你既然是为天地立⼼,为⽣民立命,你就不是为你立名,也就不是为你⽽牟利。这样艰难的事 情,当然只有圣者能之。因为超越世俗名利的⼈,才能成为圣者。请 想,⼈⼼惟危,道⼼为微,惟精惟⼀,允执厥中。有真实的现实的利益吗?没有的。确实是圣⼈才能做到,圣⼈没有私利,所以唯圣者能之。这⼀章极为重要。

圣者在乎本体,以本体的道统来匡正天下。他不介意实用部分, 不是不需要实用,⽽是本体远远⾼于实用。当然,这也构成儒家此后 2500年的问题,就是儒家飘浮于世俗世界之外,它的实用性没那么 强。所以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有⼈说我读过论语, 从头⾄尾没有⼀句话讨论的是治天下的⽅法。那么为什么半部论语就 能治天下呢?

因为论语是本体论范畴,它讲的是天理伦理。没有天理和伦理的 叙述,学理何来、法理何来、治理何来,中国的⼀部论语,是中国后 世所有法律的依据,没有这部论语作为伦理的基础。法律从何⽽来? 你懂得圣经上讲的那些⽅法的内容也是极少的,用的内容极少。但是 圣经恰恰是西⽅世界法理逻辑的基础。可能中庸在第⼗⼀章所阐释的 本体论范畴,或者是本体论的意义就在于此。

我希望我今天能把这个事情讲讲说讲清楚,说明白。好吧,其实 我没讲完,我先进⼊费隐章,最后我再做统⼀的整合。费隐章我先念⼀遍原⽂。费隐章是⼦思之论,是⼦思的话。“君⼦之道费⽽隐。夫 妇之愚,可以与之⾔,及其⾄也,虽圣⼈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 肖,可以⾏焉,及其⾄也,虽圣⼈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也,⼈犹 有所憾。故君⼦语⼤,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 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其上下察也。君⼦之道,造端乎夫 妇,及其⾄也,察乎天地。”

其实,读中庸的困难,就在于此。因为2500年前,其实他们聊天 的内容可能远不⽌于如此,但刻在⽵筒上也只能是这么简单。如你不 能还原当时的历史状况,春秋末年的历史状况,如你不能还原圣⼈们 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你很难去理解。

上⼀章第⼗⼀章素隐章,孔⼦说了中庸之道的意义。这⼀章开启中庸的下半部分,⼦思要讨论中庸的本质了。那么什么是中庸的本质 呢?中庸的本质是⼀个⽅法吗?它是⽅法论吗?当然不完全是。它是 世界观吗?是有⼀点道理。它是⼈⽣观吗?有⼀点道理。是的。所以 在费隐章,开篇就说:君⼦之道费⽽隐。

何为费?弥漫之意,就是很⼤很⼤⽆边⽆际。何为隐呢?就是很 小,细微到你⽆法触摸、看不见。君⼦之道,⼤到⽆边,细微到看不 见。开篇⼦思就说,君⼦之道弥漫天际,⽽细微到⽆法触摸和看见。 中庸是⼀个非常优秀的哲学著作,他上来提出论点的时候,他实际上 已经完成了⼀个辩证。

⼀会⼉我们在逐层揭出中庸的本质。为什么说夫妇之愚,可以与 之焉?就是普通的男⼈和⼥⼈,其实并未拥有上等智慧,但是你可以 给他讲中庸之道。他能够知道,他能够理解。因为每⼀个⼈⽣活中所 经历的⼈和事物,都有符合中庸之道的那些事情。比如说,春耕秋 收,它就是中庸之道,它是自然规律,你不能冬天去耕种吧,你也不 不可能春天去收割。

所以,自然的规律,天道和⼈道,你能看到它是符合中庸的,是 愚夫愚妇可以明白理解和照着做的。但是及其⾄也,到了极端的情况 下,到了极其深重的情况下,不要说愚夫愚妇不能理解,虽圣⼈亦有 所不知也。好多⼈说圣⼈都不知道,是的,这就是儒家的⾼贵之处。 圣⼈首先是⼈不是神,所以他有不知道的。比如说孔⼦对宇宙运⾏的 规律就不是很懂,比如说孔⼦对⼈体解剖就不是很懂。到了极⼤处和 极微处,圣⼈亦有所不知焉。

我⼀直认为⼦思非常了不起,就是⼦思在第⼗⼆章费隐章开篇, 他提出了宏⼤的哲学命题,君⼦之道费⽽隐。费,弥漫整个的宇宙。 隐,你看不见,细微到你找不着。夫妇之愚,都能知道⼀部分的中庸之道,但是到了极致、究竟,就算你是圣⼈,你是我爷爷孔⼦。不⼀定知道,比如说宇宙运⾏的规律。这个太阳⿊⼦,⿊洞。你知道吗? 比如说⼈体解剖,细枝末节,比如说⼈体中流转的,比如说液体⽓体 和电,你懂吗?所以圣⼈亦有所不知焉。

第⼆段很有意思,夫妇之不肖可以能⾏焉。愚夫愚妇,有可能他 们也不算是很好的⼈,不肖,他们也未必是真的那么善良,那么优 秀,他们也能做到。也可以履⾏中庸之道。但是,及其⾄也,到了深 处,到了极致,到了究竟,圣⼈有时候也未必能够做到。是真的是这 样,圣⼈有时候也未必能完美的履⾏中庸之道。你知道中庸之道说起 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我们当代的圣⼈,我们的教员是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完美的履⾏ 中庸之道呢?我看,是有可以讨论的空间的,并不是每⼀件事情,虽 圣⼈亦有所不能焉。不然的话,教员最后⼀次的⾰命就不⾄于,以不 胜不败⽽告结束。所以留下了⼀⼤堆的事情,⽂化上的事情,需要我 们这代⼈继续将它做好,继续将它做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 圣⼈都能完美的履⾏中庸之道。

你看⼦思的⽓魄,君⼦之道费⽽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 其⾄也,虽圣⼈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焉,及其⾄ 也,虽圣⼈亦有所不能焉。这个圣⼈不知,圣⼈不能,他不是在否定 圣⼈呐,他是在揭示中庸的本质啊。那么何为中庸的本质呢?⼦思 说,天地之⼤了,⼈犹有所憾。天地太⼤了,宇宙太辽阔了。天地之 间、宇宙之间隐含的本质与规律的问题是我们要不断去认知的,我们 认知是有限的,我们的能⼒是有限的。

此处通过对圣⼈不知与圣⼈不能,提出认知的⽆限性和认知的持 续性,就是认知过程,是⼀个永恒进化的过程,动态的。中庸的本质 是⼀个反复认知的过程。由此,你知道我在总结⼼学的时候,用的是正⼼以中。请不要告诉你自⼰,你在中间。我说了,你不能叫蒋中正,你说的那个中正是偏的,认知过程从未停⽌,必须不停的正⼼以 中。这才是中庸之道。

中庸的意思是,在不停的认知之中不断的调整自⼰。天地之⼤ 也,⼈犹有所憾,圣⼈不知圣⼈不能天地之⼤,⼈犹有所憾,告诉你 了什么?中庸不是结论,中庸之道是⼀个过程。您今天听这堂课,⼀ 定要记住,这是中庸的本质。因为愚夫愚妇知道的是⼀般⼈所知道的 常识,真正的本质规律是在不断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完成不断的纠正, 不断的正⼼以中,不断的修身以和。

宇宙运⾏,身体的使用,⼈⼼的体验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即便 是你已经认识过的宇宙运⾏的规律,你已经发现了身体使用的规律, 你已经开始触摸到的⼈⼼,它仍然在丕变。它有它内在的逻辑与规 律,中庸之道不是恪守,请注意,以下的陈述不是恪守固有的审美, 不是恪守别⼈给你的逻辑,不是恪守别⼈已然认知的规律,然后你⽣ 搬硬套。比如说新自由主义,那些教条能⽣搬硬套嘛?

为什么⽑泽东在红军时期能挽救党和红军,因为他没有⽣搬28个 布尔什维克从苏联带回来的那⼀套逻辑,⽑泽东为什么要在罗霄⼭脉 中段在那个地⽅建立根据地并且开始了自⼰艰辛的创业历程。⽑泽东 是在发现在总结内在的规律,他没有照搬,所有照搬的⼈都被碰得头 破⾎流湘江⾎战。根据地不是这样建的,战争不是这样打的,⾰命不 是这样获得胜利的,它有它内在的规律,并非教条、本本上面主观主 义的东西。

我今天讲到第⼗⼆章费隐章,你应该知道⼦思多么的厉害。⼦思 说,圣⼈不⾏,圣⼈有所不知,圣⼈有所不能,天地之⼤⼈犹有所 憾。他在说什么?请每⼀个真正的君⼦读中庸,要学会实事求是,你 难道比圣⼈还厉害吗?圣⼈不知圣⼈不能,你知你能你是神,所以你就知道,当⼀种理论,⼀种学术被推上神坛,搞出迷信的时候,必然出差错。你以为那些知识分⼦们,那些优秀的⼈们,那些被捧到圣坛的⼈,不是愚夫愚妇吗?

⼗⼆章费隐章开篇说⼤道,君⼦之道费⽽隐。愚夫愚妇他可以让 他知道,但是到了极致,圣⼈亦有所不知。夫妇之不肖,他都能做⼀ 点,都能履⾏⼀部分的中庸之道,但是到了极致,到了究竟,圣⼈亦 有所不能焉。你看说了整整⼗章中庸之道,到了素隐章,孔⼦说出中 庸的意义,到⼗⼆章转折点费隐章,⼦思开始讨论中庸的本质。中庸 之道,是告诉你什么是对和错吗?不是。

中庸之道,我们日常被⼤家所说的,中庸之道是和稀泥,是这样 吗?错了,你读第⼗⼆章费隐章你就知道,⼦思告诉你中庸的本质是 怀疑,是探索,是实事求是,因为本体论在你⼼里,在你⼿上,你需 要在实际之中重新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事物的本质规律最核⼼的部 分是那个平衡点,也就是我们西⽅哲学所说的同⼀性。⽑泽东后来写⽭盾论和实践论,他要找的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啊,与其说他是从 西⽅哲学搬来⼀些词汇。

就本质⽽⾔,⽭盾论和实践论所要表述的仍然是儒家哲学的本 质,主要是中庸之道,只是教员为了避免新⽂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之后 中国⾰命和建设的需要。在建国之后,在很长⼀段时间用马克思列宁 主义、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再将儒家的思想进⾏新时代的阐 释,可是当你看到⽑泽东给自⼰的两个孩⼦,李敏、李讷用敏和讷这 两个字的时候,你根本上你就应该很清楚,⽑泽东对儒学的沉积之 深。

好,我们继续。故君⼦语⼤,就是君⼦要说到的那个⼤,天下莫 能载焉。你看⼦思此时已经有了宇宙观了,君⼦所说的⼤天下莫能载 焉,天下就是⾁眼所见的天地不能承载,宇宙是⽆限的天地所不能承载,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你说小,小到什么程度?没有能够破的,就是你可以⽆限分割,所以前两天李政道死了,李政道当年跟⽑主席讨 论过哲学问题,后来讨论到粒⼦的分割,⽑泽东认为还可以继续分 割。

所以后来发现粒⼦被称为⽑粒⼦,就是⽑泽东实际上用的哲学思想恰恰是中庸的“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句。就是可以⽆限分割,

⽆限分割不是不能分割,不是已到极限,是我们的认知碰到了南墙。 天下之⼤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天下之隐之小我们也并不能完全了 解。“天下莫能载焉,天下莫能破焉”,看看⼦思的豪⽓⼲云。⼦思上 来就说,“君⼦之道,费⽽隐”。

此处⼦思只是将“费”解释为“君⼦语⼤,天下莫能载焉”,将“隐” 解释为“君⼦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我国伟⼤的圣⼈们2500年前就有 了如此的哲学⾼度,所以他说圣⼈不知、圣⼈不能,因为还不知道 嘛,天下到底⼤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也在不断的探讨,所以他说圣⼈也不知道。如有神,可能神知道,但是儒家敬鬼神⽽远之,所以他 说不知道。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暴戾的戾,鹰抖动翅膀,迅猛急 切飞向天空。鱼跃于渊,就是像鱼跃的样⼦。⽑泽东也喜欢用这些诗 经上的⼀些形象化的东西来做拟⼈的诗词的表达。这里边⼦思说,诗 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其上下察也。鸢能察上吗?鱼能察下 吗?⾔其上下察也。

察是研究、分析、判断、逻辑归纳的意思,这不是鸢或鱼能做的 事情。是在说⼈,说君⼦,君⼦就应该像鹰那样的上察天,像鱼那样 的俯身察⽔。像鹰那样的、鱼那样的上下察也,“⾔其上下察也”。“君⼦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也,察乎天地。”后边开始点题了,这⼀章将对整个的后边的《中庸》拉开序幕,其实我读的时候挺激动的。

“君⼦之道,造端乎夫妇”。你看⼦思这个⼈好不好玩?他说君⼦ 之道发端的地⽅就是愚夫愚妇,普通老百姓,男男⼥⼥。但是当他达 到了极致的时候,究竟的时候,他其实是对天地的研究,察乎天地。 既是浩瀚⽆边,也是细微不见。“君⼦之道,费⽽隐”呐!我读中庸尤 为喜欢⼦思的《费隐章》,你读完《费隐章》,你恍然就明白了王阳 明,王阳明的⼼本体之论、体用之论,在这里你就找到了。

好,我们今天回到开篇,我们整体上做⼀点整理。回到现实中 来,因为我们⽣活在⼀个⼈类发展了数千年、上万年,有⽂字历史已 经超过5000年,那么⼈类形成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谱性认知。在这⼴ 谱性的认知过程中,现在快形成了⼀种全球化的⼀种道德判断、道德 认知,当然是关乎政治、经济、⽂化等诸多领域的。

⼴谱性的认知往往被⼀些⼈做出某种具有宗教性质的主义的概 述,比如说新自由主义,我将之翻译成新殖民主义。能不能说它完全 不对呢?在有限时空内它可能是真理,比如说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比 如说对集体经济理解,比如说对计划经济理解,它可能在有限时空内 是真理。但是,如你有本体论意识,你懂得中庸之意义和中庸之本 质,你可能也会在1960年像⽑泽东那样开始质疑苏联社会主义。

那个曾经被奉若神明的苏联社会主义,在⽑泽东研究完《苏联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之后,将它定义为修正主义,苏修。很多⼈对历史 不严肃,他们会觉得很好笑,你不是昨天还是照着他做,跟他学老⼤ 哥,怎么你第⼆天又说他是苏修呢?难道仅仅是政治上的判断吗?政 治上的需要吗?在我国要完成对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的整理,你必须 回答⼀些问题,就是当时的政治家是如何进⾏思考的。你如果这个回答不了,你就认为是简单的⼈事⽃争,偷鸡摸狗的事情,那你理解不了⼀个⼤国。

实际上⽑泽东已经清醒的意识到,苏联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本义 上的社会主义不是⼀回事。苏联是国家资本主义,不是马克思本义上 社会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不在社会⼿上,⽽是⼀个由精英组成的政府 代持,精英组成的政府以国家的名义代持资本。⽽精英组成政府的国 家代持⾏为,在经历N年之后必然异化变质,所以⽑泽东在1960年代 已经给苏修判了死刑。你看出来圣者的远见卓识了吧!

那么,如果说国家代持模式,这个国家资本主义不是⼀个好⽅法 的话,那么什么⽅法比较好呢?我们回到当下的现实,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个非常老套的东西,从休谟提出《⼈性论》,到亚当· 斯密写出《国富论》,提出自由交易的整个的原则,从《⼈性论》到

《国富论》,整个的过程构成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滥觞。然后它带来了 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繁荣,在特定历史时期,这是非常先进的,非 常伟⼤。

然⽽,这个先进和伟⼤有其历史的适应性。所以,为什么回归本 体论是重要的,因为本体上是⽆⼆⽆别、⽆对⽆错、⽆好⽆坏的。回 归本体,从本体出发再回到现实,在体用之间来回的摆荡,我们就可 以进⾏中庸之道的正⼼以中的功夫了。我们在正⼼以中的过程中发现 了什么?发现了在苏联解体之后的新自由主义根本就不是自由主义, 更不是社会主义,它是⼀个纯粹的极端⾦融资本主义。请再听我解释⼀遍。

苏联解体之后,整个西⽅世界在没有对⼿盘之后,开始出现了政 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迅速衰落、堕落。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或者是华 盛顿共识,本质上是极端⾦融资本主义的滥觞。它已经带来了非常严 重的后果,可能很快我们就能看到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有可能你会说,难道西⽅的思想家死了吗?西⽅的思考者不存在了吗?我必须非常严肃的告诉你,我必须非常严肃的告诉你,中庸之道之难吶?

孔⼦在《中庸》的前⼗章⼀直谈中庸之道之难。难!即便是到了 第⼗⼀章《素隐》章,孔⼦还在说呢,“君⼦遵道⽽⾏,半途⽽废。” 君⼦能遵道⽽⾏,但还是要半途⽽废,体用之不能。只有圣者才能 “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不悔,唯圣者能之。”其实《中庸》这部书 想读懂真的比登天还难,它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也不⾄于 贻误2500年,越说越乱。

西⽅的思想界有没有君⼦?恐怕很少有君⼦。“君⼦遵道⽽⾏, 半途⽽废”恐怕是⼴谱性的现象。西⽅世界还有⼈能“依乎中庸,遁世 不见知⽽不悔”吗?⾄少我现在看不着,因为,西⽅思想界很少再有 我们所能见到像我国圣⼈这样的圣者能之。坚守中庸之道,坚守真 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坚守真理,太难了。因为你认识到 本质,认识到规律,你可能就会跟中国⼈站在⼀起,这难道不是政治 不正确吗?

甚⾄连基辛格这样的智者,连当代美国重要的经济学家,全部站 在了反华的立场上,你不觉得中庸之道太难了吗?然⽽,他们不转过 来,不能坚守中庸之道,那么新自由主义就是我所说的极端⾦融资本 主义。极端⾦融垄断资本主义必然⾛向历史的反面,⾛向历史的反面 将带来⼀场整个西⽅世界不可避免的政治灾难、经济灾难和社会灾 难。难道我今天讲中庸这堂课的时候,我们不是正在见证历史吗?

孔⼦、⼦思讲中庸之道,有说谁不对吗?《素隐》章里,孔⼦只 是说:“素隐⾏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素隐⾏怪,后世有述 焉,今天我们看到的西⽅世界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论述,以⾄于新自由 主义论述在我国甚嚣尘上,难道不是素隐⾏怪吗?他们被捧到天上去,他们尊享荣华富贵,后世有述啊。真正的君⼦,只能弗为之矣。

因为,君⼦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不悔,唯圣者能之。

其实,我读《素隐》章,隐隐有共鸣,我不是说我。隐隐有共 鸣,因为⼈这⼀⽣⾛的路,往往会随⼤流。小平同志在跟⼦⼥讨论长 征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知道,跟着⾛,你跟着⾛,随⼤流跟着⾛, 并不能理解未来的路和意义,只是跟着⾛。小平同志已经是非常极端 的智者了,⼤多数⼈其实是依照别⼈的逻辑,别⼈认识的形⽽上的逻 辑、形⽽下的逻辑在⾛,迷迷瞪瞪的在⾛。

能够做到正⼼以中修身以和吗?如我们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的问 题,我们知道新殖民主义即将破灭,那么我们如何来阐释新时代有中 国特⾊的社会主义呢?我昨日与朋友说,能否写⼀部关于新时代有中 国特⾊社会主义的⾦融的小册⼦呢?要有⼀次正⼼以中的功夫,要修 身以和,要重新解释历史、解释现实。为什么用这么⼤的⽓⼒讲中庸 呢?就是这个意思。今天的中庸第⼋讲,非常非常重要。

好,请⼤家记住《素隐章》和《费隐章》,如你乐意可以将这两 章背诵下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作为七⼣的礼物送给⼤家。 好,明天下午三点拾遗补缺。周末愉快!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