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一讲:行远章
2024-09-28
270 中庸第⼗⼀讲:⾏远章
20240928
⼤家好,今天是正式课《中庸》第⼗⼀讲第⼗五章《远⾏章》。
似乎是平台有意让我过个⽣日我们漏了9月21号的那堂课,今天我们 把这个正式课补齐。因为协商到最后只开了五个平台,好多朋友今天 不能进⼊平台,可能明天最迟后天可能会增加,到时候⼤家都可以有 机会了。
原本打算今天讲两章的就是第⼗五章《远⾏章》和第⼗六章《鬼 神章》,但是我准备课程的时候课件⼉写的有点多,我觉得可能今天 只能讲《远⾏章》吧,因为“家”这个事情实在是⼀件⼤事情,把它单 另放出⼀章来可能也是对的。我们还有时间,《中庸》应该可以在预 定的时间完成。
说到《中庸》呢我就想起了我小的时候有幸遇到恩师,所以我古⽂基础就比较好,我中学的时候已经能背《唐诗三百首》了,甚⾄开 始模仿的写⼀些韵律、模仿的写诗填词、练⽑笔字、练书法了。出于 好奇⼼的我就想知道圣⼈怎么回事,所以我开始接触《四书五经》, 其中《中庸》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因为不长所以我把它通读了。
少年的我对第⼗五章《远⾏章》是⽆感的,因为你不成家你就理 解不了家,你也更加⽆法理解圣⼈为什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修齐治平”四个字里“齐家”放在第⼆位,“修身”呢,在平台上 待久了的朋友就知道“正⼼以中,修身以和”,我们正⼼的功夫、修身 的功夫其实是君⼦之道或者中庸之道的第⼀个部分。第⼆个部分就是 “齐家”,这是件⼤事⼉。
我先带领⼤家念⼀遍然后开始进⼊细节。“君⼦之道,辟如⾏远 必自迩,辟如登⾼必自卑。诗曰:「妻⼦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曰:「⽗母其顺矣乎!」”
很短!
《中庸》这堂课我参阅了⼤概⼏⼗种版本吧,令到我惊讶的是 2500年了可能能解释《远⾏章》的竟然没有!这包括朱熹还有明朝的 张岱等对《远⾏章》的解释不到位,不是圣⼈的本意。我有时候可能 有点武断但我能体会到圣⼈内⼼深处的想法。这第15章的前两句话 “君⼦之道,辟如⾏远必自迩,辟如登⾼必自卑。”这是⼦思的话,⼦ 思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因为君⼦学有所成将来肯定是要⾛向远⽅的,将来肯定是要登⾼ 的,肯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到⼀个普通⼈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度 和远⽅,这是对君⼦基本的要求。那么“迩”就是近处,“卑”就是低处, 这个“迩”和“卑”是哪⼉?他就是家。“家”呢其实我结了婚以后才开始 有体会。
“齐家”这个词极好!请问他为什么要用“齐”呢?“修身”这个“修” 字我们可以理解,“治国”的“治”字能理解,“平天下”的“平”可能不⼀ 定能够很深的理解,但能够理解何为“齐”。我国的古代的⼈用字用词 极其讲究,“齐家”是整⻬的意思,我今天必须给“家”⼀个基本的概念, 然后我们再进⼊到齐家和今天的这堂课。
“家”是什么呢?我这样的将家进⾏定义。第⼀“家”是种姓延续 的⼯具。其实⼈类作为⽣物的⼀种、作为⽣命的⼀种,种姓的延续始 终是他的自然伦理,是天性是天意。⽽家恰恰是种姓延续的⼯具,不 是⼀男⼀⼥、⼀公⼀母就可以做完这件事情,他需要⼀个家,这是⾼ 等⽣物的⼀个重要的特征,所以它是第⼀位的,因为它是自然能⼒是 天性。
“家”的第⼆个重要意义或者涵义“家”是社会关系的集合,对⼀ 个小朋友⽽⾔家是他社会关系的起点。第三“家”是物质财富的载体,第四“家”是精神传承的导体。你必须理解“家”的含义你才能知道圣⼈想说什么?“⻬家”其实是使所有的家庭成员能够步调⼀致、 整体⼀致。
⼀个君⼦能否齐家,体现了他极深的中庸之道。君⼦之道就是中 庸之道。你懂得我们讲的上上堂课已经讲了道不远⼈的道理。道不远⼈的实践,最初始的实践也是最重要的实践,就齐家。其实我看了身 边太多的悲剧。因为其实⼤家可能每个⼈都有⼀个家,还不⽌⼀个 家,但未必对家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因为这个非常重要。
我再说⼀遍家的本质,我也请你们牢牢记住。第⼀它是种姓延续 的⼯具。第⼆它是社会关系的集合。第三它是物质财富的载体。第四 它是精神传承的导体。中庸对家的重视,儒家对家的重视,中华民族 对家的重视是有原因的。因为多数的朋友没来得及对最简单的概念进⾏最深刻的体会和把握。所以在处理家的时候会出现⼀系列的问题。
⽽今天的第15章⾏远章,它用极简洁的语⾔把道理说清楚了。
《⼤学》上说自天⼦以⾄庶⼈,⼀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件事就 是修身,但你⼀出⽣了以后,你修身的同时就开始齐家了,即便你是 个孩⼦。《⼤学》还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你总是有出发点的,⽽ 你出发的这个点就是你的家。其实这也不光是中国⼈如此。我⼀会⼉ 会讲犹太⼈——犹太民族。可持续千年的民族必有它的逻辑,⽽这个 逻辑的围绕的点竟然就是⼀个家。我备课的时候其实是感慨的。
好,我们进⼊今天的这堂课。道不远⼈的实践理性,它表达为⼀ 个内化的东西就是你身上就有道。你身上的道,我举过例⼦,第⼗套 迷⾛神经,对吧?你管不了你身上的迷⾛神经。你说我不呼吸,它理 都不理你,你说我要死了,请停⽌⼼脏跳动它也不理你。你能命令 的,比如说你⼿去抓东西,你眼睛去看东西,或者是你拿脚去踢东 西,你这套神经系统运作正常。但你开始想控制影响你⽣命的东西,
它就不同意了。另外你睡着了,它开始对你缝缝补补,进⾏修整整理。
道不远⼈,⼀则天道就在你身上。⼆则,天道就在你身旁。因为 我们每个⼈身边都弥漫着以态,弥漫着我们⾁眼所不见的这样⼀个 态。我们下⼀章讲鬼神章,还会深度的讲这件事情。道不远⼈呢?但⼈有的时候会远道,⼈有的时候会背离道。道不远⼈,我们说了,它 是⼀种真实的存在,只是认知需要⼀个过程。我们修身的过程实际上 是认识道的过程。正⼼以中,中在哪里?道上。修身以和何在哪里? 道上。那么道的实践理性就是家。
⼀个⼈的道的实践,君⼦之道,从家开始。是在齐家的训练中慢 慢的长成功夫。将来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修身为本,齐家为机,
⽽后君⼦可以治国平天下。好,我们进⼊到细节,然后我们再开始慢 慢的讲何为齐家,怎样齐家?如何来理解今天这堂课?君⼦之道,辟 如⾏远,必自迩;辟如登⾼,必自卑。
我上堂课讲了“素富贵,⾏乎富贵;素贫贱,⾏乎贫贱。”“素” 的意思就是“必⾃迩,必⾃卑。”今天的时间其实是有限的,不要小 看这⼏句话,但它包含的意思很深。我⼀直在说真正的⼤师,真正的 厉害的⼈,比如说圣⼈。他并不是用华丽与复杂的语式结构来表述, 它不是那种赋。但他每⼀个字都蕴含了极深刻的思考,只是我们未必 能够参透,所以有时候会偏差。
好吧。第⼆句《诗》曰:「妻⼦好合,如鼓琴瑟。」家里边谁最 重要?妻⼦。好合是好的第四声,去声。为什么是好合?⼤部分⼈的 翻译就是妻⼦和睦。要是和睦,他应该用和⽓的和。好像我们平时喜 欢说好和,他不应该用好合。那就不是要求你和睦嘛。那他在说什么 呢?他在说什么呢?
你以为你的妻⼦是天下品德最好的吗?你以为你的妻⼦是天下最美的吗?你以为你的妻⼦是天下最能⼲的吗?你以为你的妻⼦是谁? 另外你又是谁?那么你遭遇到了⼀个⼥⼈。你遭遇到这个⼥⼈,可能 有爱情,也可能没有爱情。那么,圣⼈用诗经上的话告诉你“好合”。 合是合作的合。好,是坚持,是崇尚,是喜欢。好,好这⼀⼝。好 合,如鼓瑟琴。
既然已经在⼀个家里了,请你们好好的配合,像琴瑟和鸣,如琴 瑟和鸣般。庸这个字我讲过,镛的本意它是摞地上的钟,发出的节 拍,它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所有的、其他的乐师和乐器,让中间 歌舞的⼈,以⾄于合唱的⼈能按照你的节拍,统⼀形成⼀致的步调。 庸,中庸的庸。妻⼦好合如鼓琴瑟。
你知道为什么⼀个家里边的⼈会和谐?是因为他们想通了。我说 过,请将家理解为“公社”,⽽你则是“公社小社员”。那什么是家的粘 合剂呢?你以为圣⼈让你学会谦卑和⽓吗?当然不是,该打就得打, 该吵就得吵。但是,⼀个家,⼀个族,⼀个机构,⼀个国,必须有共 同的理想。当⼀个家有共同的理想,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完成了 彼此的分⼯。
完成分⼯之后,分兵合进,各就各位,努⼒起来,把事情办成。 “好合,如鼓瑟琴”。“好合”,君⼦说:感情爱情不是第⼀位的。如果 是有爱情有感情,可能在特定的时间能够“如鼓瑟琴”。但你这是个 家,你终有老去的⼀天,你那妻⼦也终将变成黄脸婆。爱情的东西, 感情的东西,随风⽽逝。但“妻⼦好合,如鼓瑟琴”。你知道家的意思 吗?千万千万要记着今天的课。
我⼀会⼉回来再谈“妻⼦好合”。我先讲“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什么叫“兄弟既翕”?他为什么不说兄弟好和呢?你知道《诗经》是孔⼦亲自修订的,每⼀个字每⼀个字都有极深的含义。
(我把其它的声音都关掉,很吵。)兄弟既翕是什么意思呢?翕,是同在⼀个屋檐下的两只鸟。兄弟同在⼀个屋檐下,既,就是既然已经 在躲雨,躲在同⼀个屋檐下了,兄弟两个⼈躲在同⼀个屋檐下。什么 叫“和”呢?和就是和谐,乐就是互助的意思。那么就请你们和谐互 助,“且耽”,尽可能的长久保持和谐互助的状况。这和夫妻的要求完 全不同。
这第⼆句话“兄弟既翕”是说什么呢?“既翕”的意思就是,既然你 们俩已经被天意安排⽣在了同⼀个屋檐下,请尽可能的共同分担责任 和义务,并共享财产和荣耀,“和乐且耽”。看了没有,夫妻的要求和 兄弟的要求不⼀样,因为什么叫“且耽”呢?就是尽可能的久⼀点吧。 因为知道你们很快就东南飞了,因为在同⼀个屋檐下的时间是有限 的。因为君⼦之道,君⼦要远⾏,君⼦要登⾼了,所以他不可能天天 “既翕”。就是既然有机会“既翕”,和乐且耽。
我当然也知道,在⼀个家庭里,兄弟姐妹相处和谐确实不容易。 能够有机会在⼀起和乐且耽,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如果都展翅⾼飞 了,彼此在学问上事业上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也是好的。但我知道我 看到,好的,就是和乐且耽的案例不是特别的多。我见过的,(怎么 说呢?怎么说好呢?)见过很多很多的兄弟阋墙,⽽不是兄弟既翕, 最后搞得很不愉快的很多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回到我开始的时候。你知道,好多的⼈,我其实讲君⼦之道,并非特指男⼈。因为男⼈可以是君⼦,⼥⼈ 更可以是君⼦。在当下的现代社会,君⼦不分男⼥。古代可能会以男⼈的身份来说这样的话,比如《诗经》上说“妻⼦好合”,丈夫好合也 是可以的呀。“兄弟既翕”,姐妹既翕也是可以的呀。所以不必介意, 因为《诗经》已经是3000年的东西了,这本书是2500年的东西,不必 太介意这里边表达的。
我想说的是,其实对家庭本质的深刻见解,是⼀个家存在的原因,或者是根基。我重复⼀遍:它是种姓延续的⼯具。这件事情好多⼈可能也不这样认为,或者是不再把它当成特别重要的事情。因为我 们经历了计划⽣育,只⽣⼀胎嘛,种姓延续的⼯具似有其他的想法。 但我仍然坚持,它就是种姓延续的⼯具,⽽且它是排第⼀位的。第⼆ 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你开始出发,就是从家出的。你在没有⾛远的时 候,你的家庭构成了你全部的社会关系。
第三是物质财富的载体,第四是精神传承的导体。我⼀直在强调 就是好多⼈对家的理解。这跟读书的学问⾼低,官职⾼低,有时候不⼀定成正比。举例,我在香港见到过好多的,以前是比较多的,上个 世纪是比较多的红⼆代。现在是比较多的官⼆代和商⼆代。我其实很 多时候感到惊讶。感到惊讶。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呢?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呢?为什么?
你以为我说家庭的本质,说种姓的原因,说精神的导体是随便⼀ 说的吗?多数的孩⼦根本不是⽗母带⼤的。多数的孩⼦由于⽗母太优 秀了,所以只能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保姆⼀起⽣活和长⼤。 我看到的既不是红⼆代,也不是官⼆代,也不是商⼆代。我看到的是⼀个个的保姆或者是那样的形象。我不知道种性传承里边除了⾎脉基 因之外的精神。
你那精神的传承,作为精神传承的导体的家,有缺了!何为“妻⼦好合,如鼓瑟琴”。所以我感到惊讶。其实延续种姓,完成精神传 承⾼于⼀切。⽽多数⼈将之理解的非常的粗俗,是物质财富的载体。 所以拼命的找钱填满这个家,然后他认为很好。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自⼰身边的朋友,包括我的学⽣,我都会跟他们非常认真的讨 论做⽗母的道理。孩⼦的学习不是你告给他什么道理?不是这样的, 孩⼦的学习。主要的特别是三岁之前,就是模仿。当⽗母成为他的榜样,他全部的学习就是模仿,孔⼦说三岁看⼤,七岁看老。三岁之前他知道什么?他只是下意识的模仿。七岁之前略微知道⼀些道理,他也未必能够接受,他还是在模仿。
延续你的⽣命,在基因里面延续的,并非你的种姓。你可能觉得 我在说的有点重,对了,在你的⾁体,你的基因里面延续的那个基 因。并非你种姓的全部。⽽精神传承才是种姓延续的全部。若中国没 有⼀部中庸之道,你以为中国可以屹立5000年不倒吗?你以为犹太⼈ 没有哈希德没有塔⽊德能够屹立千年不倒吗?塔⽊德和中庸很像很 像。你家里有⼀本中庸之道吗?⾄少有这本教材吗?
你家里有韩昌黎⽂集吗?你家里有资本论吗?有通论吗?有⼼学 吗?有投资学吗?你家里有你⽽进⾏概述的精神传承吗?你的家是种 姓的延续,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是物质财富的载体,是精神传承的导 体。因为这么多事,所以才需要妻⼦好合,如鼓瑟琴。没有爱情,没 有感情,也必须妻⼦好合,如鼓瑟琴,不然怎能说你是君⼦呢?
你如有兄第、如有朋友、如有合作伙伴、如有同事。兄弟既翕, 天意让你们⾛在了⼀起,⼀个屋檐下,那么和乐且耽。没有让你们怎 样的有深厚的感情,不是其他⼈翻译的第15章,什么叫兄弟和睦?怎 么会和睦呢?冲突和⽭盾在所难免,但请想想你们承担的责任、义务 和使命。所以“既翕”了就必须好好的和谐的、互助的在⼀起,并且使 这种东西要延续很久,不要那么早就分裂。
我见过很多破碎的家庭,我见过很多家庭的悲剧,我见过极度自 私和极度自负的男⼈。也有⼥⼈,但男⼈居多,极度自负!有时候这 个自负其实本质上是极度的自私,不愿意承担责任。有⼀点点的外部 的东西,就准备放弃家的责任。你说他没有进⾏种姓的延续,他也⽣ 了。你说他真的把这件事情办利索了,他当然没有。我不是强调⼀个⼈那样不可以,我不是强调这件事。
我想说的是,你如读中庸之道,全部读完,你知道君⼦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谈的多数都是道义感、责任感和牺牲精神。道义感、
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他谈的是这个,你说⼈都是普通⼈,能没有其他的冲动或者想法吗?会有的。但是你如果真的理解了⻬家的含义。你 是不是会放下⼀些、舍得⼀些、牺牲⼀些呢?然后成全⼀些呢?
我们继续,“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古⼈用字很讲究,宜是适应 的意思,是恰好、适合、刚刚好。室家在古代,它指的可能不仅仅是⼀个小家,因为古代⼈往往是很多的家⼈,甚⾄族⼈住在⼀起。你说 的今天理解的家,那个时候叫室,就是那⼀屋;就是那⼀村可能才是⼀个家。
何为“宜尔室家”?你个小⽑头,刚刚蹿出来,你懂得了君⼦之道
——你知道“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你知道“如鼓瑟琴”,必获得你家⼈、你族⼈、你村里的⼈、你县里的⼈、郡里的⼈赏识。宜尔室家。 你要不宜呢?你成了造反派,跟谁都⽆法相处,⼈⼈都讨厌你。那 么,怎么会给你读书的机会呢?为什么要给你读书的机会呢?如这个 家是贵族之家,怎么会让你去继承那个爵位呢?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你整天搞得鸡飞狗⾛,黄财神路过你们家都不愿意 停留啊!乐尔妻帑,如果你的妻⼦——你的妻和⼦能够“如鼓瑟琴”, 你们的目标总是⼀步步的趋近,并且慢慢地达成。那么⼤家岂不是非 常地融洽嘛?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极其和睦的家庭呢?我个⼈认为,⼤ 家看到的和睦恰好是因为“宜尔室家,乐尔妻帑”。⾄于郎才⼥貌,⾄ 于门当户对等等。
那个也可能会有,但我⼀⽣⾛来并没有发现。我发现真正的厉害 的家,往往是:这个家里有君⼦啊——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必是懂 了中庸之道。他知道什么叫好合,什么叫如鼓瑟琴,他知道既翕,知 道和乐且耽。所以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所以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所以才能有饱满的热情和精⼒,向外⾛、向⾼处去、向远处⾏。所以妻⼦为了好合才会牺牲支持你啊!
为什么很多很多的伟⼈都带着⼀段伟⼤的爱情?因为伟⼤的理想 往往是家的最好的粘合剂。你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你有了 妻、有了⼦,并且你仍然为理想和抱负卓绝地奋⽃,⽽你的妻和⼦⼀ 不小⼼就跟你好合,如鼓瑟琴,⼀起共同地向前⾛,共同地奋⽃。哪 怕这个奋⽃目标仅仅是银⼦,它也算共同目标,虽然目标不⼀定很⾼,但有共同目标,所以供楼夫妻就比较坚固,不太容易离婚。
宜尔室家。要知道这是 2500 年前的室和家,因为古代形成部 落,形成村落,形成家,那个时候的家好⼤好⼤。我们今天的家在那 个时候只能是室,⽽不是家,就是第⼏房、第⼏房。哈哈哈,叫室。 宜尔室家。⽽⼀个⼈在你的家族崭露头角,承担起责任,担负其使 命。其实你非常优秀,⼀个家有这么⼀个⼈,⼀个族有这么⼀个⼈,
⼀个村有这么个⼈,⼀个县有这么个⼈,⼀个郡有这么⼀个⼈,国家才能有希望啊。不然的话都那么自负自私,怎么得了啊!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你以为它仅仅是处理⼀个简单的夫妻关系吗?它不是。我⼀再强调,第⼀是种姓,这件事情不用再强调了。第⼆,社会关系的集合。因为,在我国有⽂字记载这 5000 年里,相当 部分的成功是需要社会关系的。⽽在古代,往往⼀些家族,特别是贵 族或者是⽒族⼤姓,它凝聚了社会关系的,甚⾄是......
⽽婚姻往往是这种社会关系的⼀种延伸。婚姻的目的当然有种姓 延续的⼯具这个意思,但它很多时候,婚姻是社会关系的⼀种重新的 整合或者是延伸。即便没有爱情,即便是没有感情,但是仍然妻⼦好 合,如鼓瑟琴。《中庸》表达的东西——好多⼈说那不对呀,我们现 代⼈就是要自由的,就是要爱情……当然也对,你说的都对。你还可 以出家的嘛,你不但可以不要家,你还可以出家。但。
但你知道,你就算是出家了,你也是“出家⼈”,你仍然有家。你即便是单身,你也仍然有家。有些东西你是被动的,这不是你选的。 因为你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是从你的妈妈的身体里出来,你必 然有个爸爸,有个妈妈,有个家。⾄于你自⼰想不想有个世家,那是 自⼰的决定。你知道这个很重要,因为万法皆缘,缘聚中庸。
我在讲“正⼼以中,修身以和”的时候,我还讲了三性——主体 性、适应性和创造性。那么我今天告诉你,修身要的就是你的主体 性,所以修身是造主体性;齐家是练适应性;治国平天下,是发挥你 的创造性。三性,在这个地⽅,我还得请你们牢记我今天说的这段 话,请牢牢记住种姓的载体是前辈纯净的道德,⽽绝不是苟且聚集于⼀时的财 富。我重复:种姓的载体是前辈纯净的道德,⽽绝不是苟且聚集于⼀ 时的财富。因为财富很快就消失了,⽽你存载于家的、存载于族的、 存载于前辈后辈不断延伸的纯净的道德——中庸之道,才会永恒!所 以,你们去以⾊列能看到那个戴⾼帽、留⼤胡⼦的哈希德。
犹太⼈为什么要供养哈希德?⽽哈希德的主要⼯作就是《塔⽊ 德》,⽽《塔⽊德》就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君⼦恪守的中庸之道。中庸 之道往往被严重的误解,严重的误解之后形成虚伪的东西。可是你今 天读了《远⾏章》,你知道了 “妻⼦好合” ,他没有要求你别的, “如 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其实你应该可以处理好所有的事物 了,因为你知道这里边的逻辑关系,知道你要去的地⽅,知道就容易 处理。
我现在已经过了六⼗,甲⼦了,年轻的时候谁不想轰轰烈烈呢,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些万⼈瞩目的⼤事情,幻想着要改变世界,总 是这样想的,这样想对不对啊?对的嘛。可是第⼗五章,⼦思开篇便 说 “君⼦之道,辟如⾏远必自迩,辟如登⾼必自卑” ,在前边他又说
“素富贵⾏乎富贵,素贫贱⾏乎贫贱,素夷狄⾏乎夷狄,素患难⾏乎患难” 。
你知道他要求你仔细的打量这个迩,打量这个卑,仔细的做好这 个迩,做好这个卑。好⾼骛远。你知道,自迩和自卑,不是自低啊, 也不是自贱,⽽是非常清醒的自知。你的迩,你的卑,其实是源于你 的出⽣、你的家,你对你自⼰的家、你⽗母的家有认识吗?你知道你 从哪里来吗?你知道你要去哪里吗?
如果你要去哪里的话,你最亲密的伙伴,你的家⼈,他们知道 吗,他们懂吗,他们支持吗?你的妻⼦会好合吗,你的兄弟愿意和乐 且耽吗?你知道当所有的⼒量集合成⼀股⼒量,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所以,⼦思最后引用了孔⼦的话,⼦曰:“⽗母其顺矣乎!” 这里边的 解释又非常复杂,因为孔⼦没有说⽗母其乐矣乎,⽗母其悦矣乎,没 有这样说,他没有说⾼兴,他说其顺矣乎!
好问题。就是⼀个平平淡淡的⼀段话,就是⼏个字,但他用的 字,讲究!就问你什么叫顺?⽗母为什么不是⾼兴,⽽是其顺矣乎? 其是反问句,这后边应该是个问号,⽗母难道不是顺矣乎?哈哈哈, 是这个意思。那么就问你什么是顺?顺这个字是川流从头到脚,顺 理,条理的意思,也有跟随的意思,也有相从的意思,顺矣乎。
请看结论,当你能够“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孔夫⼦说,你的⽗⺟将会顺从你、跟随你、追随你、帮助你。你知道这里的⽗母是泛指,是世家,是族,是村,是县,是郡,是你们单位领导。其顺矣 乎!你终于解决了你的迩,你的卑的问题了。其实我今天讲这堂课极 其感慨,因为我知道,家是个⼤问题,⻬家是⼀个巨⼤的问题。
挺难的,我们今天这个课好多朋友没办法上平台,因为只开了五 个群。好多朋友最后还没转过来,协调了半天,可能现在⼤家都有压⼒,5000⼈很多。我也没有太多办法,我们再争取吧。我们只能努⼒努⼒,要好合,要和乐,要争取让⽗母其顺矣。最后我带领⼤家念⼀遍,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遇到家里的事情,请背诵第⼗五章。
君⼦之道,辟如⾏远必自迩,辟如登⾼必自卑。《诗》曰:“妻⼦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妻孥。”
⼦曰:“⽗母其顺矣乎!” 今天就先讲这么多吧,明天下午三点钟我们再拾遗补缺。整个的《中庸》讲完之后会有书出来,会有听的版本给⼤家,希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