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中庸第十五讲:问政章之一

2024-11-23





279 中庸第⼗五讲:问政章之⼀

20241123

⼤家好!今天我们讲《中庸》第⼗五讲第⼆⼗章的之⼀《问政章》,因为⼆⼗章长⼀些,我想分成三块或两块来讲。《问政章》是 极为重要的⼀章!也是被误解最多的。

我甚⾄认为整个的孔⼦、儒家被误解最多的原因可能就在《问政 章》,我收集了关于《中庸》各种的解释,包括朱熹、张岱的解释, 我搞不懂为什么全部都是错的⽽且错的离谱!以⾄于最后在特定历史 时期教员都对孔⼦对儒家有⼀些负面的看法。今天讲“哀公问政”我其 实压⼒非常⼤,我知道这是⼀次非常严重的挑战。

我先介绍⼀下背景,鲁哀公是鲁国的王,也姓姬,叫姬蒋,跟周 武王是同姓,他在位27年(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68年),他问孔⼦ 治理国家的事情。鲁哀公跟孔⼦⼤概有五年时间的密切交往,是孔⼦ 最后的五年。鲁哀公遇到了什么事情要问孔⼦呢?

鲁国到了鲁哀公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日渐衰败!当时鲁国仍然 是季孙⽒、孟孙⽒、叔孙⽒“三桓专鲁”。这事情发⽣在200年前,鲁 桓公在位时按照周朝的传统(周⽂王死了传位给⼉⼦周武王,周武王 理论上应该传位给弟弟周公,当然了周朝不是这样做的),由于鲁是 周公的封地,所以周公定下的规矩是⼀代传⼦,⼀代传弟。

鲁桓公应将他的位置传给他的弟弟“庆”,然⽽他没有这样做,有⼀点像今天的沙特国王本应将王位传给他的兄弟,但是他传给了他的⼉⼦小萨勒曼。当时鲁桓公要将自⼰的王位传给⼉⼦,但是弟弟“庆” 不⼲,有句成语叫“庆⽗不死,鲁难未已”,就是庆⽗发难,把鲁国分 了三块,⼀块是季孙⽒、⼀块孟孙⽒、⼀块叔孙⽒,把国王架空变成 了“三桓专鲁”。这⼀晃过了差不多200年,就到了鲁哀公。

孔⼦与这件事情⼲系非常之深!早在哀公与孔⼦讨论这个问题之前约略20年,我料想应该是孔⼦四⼗七⼋岁的样⼦,哀公的⽗亲鲁定 公任命他为“⼤司寇”,相当于今天的最⾼法院院长,兼掌国务院代⾏ 宰相之职,这是孔⼦做的最⼤的官。

当时孔⼦想削去三桓,看到没有,古今中外就是“削藩均田”这么 点事。然⽽孔⼦失败了,但三桓并未杀孔⼦,之后孔⼦周游列国。我⼀直在研究他为什么要周游列国以及他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他当 然不是简单的宣传他的思想,他想借助外⼒来解决“三桓专鲁”的事 情,然⽽终于不成。

他晚年回到鲁国,我猜想鲁哀公问政、跟孔⼦聊天是在孔⼦68岁 左右,当然我的猜想不可考。哀公很⽆奈,问孔⼦那我该怎么搞?孔⼦就系统的给哀公讲了治国理政的基本逻辑,不超过五年孔⼦死了。

哀公胸⽆⼤志,⽑病改不了,他没有按孔⼦说的⽅法去做,⽽是 动了小⼼思。他觉得孔⼦说的太难做不了,所以他就投奔了越王勾 践,越王勾践当然对鲁国也有想法,越王勾践愿意将⼥⼉嫁给哀公收 哀公做⼥婿。但事不密消息被三桓知道了,三桓率先动⼿,哀公逃亡 到了越国,三桓立了哀公之⼦公⼦道做了国王。

然后他们以盛⼤的礼仪将太上王哀公又请回了鲁国。哀公⼼情很 不好,回去就死了,也没做成越王的⼥婿,也没有机会请越王发兵来 平三桓。前后的背景⼤概的故事就是这样,其实是哀公在请教孔⼦夺 权还政之计,削藩还政之计。孔⼦因为他亲自参与过平三桓的过程, 他非常清楚平三桓之不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孔⼦的道理是非常深 的。

好,我们看看孔⼦说了些什么。哀公问政。⼦曰:“⽂武之政,

布在⽅策。其⼈存,则其政举;其⼈亡,则其政息。”整篇哀公问政⼀千余字,出了⼏⼗个成语,“⼈存政举,⼈亡政息”。“⽂武之政,

布在⽅策。”貌似这些话好像你听的都懂,但这里边的问题非常⼤。

因为从朱⼦开始“布在⽅策”他们就解释为“⽂王武王的施政是都写在 了典籍之上。”这是胡扯。

什么叫政?“政”包含了两样东西,制度和政策。布在⽅策的“⽅” 是将制度——即法律刻在碑⽯之上,这个叫⽅。什么叫策呢?将执⾏ 的政策写在⽵简之上,这个叫策。“布在⽅策”不是记⼊典籍。我⼀直 搞不懂为什么翻译这么简单的⽂字也会出差错。“其⼈存,则其政 举;其⼈亡,则其政息。”⼈是指谁?所有的翻译都是⽂武死了,所 以他的“政”就没了。

我⼀直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武死了之后,还有周公,周公之 后还有武王的⼉⼦。⽽且真正的国家的治理并不在⽂武的⼿上,⽽在 周公和武王之⼦⼿上才完成了整个的治理。我前面也讲了,孔⼦也是 这样认为的。这个⼈是指谁?我今天明确说,按照他们对⼈的解释, 整篇⽂章就没有办法再聊了。他们对孔⼦的误解也在这个地⽅。“其⼈存”的⼈是指⼈民。⼈民在,他的政策,他的施政就没有问题,能进⾏。⼈民不支持了——其⼈亡,则其政息。

⼈民支持,你的施政就没有问题。⼈民反对你,你的施政就完蛋 了。非常简单。但把⼈翻译成⽂武,就全错了。朱熹怎么想的,我不 知道是故意还是真的出了问题。因为你联系孔⼦的全部的经典,联系⼦思上下篇,此处之⼈是指⼈民。我再往下解,“⼈道敏政,地道敏 树。”什么意思呢?

我先说“树”,树之繁盛,要靠地道,地有道,则树繁茂。政施的 好不好,你的治国理政进⾏的是否好呢,要看⼈道。政好不好,要看⼈民支不支持。树好不好,要看地支不支持。你明白了“⼈道敏政, 地道敏树。”这也正好印证了前面的“⼈亡政息”。“夫政也者,蒲卢 也。”这句话就更为重要。孔⼦说别把政治太当回事了,别把你的施政太当回事了。其实施政就是个野草,你的施政好不好,就像野草长得茂盛不茂盛。

所以后边的话就跟上来了。“故为政在⼈,”就是你施政做的好不 好呢,其实不在“政”,政好不好都没用。你说你学的是西⽅新自由主 义这套先进的⽂明的制度,⾏不⾏?有些地⽅你用就⾏,有些地⽅就 不⾏,它有个⽔⼟不服的问题。所以为政在⼈,看你的⼈民⽽不在 “政”本身,这是非常重要的。到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为政在⼈,所以为政不在政。你说你的法律制度有多好,你的政策有多好, 没用,要在⼈。

那么如何获得⼈民群众支持呢?如何取⼈呢?他说“取⼈以身”, 取⼈要靠你自⼰。因为孔⼦是定公的好朋友,所以哀公在孔⼦面前应 是侄。虽然是君臣之礼,但是应有辈份上的区隔。所以孔⼦有教训的 含义。“取⼈以⾝,修⾝以道,修道以仁。”这⼏个词是⼤问题,⼋百 年的⼤问题。“取⼈以身”这个容易理解,你能不能得到⼈民群众支 持,要看你自⼰做的怎样。“修身以道”就非常难理解了。

何为修身?其实《中庸》⼀直在谈修身。何为修身?我问你向上 修还是向下修,向前修还是向后修,向左修还是向右修?怎么修身 呢?为什么要以道?孔⼦说的是⼈呐你要将你自⼰特别的身份,因为 你是王宫贵族,修身向下修,修身和⼈民群众在⼀起,才能够得到你 需要的⼈民群众的支持。

你整天跟你的家族、贵族们混在⼀起向上修,远离了、脱离了⼈ 道。“⼈道敏政”你修身不以⼈道修身,你必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那么你还想有所作为吗?“⼈道敏政”,那你的“政”就做不好。所以“修 身以道,修道以仁。”“仁”是什么?“修道以仁”就是你修这个⼈道,靠 的是⼀个仁字。那什么是仁呢?后边这段解释我就想捶朱熹,我不能 骂他,朱熹就在这⼉翻译的出了严重问题。

“仁者,⼈也,亲亲为⼤。”什么叫仁者,⼈也?就是仁者爱⼈。

仁的意思就是让你爱你的⼈民。什么叫亲亲为⼤?你亲你的⽗母,所 以你就是仁者了吗?错了。亲亲为⼤的意思是,就像是爱⽗母那么样 的去爱,像爱你的⾄亲⼀样爱你的⼈民。后边是“义者,宜也,尊贤 为⼤。”什么叫义?就是合适。

仁义的义,说的是适当、正确。那么什么叫义?尊贤为⼤。翻译 成⼈话就是你不能以你的贵族身份,王的身份,在⾎统、家族、传统 里边绕圈圈,必须是以贤者为⼤,尊贤。第⼀句话,让你亲⺠,第⼆ 句话让你尊贤。再往下⾛,“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也。”为什 么朱熹全部翻错?原因就是在这个地⽅!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也。”,他们认为,杀和等都是分 别,亲亲要有分别,尊贤要有等级,所以才有理,秩序才能出来。我 其实用很想用脏话骂⼀下⼦,800年了!

之杀、之等说的是极处。当你像爱⾄亲⼀样爱⼈民,当你像尊重 你最尊重的⼈那样去礼贤、去接纳贤良之⼈,礼所⽣也,秩序就有 了。法律、制度和政策就出来了,礼所⽣也。爱⼈民,尊重贤良⼈。 爱民尊贤才能够有好的制度产⽣。那才是政啊!他不是说你回去好好 孝敬你⽗母,把你们家全分成等级,然后你把你认识的⼈才分成等 级,然后秩序就出来了,怎么这么……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治矣。”老百姓都在底层,在下 位。不获乎上是没有得到你的眷顾,你的关怀,你的恩典。民不可 得,你怎么能得到老百姓呢?老百姓怎么会热爱你,跟随你,追随你 造反削藩呢?民不可得⽽治矣。民不可得,更加没有办法完成政改, 削个屁的藩。“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治矣。”所以你理解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也。”

这⼀段朱熹的翻译,时间不够我就不给你念了。然后800年来全是胡说⼋道,你回家孝顺⽗母,你把身边的⼈才分了等级,你觉得天 下事就成了?所以⼤家瞧不上孔⼦。后来哀公问另外⼀个⼈,孔⼦这 个⼈怎么样?他就说孔⼦说的不对。然后主席也说孔孟教书还⾏,做 事不⾏。⼀会⼉我讲教员的看法。哎!我讲到这⼉我会⾎往上涌,感 慨万千!

“故君⼦,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 可以不知⼈;思知⼈,不可以不知天。”你听我念就知道孔⼦真的很 急,他用了四个不可以说哀公,⼀个老者教训⼦侄的⼝吻。君⼦怎么 可以不修身呢?你装什么装?还是王,还是贵族,还是向上修,向右 修,不⾏的!你要向下修,向左修,修你的身跟⼈民⾛到⼀块⼉去!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这句话,你想爱你的⼈民,必须像爱亲⼈⼀样的去爱他们。

你如果像爱⽗母⼀样的爱天下的黎民,我刚才用说“⼈”是⼈民, 这样说可能不准确,因为孔⼦的本意的⼈是everybody,就是所有⼈。这里⼈包括了民、贵族,他后边是会用民这个词。但是此处的⼈ 既包含⼈民,也包含贵族,全部包含。“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你 如果想像孝敬⽗母⼀样的去爱你的⼈民,你必须要了解他们。你如果 要了解你的⼈民。“思知⼈,不可以不知天。”,你必须知道他们所处 的环境。

这四个不可以,被朱熹和所有的⽂学家们翻译得⼀塌糊涂。说来说去,就是那点孝顺,孔⼦想跟你在这⼉讲孝顺吗?哀公在问政。孔⼦第⼀段极为重要,有⼏句话牢牢记取。⽂武之政,布在⽅策。⽂王 和武王的政治写在碑上,写在⽵简上,但写了没用。因为他们⼀旦失 去了⼈民,你就刻在那⼉,它还在,也没有⼈当回事了。所以他说政 治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为政在⼈是本⽂的眼。为政在⼈,要获得⼈民的⼼。获得了⼈民的⼼,怎么办?比如说削藩,有了民⼼你就可以向外 扩张了;你就可以带领鲁国⼈民去开疆拓⼟了,你就可以获得军权了 嘛;获得了财权、军权之后,削藩不就是举⼿之劳吗?我讲过汉武 帝,讲过卫绾,讲过桑弘⽺,削藩之策在68岁的孔⼦看来其实并不 难,只是68岁的孔⼦已经⽆能为⼒了。

下边呢孔⼦解释了,其实孔⼦这篇⽂章,老实说。⽑主席的老师 袁⼤胡⼦(袁吉六)在⽑主席17岁之前,教⽑主席四书五经,我觉得 袁⼤胡⼦可能没读懂。教⽑泽东四书五经,⽑泽东⼀定读过中庸,但 是⽑泽东⼼里的榜样是周⽂王、周武王,是⽂、武。那么儒家是谁发 明的?我第⼀堂课就讲了那四个字,允执厥中。

儒家最核⼼的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最早记载是尧交给舜的,允执厥中;舜交给禹,禹笨听不懂,后来又加了三句话。⼈⼼惟危,道⼼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尧舜禹之后,⽂王在教武王,再次在 保训简,我上次讲清华简讲了中庸之道。他们讲的就是儒家,他们就 是儒家的创始⼈,他们不仅创立了儒家的根本的原则和理论,他们也 因此⽽开疆拓⼟建功立业。

⽽孔⼦孔孟他们是将尧舜禹⽂王武王的整个的体系做了整理,形 成了儒家经典。他们的确没有能⼒称王称霸开疆拓⼟,所以⽑主席说 儒家只能说不能做,法家还能⼲点事情,主要是指秦始皇商鞅。⽑泽 东内⼼深处的底⼦是儒家的,他确实很像周⽂王和周武王,他是⽂王 武王⼆⼈合⼀的,千古难遇的圣⼈。他虽然批评过孔孟,但不代表我 们今天学的孔孟之道、中庸是有问题的。

问题不在中庸本身,⽽在于理解它的⼈。2500年了,这样的错不 能原谅。其实说的非常清楚。⼈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 也。政就是个野草,你折腾野草⼲什么?为政不在政在⼈,取⼈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我觉得孔⼦说的非常清楚,好吧反正还有我们,我们必须把所有错的东西管他错800年还是错2500年,必须给 他翻过来。

孔⼦跟哀公这番话,⼦思肯定不在现场,因为孔⼦死的时候,他 才五岁,那会⼉我估计⼦思尚未出⽣,或者是还很小。我相信,曾参 也未必在现场,因为孔⼦死的时候,曾参27岁。因为我觉得这个可能 是颜回记录下来的,因为后来哀公射杀了麒麟之后颜回就死了,所以 孔⼦感到非常的痛苦。当然有可能曾参参与记录和整理。这里边我在 说什么?

就是孔⼦问政,如果我是哀公,听孔⼦说的这么复杂,我也受不 了。我给你们讲,我就把它变成五三九,他要五达道、三达德、九达 经,你听听你这么跟哀公讲哀公睡都睡着了,他怎么去做呢?他做不 了。⼀会⼉我们讲⼀下如川公问我,我会怎么教他,如川普问政该怎 么削藩?我们怎么教他?好,我先把今天的这第⼀个部分讲完了,然 后我们再说点有趣的事情。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之者三。曰君臣也,⽗⼦也,夫妇也, 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就是你要达道这五个道就很重要,所以你要 知道君臣之道、⽗⼦之道、⽗母之道、昆弟之道、朋友之道。君臣之 道有个忠字,⽗⼦之道有个孝字,夫妇之道有个和字,昆弟之道有个 悌字,朋友之道要讲⼀个信字。所以他说达道有五,要五达道。后来 孟⼦把它称之为五伦。你说你好好的讲政治,你绕这么⼤个圈⼦。

我能理解孔⼦的意思,孔⼦的意思就是⼈道嘛,你得先从这五道 开始做到。“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个⼈要和⼈接触,要和⼈交 往,要学会跟⼈相处,这五条你都必须得处理好,君臣、⽗⼦、夫 妇、昆弟、朋友。你如果这五条你都做不好,那你就跟⼈民群众没法 相处,你要做榜样,所以君臣之间、⽗⼦之间、夫妇之间、昆弟之间、朋友之间,五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基本,基本要做到的东西,你要以身作则,先把它做到。然后呢,怎么才能做到五达道呢? 所以就有三达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你说这个孔夫⼦,这老夫⼦,五达道,还要三达德,三达德说的 对不对?非常的对,对我们很有用,我们必须学会五达道三达德,知 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什么叫达德呢?就是奋⼒⽽⾏道谓之德。 后边,我不知道是不是他跟哀公这样说的,还是后边学⽣加的,所以 我老觉得这后边有点意思。“所以⾏之者⼀也”,就是知仁勇这三件事 做起来,其实是要统⼀起来,就是你知道了就能仁,这能仁了就能 勇,要统⼀起来。然后他开始解释。

这后边又是成语,或⽣⽽知之,这个我以前聊过,有些⼈天⽣就 什么都知道。“或⽣⽽知之,或学⽽知之。”就是⼀等⼈才⽣下来就什 么都知道;或学⽽知之,第⼆等⼈才学了也知道;“或困⽽知之”,或 者是你遇到挫折了,你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没有五达道没有三达 德,所以我就不知道跟⼈相处。我家里兄弟姐妹处的⼀塌糊涂,你看 三桓搞得像仇家似的,自⼰跟孩⼦跟家里⼈搞的仇家似的,跟⼈民就 更处不好了。所以就困⽽知之,困到现在,那孔⼦说我教给你,这下 你知道了吧?“及其知之”,等你知道了,“⼀也”,其实还是⼀回事, 都是⼀样的。“或安⽽⾏之。”

安⽽⾏之,是在平稳的状况下把这件事情落实⾏动;“或利⽽⾏ 之”,或者是因为有好处,你把它做了;“或勉强⽽⾏之”,你真的不 想做,不想智仁勇,但为了远⼤的理想和目标,你勉强把它做到了。 “及其成功,⼀也。”这第⼆段是不是孔⼦原意呢?我不知道。但这第⼆段确实产⽣了⼀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知⾏合⼀。他⼀共用了三 个“⼀也”,就是他谈到“知、仁、勇”的时候用了三个“⼀也”。

五达道,三达德。为什么孔⼦在讲第⼀段为政在⼈的时候,非要讲这“五达道,三达德”?因为他说:取⼈以⾝。取⼈以身就是你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怎么做?要从根上开始。根上就是君臣、⽗⼦、夫 妇、昆弟、朋友之交,你要是这个都做不了,你得不到老百姓的⼼。 所以他说——取⼈以身必须五达道,三达德,⼀也。全部做到了,然 后就可以了。说到这⼉,照理说也就算把这个以⼈取身的事说清楚 了,但是孔⼦又加了⼀小段,这里边又是。

孔⼦说,“⼦曰,好学近乎知”。他为了怕你不知道什么叫“知”, 再解释⼀下“知、仁、勇”。好学近乎知,就是你要想真的知道,你又 不是那么⽣⽽知之,那怎么办呢?你要好好学习,你可能就能稍微知 道⼀点。“⼒⾏近乎仁”,你要是不知道什么叫“仁”呢,请你坚决努⼒ 去做,你做了就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个就不解释了,⼤家都知 道,这个成语都熟悉,就是这⼉来的。他要解释“知、仁、勇,三达 德”我觉得也勉强,就是你跟哀公讲这⼲什么呀?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你知道这三件事,你就知所以修 身。修身,你知道你有了“知、仁、勇”,你就应该往下修身,知所以 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当你往下修身的时候,去俯 察、去接近、去体会你的⼈民,你就知道怎么去治理,治理⼈民了, 治⼈。当然这个“⼈”我刚才说了,包括所有⼈,其中有⼈民,也有贵 族,也有兄弟姐妹,什么都包含了——这个“⼈”。你知道修身,你就 知道怎么治⼈了。

“知所以治⼈,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你如果知道怎样治⼈ 了,你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对整个这三段的解释,我基本 上把朱熹的解释全翻了,当然后边这些解释他没有错,什么君臣⽗⼦,这个就是“五达道三达德”⼤体上,他们的翻译是对的,但第⼀段 全错了。所以后边的解释你会觉得很奇怪——他问政,你说什么呢?

其实他是想说取⼈以身这个道理——你的身怎么办?怎么修⾝?就是

“五达道三达德”。

⽽他又是把这个东西放到非常初始阶段,就像教育⼀个 8 岁的孩⼦。你这样跟哀公。所以哀公后来跑到越王那想做⼥婿,跟你这么教 育⽅法有问题。你这“五达道、三达德、九达经”,哀公他怎么能做好 呢?他就肯定想去做⼥婿,那个简单⼀点,抄近道就想把三桓专鲁的 事办了。好,我加⼀点的小插曲,我看⼀下我有漏没有。仁者,⼈ 也,亲亲为⼤,义者,宜也,尊贤为⼤,⼈民⾄上。对,它第⼀段重 点说的是⼈民⾄上,⼈才优先。

有⼀点漏,就是对“礼”的解释,“克⼰复礼”的“礼”,⼀般意义是 指秩序,但孔⼦说的这个“礼”包含了风⽓。礼怎么才能有呢?当你⼈ 民⾄上,⼈才优先,就有了新的风⽓、新的秩序,这时候你就可以做 事了。“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治”就是底层⼈民,获得了你的 关爱,他们就会跟着你⼀块流⾎牺牲都不怕。就像教员那样,他就是 取⼈以身,⼈民愿意跟着他打天下,愿意跟着他吃苦,愿意跟着他承 受⼀切的苦难困难。

讲这堂课,我就想到了,我原来咱们讲削藩成功的案例就是汉武 帝。汉武帝碰见这个事情,他会怎么跟哀公说?他会说:你千万不要 听贾谊的《治安策》,你也不能听晁错的《削藩策》,这都不成。你 得学卫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得想办法用新的学说把执政权, 把官吏清理⼀遍,其实是罢黜百官独尊汉武。你必须要把这个事情做 利索了,这是削藩的前提。

其次,你就必须得有个桑弘⽺这样的⼈把财权和军权全部拿回 来,首先是财权。三桓,就是因为他们三家分鲁,把鲁国分成三块, 税收你拿不到,你自⼰管理的⼈民和⼟地非常的有限。你要想办法集 中⼀部分的财⼒,那么怎么拿到兵权呢?你得告诉他们开疆拓⼟,跟汉武帝是我要打匈奴,所以拿到了财权。桑弘⽺是三个办法——铸币税、中央铸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还是把财权拿到⼿,然后武装⼀支⽆敌的军队,把匈奴赶出⼤漠,都打到贝加尔湖去了。

然后回来,推恩令,⼀举⼿,⼀投⾜,轻轻松松的,就削了藩, 就治了三桓。孔夫⼦当时是不是这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夫⼦你教他五达道三达德九达经,这个当然了,获得民⼼是必须的,获 得老百姓的支持是必须的。但你靠这个五达道三达德九达经,你就想 把三桓平了,是做不到的。

当年孔⼦48岁做⼤司寇的时候这事⼉就没办成,我估计那会⼉孔⼦难道不知道五达道三达德九达经吗?好,我们回来说当下。老川也 遇到了削藩的问题,他说的是 deep state,深层政府,其实是藩。削 藩、均田、下长安,老川成立了效率委员会来削藩,这个效率委员会 看上去有点像贾谊的《治安策》,或者是晁错的《削藩策》,总之不 太像卫绾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太像桑弘⽺那⼀套东西。你这 样玩呢,可能就会出状况。

但今日之川普78岁,马斯克也不年轻,他们有⾜够的社会阅历, 对社会的认识也有深度。我猜,我猜,我猜猜。所以,特朗普上任之 后的最主要的事情,他既不是削藩,也不是跟中国打贸易战,他最主 要的事情是打伊朗。动伊朗,开疆拓⼟的事⼉。⼀旦动伊朗,⽯油价 格暴涨可能会涨到150、200,只要波斯湾封掉150是肯定的,按照特 朗普的性格,他⼀定会把它炒到极⾼到200。

油到200,美国的军⼯集团和美国的⽯化产业、传统产业,那都⾼兴死了,那个时候油车也没问题了,就是整个的美国的⼯业,只要 是把油价打到200美元,美国就捣过这⼝⽓了,所有支持川普的⼈, 和不支持川普的⼈,主要是军⼯集团,和传统产业,都会非常感激 他、追随他。你要打这⼀仗,还有⼀个⼈很⾼兴,那个⼈就是普⼤帝,普京,如果⽯油到200美元,俄罗斯就活了。谁完蛋了呢?是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疼不疼呢?⽯油到200美元,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能要上到非常之⾼。

我们的估算,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上到20%或者是25%,因为油⼀ 涨粮就涨,所以通货膨胀肯定会起个20%到25%。但我国新能源⾛的 比较快,我们可以用煤发电来替代⼀部分的⽯油天然⽓需求,在特定 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替代。另外我们跟俄罗斯是长约,就算是波斯湾 封掉,我们只是贵⼀点,但不会出现严重问题,况且我国现在有120 天的战略储备。但整个过程会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剧烈的变动甚⾄出现 重组,整个的产业链重组,产业⽣态的剧烈变动会出现,对川普、普 京都极为有利。

办完这件事,就能回过头来削藩了吗?还是不⾏,还得办⼀件更⼤的事⼉。我以下的话纯属做梦,纯属胡⾔乱语,听完就算。翻过⼿ 来,应该是挥军南下,占领墨西哥,对墨西哥实施⼗年军管,然后迅 速在墨西哥在三年不超过五年之内完成墨西哥的⼯业化,将中低端制 造业,特别是日韩台的⼯业全部搬往墨西哥,形成美国崭新的、完整 的产业链和新的内循环的产业⽣态。

那么他打墨西哥,中俄会同意吗?特朗普是⼀个很会做交易的⼈,你把⼆⽑送给⼤⽑,⼤⽑就不管你了,你把湾湾送给熊猫,熊猫 也不管你了。上三常各吃各的,好好消化,可能会有⼀段和平时期。 并且如特朗普这两件事⼲的连贯⽽漂亮,可以奠定在美国的历史地 位,并且可以由于美元资本的南下,美军的南下,和新的产业的迅速 发展,整个的美国变成多了⼀个州,它可能叫墨西哥特区,多了⼀个 州之后,开疆拓⼟嘛。

特朗普不但可以回首解决所有美国的问题,⽽且可以修改宪法再⼲两届学下罗斯福。因为你如果能做到如此伟⼤的帝王,如此伟⼤的领导,那其实削藩均田的事情,你就可以把它全部做完了。如你不能这样做,你低着头闷在美国玩《治安策》、《削藩策》,情形恐怕比 哀公好不了多少。其实,面对历史我们看了看,⼏千年历史,都是削 藩这件事。

不管是鲁国碰到的三桓问题,也不管是汉武帝碰到了吴楚联军的 问题,也不管是最后⼤唐安史之乱,都是个削藩的问题,今天的美国 也是个削藩。当然我今天不讨论我们自⼰的问题,我只是想,如果能 真正做到,那真的是了不起的⼀代英主。因为我们刚好赶上了千年不 遇的⼀个了不起的⼈物⽑泽东,⽑泽东他不仅有孔孟之儒的中庸之 道,他甚⾄是直追尧舜,直追⽂武。

⽑泽东在知、仁、勇这三个字上做的是极好的,知是好学,仁是⼒⾏,勇是知耻,这个是修身治⼈治国的三个基本功。在这个达三德 上,⽑泽东做的极好,不是⼀般的好,是极好。你知道我们中国⼈是 这样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所有中国⼈内⼼深处的东 西。不达五道,不达三德,如何修身,不能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 国,如何平天下?所以你知道今天我讲《哀公问政》要讲的核⼼内容 了吧。

其实孔⼦在讲这⼀段,五达道三达德九达经这个事情弄的过细过 复杂。当然我们作为学习,这是必须做的,其中他非常严厉的说的四 个不可以,要求他尊重自然法则、自然伦理,要求哀公、像教育⼉⼦ 这样的,要求他能够获得⼈民并且治国平天下。当然了,我今天讲完 了,孔⼦死了之后哀公非常难过,写了长⽂来纪念孔⼦,就是孔⼦未 能帮他的忙,他很想让孔⼦出将⼊相的,但是孔⼦最后太老了,帮不 了忙。

但⽆论如何,请⼤家都要好好的将这⼀千字读熟了背下来,特别 是第⼀段。这个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也是我们做⼈的根本,也是我们在机构⼯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孩⼦的根本。我可能今天聊这个的时候串的稍微多⼀点,也有可能情绪略为激动,但我觉得你必须这样 才能把它读明白,另外我们读⼀件事情是为了映照当下。我刚才说的 关于美国的事川普的事情,我只是随便说,⼤家听⼀耳朵就⾏了,这 不是我的预判,也不是我的看法。

好吧,之⼀就讲这么多,然后我们再去讲之⼆之三,因为今天讲 了达五道达三德,后边还有个九经,九经非常复杂,但是那个九经非 常重要,然后我们有时间再去慢慢的聊。好,今天就说这么多,祝⼤ 家周末快乐。明天下午三点有空我们谈⼏句市场,没空就算了,因为 这两天稍微忙⼀点⼉。好,就这样。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