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中庸第十九讲:致曲、前知、自成章

2025-01-18





2025-1-18

287 中庸十九:致曲、前知、自成章⼤家好!今天是正式课中庸的第⼗九讲第23章《致曲章》、第24 章《前知章》和第25章《自成章》。我很⾼兴!因为这今天这堂课我 真的是按耐不住我对⼦思的热爱与钦佩,了不起的⼦思!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天就是春节了。甲辰年再有⼗天就结束进⼊⼄巳,“⾰卦”就开始了。显然甲辰年和⼄巳年交会的这个地⽅真的 是很热闹!也真的很有趣!我们在新的⼀年里的正式课要讲《中庸》 的第⼗九讲,这第⼗九讲极其重要!

为什么第⼗九讲极其重要呢?今天开讲之前我要再⼀次批评⼀下 朱熹同学,这位老夫⼦⼏乎被捧上神坛成为圣⼈,但读了他的《中 庸》的注解,我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失望,甚⾄是⼀种极端的愤怒!我 跟⼤家说过为了准备这堂课,我收集了所有能搜集到的香港的、台湾 的和中国⼤陆的,关于《中庸》的解说的⼀些书籍和资料,真的是失 望乃⾄于绝望,最后是愤怒!

也由此我从内⼼深处更加热爱崇拜⼦思,⼦思真是⼀个好老师! 我们今天第⼗九讲第23章《致曲章》、第24章《前知章》、第25章《自 成章》连演讲三章。原来定的是⼆⼗四堂课,不得已稍微压缩⼀些、 紧张⼀些,但我想该说的该讲的部分都会讲到了,只是课结束之后⼤ 家对照录音和对照⽂字版本(将来可能会有书籍出版)要反复听、反 复看,才⾏。

⼀、它是阳明⼼学的基础为什么《致曲章》《前知章》和《自成章》这三章如此的重要! 因为这三章是阳明⼼学的基础,在我们的历史长河里面,可能是韩昌 黎和王阳明两个⼈真的读懂了《中庸》。请允许我稍微的骄傲⼀下⼦或者稍微的有点不自量⼒,在书的体系上和互联⽹体系上,当代的学者里边读懂《中庸》的⼈到今天未曾遇到⼀个!也许有读懂的没有写 书或者是没有在互联⽹上做表述,可能真的也有只是默默的懂了⽽已 但未必⾔说,所以我们看到的东西都问题极⼤!

1、阳明⻰场悟道恰恰是这三章,阳明的⼼学得以成立。我在想王阳明“龙场悟 道”,恰恰是暗合了这三章,因为阳明到龙场之后要完成两个面对。

⼀个是面对荒蛮的⼤自然,真的要面对天地了。离开京城、离开温暖 舒适的浙江来到荒蛮的贵州,面对⼤自然、面对天地、面对天理,他 不得已将自性超越习性⽽接近天性。

第⼆个面对,他必须面对经过⼏乎20年的苦读形成的“世界观、

⼈⽣观、价值观”——三观全部分碎,他以为美的、以为好的东西在 这个地⽅不成立!他从当朝的六品被贬到县城的⼀个邮电所当小所 长,那个小所长是饥寒交迫!所以他必须得重新审视这三观——世界 观、⼈⽣观和价值观。审视完了以后他发现了什么呢?

审视完了以后他除了重新看到了“天理”,他也看到了“⼈伦”,虽然龙场周围是我们所说的南蛮,但那就是⼈民,他看到了。两个面对

——面对天理、面对⼈伦,他终于看到了最真实的东西,所以“悟 道”!从此⾛上了⼈⽣的另外⼀条道路!灾难、苦难对王阳明来讲, 恰恰成为他悟道成功的康庄⼤道。

2、⽑泽东井冈⼭悟道第⼆个。重要的⼈是⽑泽东,⽑泽东“悟道”应在井冈⼭。他看到 了什么?他看到了我们党的历届领导同志,有些⼈亲近的是国民党, 有的⼈是对苏联的崇拜,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种习性。当⼤⾰命失 败、当共产党被国民党⼤规模杀戮,⽑泽东开始重新审视天理与⼈ 伦,他找到了真理,他找到了奇点,从此开始了改变⼈⽣的历史进 程。

⼆、致曲章好!我们进⼊今天的第⼀个部分第23章《致曲章》:“其次致 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 化。唯天下⾄诚为能化。”

⼀开篇朱老先⽣就胡说⼋道!“其次致曲”,他说其次是⼈的阶 级!他说你根本不是圣⼈,你根本接触不了天道,你理解不了天道, 所以你要在具体的。“曲”这个字被他理解成为偏颇,在具体的事物之 中。“曲”是这个意思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啊!⼦思不是这样的意 思!

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这段话跟上⼀章是有接续关系的。就是当你诚明之后,你要⼲什 么?诚明之后,你要做的事情。第⼀,你必须完成诚明的过程,要悟 到天道,要悟道中庸之道。其次你要做什么呢?要“致曲”。“曲”的古⽂意思非常有趣。它是回到复杂的现实中去取得,复杂的现实当中 去,去⼲什么?所以“其次致曲”我翻译为:当你完成诚明之后,就必 须躬身⼊局了。要躬身⼊局,要“致曲”回到伟⼤的社会实践当中去。 “其次致曲”是让你诚明之后,立刻回到伟⼤的实践当中去,回到现实 中去。

“曲能有诚”在伟⼤的实践中才能证明你的诚明,“有诚”。“有”不 是“⾄诚”,是“曲能有诚”。“有诚”了,证明你掌握了中庸之道。“其次 致曲,曲能有诚”,是鼓励你回到⽕热的⽣活中,伟⼤的实践中躬身⼊局,让你⼊世!

2、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诚则形”在伟⼤的实践中,你掌握的中庸之道,才能发现它的效 用,有“形”有效果。“形则著”当效果显现出来,“著”显现出来。显现 出来之后就会形成⼀种样式,⼀种规范、⼀种模式。“明”让⼤家知道,原来中庸之道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著则明,明则动”什么叫“明则动”呢?当它的效果如此的显著,它就会形 成对社会⼴谱性的号召。⼤家都来跟随你⼀起⾏动,朝着⼀个⽅向去 努⼒。

⽑泽东上井冈⼭点燃了武装割据的第⼀把⽕。虽是星星之⽕,但 是它效果出来了,显现出它的效果了——“明”。当它成为⼀种历史的 经验,整个的全中国遍地开始农村暴动,武装割据。“明则动,动则 变”整个的武装暴动的割的过程中,形成了⼤的社会的变⾰,历史的 变迁形成了新的潮流。

3、唯天下⾄诚为能化。

它变的目的是什么?“唯天下⾄诚为能化”化育共⽣,化是⽣的意 思。变的目的是集合天地之力,化育共生,创造新的生命、新的国 家、新的时代。“唯天下⾄诚为能化”怎么是朱老先⽣说的,你是⼆等⼈,所以你没办法像圣⼈这样的直达天道,所以你要在曲径通幽的地⽅,去慢慢的学习寻找。在曲中也能找到中庸之道。“诚则形”他说你 只要是很认真,这个“诚”不是。这个“诚”是中庸之道,在实践中运用 之后所表达出来的形态、效果、现象,那叫“形”。

我给⼤家念⼀遍。“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 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诚为能化。”铿锵有⼒,

⼦思说的非常清楚。但我知道2500年以来的⼈为什么这样。为什么朱⼦要改,因为他认为普通⼈是不可以达天道的,他才⾏。阳明⾏吗? 润之⾏吗?小平⾏吗?只有他⾏!他认为他背了⼏句话便掌握了真 理。

⾄宋以后,科举考试都变成这个德性。他们不主张学⼦躬身⼊ 局,回到伟⼤的社会实践中去,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印证理 论。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的进⾏归纳推理,来逐次、渐次的重返天 道。这个“致曲章”非常重要,我们每⼀个⼈在进⾏理论学习之后,掌握了⼯具之后,都必须立刻回到实践中去,反复的锤炼。若王阳明不是经历九死⼀⽣,在龙场战⽕和提升,怎么能悟道?

在这我多说两句。我们儒家,真正的儒家,不尚空谈,不崇尚空 谈。不是天天让你说仁义礼智信,不是。要躬身⼊局。要在实践中印 证。“曲能有诚”,因为“曲能有诚”所以你在实践中才能“诚则形,形则 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诚为能化。”为什 么我们那么多的学者专家会失败?因为他们不愿意躬身⼊局,不愿意 “致曲”他们不需要“曲”来证明。“曲能有诚”——《实践论》不需要。

所以我们经历了近20年,理论上的弯曲或者是理论上的晦暗,⽽ 不能达成实践上的伟⼤突破。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些学者和专家, 我们的书⽣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真理,他们不愿意两个面对,他们 也不愿意实事求是。所以没有能够达到“唯天下⾄诚为能化”不能化育 共⽣。所以才导致经济出现了今天这样⼦的状态。不能化嘛;不愿 “致曲”,不能化。

三、前知章好,我们先往下⾛。第⼆⼗四章《先知》章。“⾄诚之道,可以 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动乎 四体。福祸将⾄,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诚如神。”

1、思考的已然、应然、必然、未然我简单说⼏句吧。讲“前知”,我想回到哲学层面,因为“知”这个 东西涉及到哲学层面,也涉及到目前AI⼈⼯智能的急速发展。在我们 的思考过程中,经历了四个东西,现在AI⼈⼯智能也是由这四个⽅向 在往前推。第⼀个部分,马斯克前天说现在的AI⼈⼯智能已经完成了 第⼀个部分,什么叫第⼀个部分?我将⼈应该了解的部分分成四个 然,第⼀个然叫已然,就是已然发⽣的事情。它包含了所有的已知的 知识、事件、⼈物、结果,已然发⽣的。现在AI⼈⼯智能将已然的那么⼤量的知识⼤体上已经输进去了,机器已经开始有了这个东西了,

所以你问已然的东西,AI会迅速的回答你。

第⼆个部分是应然,就是还没发⽣,但是应该去哪里,应然。比 如说吧,已然,在过去的⼗多年里,⼈民币汇率从6.1贬到7.37,这是 已然。应然是什么呢?因为⼈民币购买⼒与美元⾄少是1:3,甚⾄远 远⾼于1:3的,这是应然。第三个部分是必然,必然是违反了应然,

⽽可能必须要发⽣的事情。比如说,可能下个星期或者是这个月⼈民 币会贬到7.5,这就叫必然。已然、应然、必然,最后⼀个是未然。 百年……

现在AI⼈⼯智能已经知道了已然,现在正在迅速的冲向应然。因 为你设计的好的话,因为AI⼈⼯智能是多项选择,它会选择⼀个最优 解,应该是这样是最好的,应然。但由于⼈性的⿊暗,它还能计算 出,可能有⼀个不是最优解,但是必然发⽣的事情,就是必然。你说 战争是最佳选择吗?但是必然会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应然,应该 是什么样呢?应该是通过俄罗斯与德国为首的欧盟达成某种关于乌克 兰处理的协议,但由于世界地缘政治不是这样⾛的,所以应然没有发⽣,发⽣了必然。那么未然是什么?就是将来⼀个出路和⾛向。

现在AI⼈⼯智能已然已经过了,应然正在迅速疾进,这个就很厉 害了。如果我们知道我国的经济结构,或者我国的财政,比如直接税 立法,或者是⼈民币发⾏立法应该怎么做,AI⼈⼯智能会告诉你应该 怎么做,有可能我们会避免⼀些问题发⽣,就是在应然这个层面解决 好的话,那个必然的可能性降低。当然对未然的事情,需要⼤量的知 识和天才的思考,未然。当然AI⼈⼯智能确实很厉害,有可能得四然 它都可能会超越⼈类,达到⼀个极为恐怖的程度。好吧,我为什么要 讲四然呢?

2、⾄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因为⼦思老师让我们前知,所以有了《前知章》。前知的意思就 是你掌握了中庸之道,⾄诚之道,你就可以前知。(我老把前知和先 知混为⼀谈,其实先知就能前知,因为先知掌握了中庸之道,就可以 前知了)。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段话很有 意思,因为他已经成为成语。

什么叫祯祥?这个我也要反对朱⼦的注解的问题,他们说祯祥是⼀种祥兆,不是。忠贞的贞加⼀个衣字,是指忠贞之⼠,祥是显现, 忠贞之⼠显现就叫必有祯祥。国家将兴的时候,忠贞之⼠就必然显 现,⽽且是显贵,这个时候这个国家就没有问题了。忠贞之⼠显现⽽ 显贵,国家将兴。如果忠贞之⼠没了,那么国家的问题就变得非常之⼤了。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忠贞之⼠?

掌握中庸之道、⾄诚之道的⼈,致曲之后,躬身⼊局之后,这个 时候国家就要兴旺起来了。忠贞之⼠,掌握中庸之道的⼈显现显贵, 国家就要兴旺发达了。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何为妖?在我们古代, 妖是指⼀种非常鲜艳的,就是异化、异变了的⼀种妖冶的植物,它代 表的是邪恶之⼠。

孽就是滋⽣,当社会上⼤量滋⽣邪恶之⼠,邪恶之⼠不但⼤量滋⽣,⽽且能够得势,能够获得崇⾼的地位,立法权、⾏政权、司法 权,还能获得资本的掌控权的时候,国家将亡。邪恶之⼠得势,就是 必有妖孽。有这种现象出⽣,就是邪恶之⼠⼤量滋长,并且获得了权 势,那么国家就要亡了。⾄诚之道,可以前知,就是有⾄诚的⼈、掌 握中庸之道的⼈,就可以提前预见到了。

3、⻅乎蓍⻳,动乎四体。

后边的翻译就更离谱,见乎蓍⻳,动乎四体。什么叫蓍⻳?难道⾄诚之⼠要靠占⼘吗?当然不是。蓍是⼀种非常柔韧,就是已经⼲透的柔韧的草。为什么用蓍?因为古代没有纸,⽵片太难处理。我不知道你们见过蓍草没有,蓍⼲了以后不像⼀般的树叶⼦很脆,容易粉 碎,它不粉碎,它很柔韧,它可以书写。⻳可以刻。所以在2500年之 前没有那么多的绢,也没有纸的时候,蓍⻳(应用较⼴)。

通常,⼀般的书信往来是用蓍,已经确认颁布的法律会写在⻳ 上。如你能够查到夏商周的夏之前,其实蓍⻳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算 卦的。见乎蓍⻳,什么意思?如果有祯祥,或者是有妖孽,你在⽂书 当中、在立法当中就能见到。它见乎蓍⻳。动乎四体,为什么是四 体?难道是⼀双⼿⼀双脚吗?动乎四体吗?别扯了,我不知道为什 么……

我们为什么有国体之称?其实国体细分,⼤体上在古代它是指立 法、⾏政、财经和军队四体。你在⽂书当中能看到他们会出现在动乎 四体,他们会在立法、⾏政、财经和军队的治理当中表达出来。妖孽 就在这⼉了,妖孽在立法、⾏政、财经和军队之中表达出来。如是祯 祥,⽂书中的⽂字表达。另外,具体落实在立法⾏为、⾏政⾏为、财 政⾏为、军队⾏为中,动乎四体。⼦思在说这个,不是让你去算卦, 说你⼀算卦,你看看别⼈的⾏为你就知道了,怎么可能?!

今天这两句话16个字依旧是振聋发聩。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 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动乎四体。难道不是吗?看⼀看,你 说老百姓的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祯祥啊,不是来自于妖孽。让老 百姓见乎蓍⻳,动乎四体呀,他就有信⼼了。

4、福祸将⾄,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诚如神。

阳明先⽣⼀介布衣可以把宁王灭掉。⽑泽东⼀介布衣,上井冈⼭。1927年上井冈⼭22年,22年为天下⾄诚为能化,解决问题了。中 庸之道就这么厉害,善必先知之,那些好的事情、那些光明的事情、 那些正确的事情、掌握中庸之道的⼈必先知之,必然先知道,不等这个事情发⽣就知道。不善,恶⾏,必先知之也先知道,所以我们才能预测未来,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没有掌握批判武器,没有武器批判。

我们也要做⼀下⾼老忠,做⼀些事情。24章的最后⼀句话,说的 非常好,故⾄诚如神,为什么能够像神⼀样的判断?因为我们懂什么 叫祯祥,什么叫妖孽,什么叫见乎蓍⻳,什么叫动乎四体,所以我们 就能看见,所以⾄诚如神。在这里,我请⼤家注意致曲和前知的关 系。躬身⼊局,你才能前知。你在⼭里边修⾏,你怎可前知?你躲在 莫斯科,你想指挥中国⾰命,指导中国⾰命能⾏吗?很扯。

四、⼩结那么,在讲中庸的时候,你觉得⼦思把前知第24章放在这个位置 上,放在致曲和自成之间,意思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让掌握⾄诚之道 的⼈要前知呢?要⾄诚如神呢?为什么要前知?这是⼀个巨⼤的问 题。因为你躬身⼊局是有目的的,你“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你打算⼲什么?

你要的是化育共⽣。在化育共⽣之前,请注意这段话:“诚则 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请注意这⼀段的 话,诚明尽性之后,赞天地之化育。可以参天地了,你这回可以了可 以⾛进实践中了,你离开了圣⼈的学堂,回归社会开始伟⼤的社会实 践,躬身⼊局致曲。你参天地是为了你吗?当然不是。

佛家怎么说?度我是罗汉,我自⼰觉悟了,是个罗汉。度众⽣者 佛,你准备渡众⽣的⼈才是佛啊。众⽣在哪里?将兴也是众⽣,将亡 也是众⽣。将兴众⽣喜悦,将亡众⽣苦难。善你要先知,不善你也要 先知道,你⾄诚如神之后,你打算怎么着?你要渡⼰渡⼈啊,圣⼈主 张让你⼊世修⾏,让你致曲,让你躬身⼊局,不仅仅是为了⼀个实事 求是。还要让你为⼈民服务。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择善固执,⽌于⾄善。其中非常 重要的部分在于亲民。亲民这个词是曾参用的,⽑泽东将它翻译为为⼈民服务更为贴切,更为具体也更为现实。好我们把这⼀段先过了。

我们全部讲完以后,我再回头做总结。

五、⾃成章第25章自成章。“诚者自成也,⽽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 诚⽆物。是故君⼦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 也。”我将自成章概述为阳明先⽣的话,知⾏合⼀致良知。

1、诚者⾃成也,⽽道⾃道也。

我讲中庸之道⼀直在讲诚者的含义。因为中庸之道,开篇的时候 就说了,什么是诚者,诚者天之道也。天道自成吗?这个自成的成, 成功的成是证明的意思。自成,是否你掌握了天道,掌握了中庸之 道,是你要自⼰来证明的哟。诚者自成也,不是你自⼰成为掌握天道 的⼈,不是。后边这个道,⽽道这个是中庸之道。自道也,必须在中 庸之道的实践中来完成中庸之道。⽽道自道也。

(我刚才讲课的时候是忘了看可能没按着。我讲哪⼉了?还是讲 自成和自道。)为什么要自我印证呢?为什么是自成章?诚者自成 也。你说你已经掌握了天道,你说你已经悟道了,你说你已经掌握了 中庸之道。那么谁知道,能掌握天道的⼈毕竟有限,谁来给你做证 明,谁来给你完成博⼠后的考试论证,论证会?没有,自成也。不是 让你自⼰说我已经成了。

是你拿出你的伟⼤实践,自成也,自证也。⽽道,自道也,依旧 是自证。你在实践中,《自成章》你在实践中完成伟⼤的认证。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为自成自道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标准”,这是⽑泽东《实践论》的非常重要的出发点。我其实并不知 道袁⼤胡⼦在⽑泽东小时候给他讲《四书五经》怎么讲的,但我看到⽑泽东少年时期,喜欢天地、喜欢社会活动的样⼦,我知道他明白自成自道的含义。多数同学未必懂“自成与自道”。

“自成自道”说的就是必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完成对真理的确 认,并且是知⾏合⼀。因为你知道了才能做好,做好了你终于“知 道”,知⾏合⼀,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成自道”。请⼤家牢 牢记住“自成自道”,因为这里边包含了两重含义:第⼀重含义,你必 须躬身⼊局,必须躬身⼊局,必须躬身⼊局。你不进⼊实践,你脱离 了实践,远离了实践,在书斋里边夸夸其谈,屁用都没有——既不能 他证,也不能自证。

第⼆重含义,⼊局之后要能“化”,为天下⾄诚为能化。要解决问 题,要解决问题啊。要解决问题怎么办?惟精惟⼀,允执厥中。它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在某些⼈的社会实践中是九死⼀⽣。我认为阳 明先⽣是整个⼤明出类拔萃的第⼀⼈,但他所经历的磨难和苦难也是 常⼈所不能及。教员的情况就更为惨烈了。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物。是故君⼦诚之为贵。

好,抓紧时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物”。这里谈到了物的 问题了,物是⼀个⼤问题。因为中庸之道,诚者天之道,物之始终。 说的不仅仅是物,身外皆为物,它包含了事,包含了物。它贯穿了事 物发展的全过程,诚者物之始终啊。⼀个掌握中庸之道的⼈,必然能 看见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它存在于事物的始终。

“不诚⽆物”。如果你没有掌握中庸之道,你没有看到天道,没有 掌握自然伦理、社会伦理、科学伦理,你就⽆法看到你身边事物的本 质与规律,“不诚⽆物”。你没有真实地进⼊到社会实践。请注意“诚 者,物之终始。不诚⽆物”。真正地掌握了中庸之道的⼈,才能看到 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没有掌握中庸之道,不诚,则⽆法见识到事 物发展的内在的本质与规律,所以不成⼀物。我也不批尽别的翻译。

“是故君⼦诚之为贵”。“诚之”这个词在前面我们讲课里边讲了。

诚者,天道也——诚之是天道用于社会实践,诚之是社会伦理。天道 是自然伦理,诚之是社会伦理与科学伦理,诚之。诚之为贵的意思就 是——所以君⼦还是要深⼊社会实践,获得真正的认清社会伦理与自 然伦理为贵,这才是最好的。“是故君⼦诚之”,回到社会伦理和自然 伦理的认知。回到伟⼤的社会实践中去发现真理、总结规律,形成对 天道、对中庸之道的自成的过程,诚者自成。

3、诚者,⾮⾃成⼰⽽已也,所以成物也。

后边这段话极其重要,“诚者,非自成⼰成⽽已也”。诚者,⼀个 掌握了中庸之道的⼈,⼀个掌握了天道的⼈,非自成⼰成。自成,这 章就叫《自成章》,就是我自⼰已经印证完成了,印证到我已经掌握 了中庸之道了。自成⼰⽽已也,你不能到了这⼉就停下来呀。

⼦思老师说:你不能自成⼰就停了。为什么不能停啊?因为你要 修的不是罗汉,你不能完成自证就结束了。你渡完你自⼰,你就关门 啦。你要成物啊,你要渡众⽣去,你要亲民。诚者非自成⼰⽽已也, 所以成物也。你要改造社会,改造现实,所以成物也。⼦思老师非常 迫切地告诉学⽣:不能自扫门前雪,把自⼰搞舒服了就结束了。

这⼀段极其重要,因为多数时候, 2500 年来,很多⼈认为儒家 纸上空谈,不尚实践,不崇尚实践。他们不知道,儒家崇尚实践的⼈ 很多,从舜到汤到⽂王、武王、周公,都是崇尚实践的,所以成物 也,不是不成物。主席崇尚法家,但主席的骨⼦里边是真正的⼤儒, 是圣⼈。他是掌握了天道、中庸之道的⼈,是诚者,是成之者,是真 正掌握了真理的⼈。

4、成⼰,仁也。成物,知也。

成⼰仁也,成物知也。成⼰,这是《自成章》,就是你已经完成 你自⼰对自⼰的认证了,就是你已经掌握了天理。掌握天理的⼈只能 说你是个仁慈悲悯的⼈,成物知也,这个“知”不是智者的智,后边的翻译都把它说这是⼀种智慧,我不骂⼈。成物这个“知”不是⼀般意义的“知”,我来翻译就是“觉悟”啦。成物知也,是觉悟了。觉他的⼈,

觉⼰觉他的⼈了,觉悟了,知也。

5、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性,我前面的课讲过了。我这样来 翻译这段话:当自性超越了习性,符合了天性,符合了什么天性?符 合了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科学伦理,“性之德也”,性呢就达到了道 德的最⾼境界。“性之德也”,就是你的道终于演化出你的德了。

“合外内之道”这句话很有意思,外,这个外道不是指我们那个邪 门外道的外道,外道指自然伦理,内道指社会伦理,就是外道是天 道,内道是⼈道。外道是指自然伦理内道是指社会伦理,我今天将它 加上⼀段科学伦理,除了社会伦理以外,还有科学伦理。“合外内之 道也”,就是当你的自性战胜了习性并且符合了天性,你就看到了自 然伦理、社会伦理和科学伦理。“合外内之道也”,你成了,这就叫《自 成章》的你成了“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这时候他说你已经成 了,只不过是他告诉你,不光是成⼰,还要成物。

最后⼀句话,“故时措之宜矣”。你不是已经成了吗?所以这个时 候,此刻,可以将你的中庸之道去尽情的发挥,“措之宜矣”,非常 好,可以了。

六、总结今天我们讲的⼦思的这三章,《中庸》的第⼗九讲,讲的第23章 24章25章极其重要,《致曲章》《前知章》和《自成章》,致曲前知⽽自成,极其重要。我自⼰,即便是现在,我也仍然是抱持了极⼤的 热情。我对迎来送往的应酬极其厌恶,除了闭门读书写作之外,只要 有机会,我就愿意去别⼈的单位参观学习访问,只要有机会,我就希望能够参与⼀些具体的⼯作,社会活动,我愿意参加。躬身⼊局非常重要,致曲,其次致曲,是极其重要的儒家的规范。

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往往是不能自成的,你懂的,必须致曲。 “其次致曲”是你读完书以后马上就要进⼊实践,躬身⼊局,开始进⾏ 艰苦卓绝,为什么是曲?艰苦卓绝极其复杂的社会中去,面对极其复 杂的自然和社会的⼀系列的问题,来解决。用什么?用你掌握的中庸 之道,“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 下⾄诚为能化。”来实现你的理想,你的抱负。

在这里我做最后的总结,⼦思在这三章里边强调了中庸之道,儒 家的实践性。我为什么说这章跟⽑泽东《实践论》有密切联系?实 践,并且他认为实践是自成自道的唯⼀出路,如果你不能致曲,你就⽆法完成自成。完成自成之后,不但要成⼰,也要成物,要履⾏你的 社会使命,要亲民,要将中庸之道的光辉洒遍⼤地,要渡⼰,还要完 成渡⼈。

今天这堂课讲的稍微用了点⼒⽓,累了。好吧,我其实还有⼀些 总结的话想说,想结合当下,还是不说了,将来有空再说吧,等着中 庸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我再加⼀些内容,我们再详说。我就讲这么多, 我休息了,明天下午三点钟如有时间,我们闲聊⼏句。下个星期特朗 普就要粉墨登场了,再往后就是⼄巳之春了,我们明天有时间聊⼏ 句,好的,周末愉快。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