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讲:无息章
2025-02-01
289 中庸二〇:无息章
2025-2-1
⼤家春节好,给⼤家拜年!今天是2025年2月1日,⼄巳年正月初四,我们今天讲中庸第⼆⼗讲第⼆⼗六章⽆息章。好像事情冥冥之中 都有安排,这⼀章在整个中庸里边的分量极重,因为这涉及到中庸之 道的⼼法。其实我不同意他们将之定义为儒门或者孔门⼼法,我觉得 就是中庸⼼法,这样的话会比较好⼀些。因为儒家的好多东西我也是 不认同的。
在研习阳明⼼学的时候,我是返读这个中庸,我认为阳明先⽣是 以此张⽽悟道的,他的顿悟就是因为⽆息章。⽽且,我认为他是以此 章为基础创立了⼼学。我⼀会⼉讲⼀讲为什么?为什么?我给⼤家先 念⼀遍:故⾄诚⽆息,⽆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博厚则⾼明。博厚所以载物也,⾼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明配天,悠久⽆疆。如此者不见⽽章,不动⽽变,⽆为⽽成。
天地之道,可⼀⾔⽽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物不测。天地之 道,博也,厚也,⾼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及其⽆穷也,⽇⽉星⾠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撮⼟之多,及其⼴厚,载华岳⽽不重,振河海⽽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卷⽯之 多,及其⼴⼤,草⽊⽣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勺之 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 不显,⽂王之德纯!」盖⽈⽂王之所以为⽂王也,纯亦不已。这也是 中庸整篇非常⽂学的⼀部分,特别是那四个排比句,今夫天、今夫 地、今夫⼭、今夫⽔,极有⽂学⾊彩,⼀浪⾼过⼀浪,非常的美。我 讲的重点其实是两个,⼀个是⾄诚⽆息,⼀个是为物不贰。
我也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将⼤家带进⼀个不同的境界。好,我们今天进⼊到第⼀个部分,“故至诚无息,”孔⼦在《易传》中的相传中 写道:天⾏健,君⼦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这个跟 孔⼦的《象传》有⼀种接续,但此篇⾼于《象传》。天⾏健,君⼦以 自强不息,自强仍然是⼀个君⼦的追求,他不息他不是⽆息。⽽在第⼆⼗讲第⼆⼗六章,我们讲的是故⾄诚⽆息,为什么呢?
我们在第⼆⼗⼆章里讲过,唯天下⾄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 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我前面可 能没讲透,能尽⼈之性,讲的是民主,讲的是德先⽣。能尽物之性, 讲的是赛先⽣,讲的是科学,民主与科学。其实我觉得⼦思在某种程 度上具有穿越性,能尽⼈之性,能尽物之性,⽽能尽⼈之性和物之 性,唯天下⾄诚。
所以⼦思在这个地⽅对上面的话做总结,故⾄诚⽆息。自强不 息,还有⼀个强字,在君⼦⼼里;君⼦⼼里还是有分别强弱的,所以 不息。⽽⾄诚⽆息,⾄诚没有分别,为物不贰,没有分别,他是将自⼰的⼀颗⼼放在⼀个诚明的天道之中。何为诚,诚者天道也。何为⾄ 诚,就是与天地参为⾄诚。他这里讲的实际上是⼼学非常核⼼的东 西,我们⼀般的⼈在处理自⼰的时候很难做到。
我们很难做到将自⼰的⼀颗⼼放在天堂里边。我们⼤多数时候是 将⼀颗⼼放在冰冷的⼈间,或者是放在纷繁的⼈间,或者是放在多欲 的⼈间。顿悟的王阳明,他终于可以将他的⼀颗⼼放在诚明的天道之 中了,所以他的⼼再没有羁绊,没有束缚,没有压⼒,他能做到为物 不贰了,他不需要将⼀颗⼼放在世俗的所有的琐碎之中了,⽽是放在 诚明的天道之中。我不知道⼤家能不能体会这当中的道理,因为我们 的⾁体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当下的现实。
但是作为⼀个圣⼈,他可以身在世间世俗间,⽽⼀颗⼼在天道之 中。当你有了⾄诚,合乎天道,本⼼已经光明,⼼灯被点亮了,就能够脱离眼前的苟且,脱离世俗的欲望,脱离任何世俗社会对你的束缚。你的⼼灯有了光明就不会熄灭,就能达到圣⼈的境界。故⾄诚不 息。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跟⼤家说。
请你不管去到哪里,在你的书包里放⼀本书;请你不管去到哪 里,在家也好,在外边也好,出差也⾏,请你脑⼦里边思考⼀个问 题;如我,虽然是春节回到北京,但我脑⼦里想的是中庸,第⼆⼗讲 第⼆⼗六章“⽆息章”,我⼀直在反复的过,我刚才给你们念的这段 “⽆息章”,我是在体会⼦思,他想要说什么?你知道⼀段⽂字传2500 年,必有其神奇之处,他必然可以改变⼀个⼈的命运,甚⾄改变⼀个 国家的命运,能传2500年,是他顽强的⽣命⼒,了不起的⽣命⼒。
我以前讲过出⼊境的问题,就是你拿⼀本通⾏证跨过罗湖海关, 你就到香港了,身体就由深圳到了香港;你拿⼀本中国护照,坐上飞 机到了美国,你的身体就到了美国了;其实,出境最要紧的不是身体 出境,⽽是⼼出境,出哪个境,就是世间这个境。
好多朋友说出不了,所以我才跟你说⼀本书,当你打开⼀本书, 你就进⼊到另外⼀个境界,当你脑⼦在思考⼀个问题,比如说我备中 庸的课,我必须回到2500年前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语境之中来思考,他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在思考?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2500年以来⼤家 都在读这个东西?它改变了什么?它为什么对我们是有意义的?“⾄ 诚⽆息”是⼀件非常重要的中庸之道的⼼法修习过程;要做到“⾄诚⽆ 息”,不仅仅是自强不息,还要做到“⾄诚⽆息”,为什么⼀定要“⽆息” 呢?因为,你太关注眼前的现实了。
因为你太关注眼前的现实之后,你则会产⽣⼀系列毫⽆意义的梦 幻泡影,你则会有恐惧,你的内⼼就不能清明澄净,你就不能有机会 洞彻天机,你也⽆法掌握先机,你更⽆法做到战⽆不胜。中庸之道的⼼法是可以用来做事的,它是真的有现实意义的,所以请⼤家务必务 必牢牢记住这堂课。经常将你的那颗⼼,放在“⾄诚⽆息”的状态。我 说的是⼼,其实是将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精神离开眼下苟且的现实。
也有朋友说,自强不息不好吗?“自强”有⼤争之意,做君⼦是可以的,但我们要向着圣⼈的路修⾏,可能也做不到圣⼈,反⽽有机会 做到⼀个君⼦,因为“⾄诚⽆息”实际上是不假外求,自我进化、不断 进步是建立主体性的⼀个过程;因为你参天地的时候,你的主体性已 经出来了,不假外求;⽽你自⼰不假外求,不在世俗的是非中打滚, 这个时候你其实是不争的,已⽆“自强”之意,⽽是处在天道之中;处 在这样⼀个状况,“⾄诚”就合乎天道了。
我在看西藏的⼀个修⾏者写的⼀本书,他在美国做⼀些实验。其 实现代医学证明,修⾏者以及科学家的脑电波与常⼈是不同的,为什 么?因为修⾏者或者是科学家的脑电波,并不在我们平时所处的世界 中反复的进⾏分别,并且进⾏激烈的反应;用学术语⾔,就是这样的⼈没有精神内耗,没有精神内耗的⼈,精神状态就会极佳,他就会集 中精⼒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就可以精进并成就自⼰的 事业。
阳明先⽣在镇压了宁王造反之后,他是就地起兵,然后汇聚了三 万⼠兵,将⼗万⼤军的宁王灭掉;后来事成之后,他的学⽣问他说, 先⽣的⼼学的奥秘是什么?阳明先⽣回答了⼋个字,“此⼼不动,随 机⽽动”;“此⼼不动”就是“⾄诚⽆息”,“随机⽽动”就是洞彻天机,就 是洞彻天机,掌握先机;你知道⼼学的要义在这个地⽅。
普通⼈⼀直在被外缘不停的搅动,好坏对错、上下左右、穷了富 了,⼀直在进⾏扰动;因为这个扰动它随缘⽽动,就反复的分别,反 复的分别就会产⽣⼀系列的情绪的表达,就是他不喜欢、他反对、他 喜欢、他爱、他恨,⼀系列的情绪表达;这种不间断的情绪的表达, 其实是精神内耗;过度的精神内耗将使⼀个正常⼈变得极为庸俗;极 度的精神内耗,会使⼀个⼈变得极为压抑,甚⾄出现严重的精神问 题;所以请⼤家务必“⾄诚⽆息”。
阳明先⽣说的“此⼼不动,随机⽽动”,“此⼼不动”自始“⾄诚⽆ 息”,就是⼼在道中,⽽不在世俗中,从来不对所有的这个事情好坏对错做判断,不做;⽽放在道中,自然能看破这个“机”;“机”包含了三重含义;第⼀是时机,其实转型、⾰命、改⾰,今年是⾰卦,都有 个时机;契机,你的位,岗位;危机,重⼤的灾难;这都是“机”;普 通⼈“机”来了,可能是受害者,⽽真正的“⾄诚⽆息”的⼈“机”来了, 随机⽽动,成为成功者,我说清楚了吗?
好,我们今天进⼊正⽂,这个身体不⾏!第⼆个部分,“不息则 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不息则久,你 只要不停下来,就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个月、⼀年、⼗年、五⼗ 年,不息就会沉浸很长时间,你脑⼦在道中;“久则征”,你对天地之 道认识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形成完整的理论;当马克思在天道之中反 复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就出现了。
征则悠远,当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以后,它就会传播,传播很长时 间,传播到很远的地⽅。征这个词他们有的把它翻译成表征就是现 象,有的⼈是印证,两种都可以用。我这里边不打算(非此即彼)。 久则证,时间久了就会有理论的成型,它就开始表达出来了,我用的 是表征的意思。征则悠远,你的理论就会传播很长时间,传到很远的 地⽅。悠远则博厚,当⼀个理论在传播的过程被反复实践,它就会变 成什么呢?他就会变成⼀系列的(事物)。
由天理⽽伦理,由伦理⽽法律,⽽法理开始博,涉及到很多的范 畴;厚,他开始越来越深,博厚则⾼明,当⼀个理论在反复的推导和 实践的过程中,它会越来越提升,进⾏哲学的提升,他就会表达出他 的⾼瞻远瞩,他的光芒四射的⾼明。我用马克思主义来表达,可能并 不⼀定恰当,但其实⼦思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此⽂的最后⼦思说的是 周⽂王。周⽂王他的理论最后导致了商朝的结束,⼤周的建立。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这三句话很重要。配地是什 么意思呢?就是当你的理论需要到民间,它化为道统和法统,变成⼀ 种具象化的道德,就是它必须由道化为德,并且落地配地。配天是什么呢?是你的伦理、法理、治理,要反复的审视以符合天道。⾼明配天,就是你的⾼明要符合天道。悠久⽆疆,如你这个制度或者你的主 义,你的制度是对的话,它就确实是可以很久远。
商朝的建立有很多的说法,因为商还没有百家争鸣,但是商的建 立确实不是以儒家道统为根本性的依据,到了周⽂王,儒家道统、周 礼开始显现出来,他才开始讲这个配地、配天、⽆疆的问题。这件事 情我们今天不做深⼊探讨,因为我今天我要点是讲⾄诚⽆息,剩下的 事情,这是有⼤作为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老百姓知道就好。“如此 者,不见而章,”这样的⼈不用显摆,就全都表达或者是知道了。
⾄诚⽆息,它要的你的境界是不见⽽章,就是你不需要表现,但 是全世界都知道了,就是自然⽽然的彰显你的天道与地德。“不动而 变,”你并未采取⾰命的措施,并未进⾏,天下已经跟着你⾛了。“不 动⽽变,无为而成。”这段其实中庸之道很多东西暗合道德经,⽆为⽽成,其实周⽂王当他提出⼀整套与商不同的治理天下的理论体系之 后,天下的老百姓已经决定跟周⽂王⾛了。⽆为⽽成,他不需要进⾏ 残酷的征伐。
其实在这个领域近现代也是有的,比如说马克思,他确实做到了 不见⽽章,不动⽽变,⽆为⽽成。因为他的理论最终导致全世界分两 个⽅向,东⽅的社会主义和西⽅的社会主义,现在东西⽅的社会主义 仍然在不停的进化之中。好多⼈不同意我的西线论,他们认为那是新 自由主义或者自由主义,错,社会保障本身它就是马克思的理论,就 是社会主义的经典样式。伟⼤的理论不见⽽章,不动⽽变,⽆为⽽ 成。如你做不到不见⽽章,不动⽽变,⽆为⽽成。
那么你要考虑你⾄诚是否到位了?你是否你真正的参天地有了⼤ 德?⼤德必得其位,⼤德必得其禄,⼤德必得其名,⼤德必得其寿, 你才能把事情办成。所以每次遇到问题,立刻回到⾄诚⽆息,不要抱 怨任何事情,问问你自⼰是否做到了⾄诚⽆息,你看到天道了吗?你能将天道变成地德吗?你能在实践中将你对天道的理解化为阳明先⽣说的那两句话吗?此⼼不动,随机⽽动,要思考的。
好,进⼊到今天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也是先第三个部分。天地 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哪⼀⾔呢?中庸⼆字。我讲过中庸,中就是我 说的正⼼以中,中不是中间,⽽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中就是天道。 什么叫庸呢?我讲过镛是古代的负责节拍的⼀个乐器,那么多乐器, 编钟、锣鼓,那么多歌舞的⼈,还有合唱的⼈,都是跟着镛,它是总 指挥,跟着镛的节奏,和谐的推进。
庸的意思是修身以和。好多⼈不同意我对中庸的理解,我说中就 是正兴于中,中不是中间,不是老好⼈,不是和稀泥,⽽是事物的本 质与规律。庸就是节拍,⼤家要合作,合成节拍要⼀致,就必须修身 以和,这就是中庸。中庸之道可以⼀⾔⽽尽,然⽽⼀⾔⽽尽,却真的 不是那么的容易理解的。所以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段话极 为重要,什么是为物?为物就是指三观,⽣物则是⽅法论。
为物不贰,其实是让你不要浪起分别,以后你每天发脾⽓或者是⾼兴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请记住今天这堂课,你要告诫你自⼰为物不 贰。不要遇到⼀件事情,虽说与你⽆关,你也激动的不得了,⽣⽓的 不得了,⾼兴的不得了。为物不贰就是既不上也不下,也不左也不 右,也不前也不后,此⼼不动,为物不贰,将⼼放在⾄诚⽆息之中。 中庸之道,⼀句话概括了,概括完了以后,它什么意思呢?中庸之 道,其为物不贰。
因为为物不贰,所以你就不会浪起分别,你就不会觉得这个不好 那个不对,前也不对后也不对,你就不会轻易跟别⼈发⽣剧烈冲突, 你也不会自⼰跟自⼰发⽣剧烈冲突,更不会跟家⼈发⽣剧烈冲突。当 然发⽣冲突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但是你的⼼⼀旦失去了平和宁静, 你看不到了。为物不贰不是放弃所有的⽃争,放弃所有,只是你那颗⼼不能长时间处在剧烈的分别之中,然后你那个电波在剧烈的波动,
你那个精神长期处在严重内耗的过程中,那么你就什么事情都办不好也办不成,书也读不好,事也办不好。都会⼲砸了。
为什么为物不贰,则⽣物不测呢?⽣物我这里边说的是⽅法论, 为物我说的是三观:世界观、⼈⽣观、价值观。回去慢慢想。我说的 是因为你为物不贰,所以你能承载对的也能承载错的,你能承载好 的,你也能承载坏的,你能承载左的,你也能承载右的,你都能承 载。所以⽣物不测,所以你的创造⼒是⽆限的。因为你修身以和,可 以和天下,全是你的⼒量,你的覆盖,所以你就可以⽣物不测。为物 不贰,故⽣物不测,请记住。
我再重复⼀遍,⼀个为物不贰的⼈,则远离梦幻泡影。为什么你 有那么多梦幻泡影?因为你⼼里边有欲望,你老是瞎想,你老是在分 别,远离梦幻泡影。因为你有欲望,你就会恐惧,有了恐惧,你就会⽆法前⾏。当你远离梦幻泡影,⼼中⽆有恐惧,你的内⼼诚明清静, 就有机会洞彻天机,掌握先机,战⽆不胜。为物不贰是儒家的,不能 叫儒家,是中庸之道的法门,它们是⼼法,它非常重要,经常告诉自⼰为物不贰。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天地之道这 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的是什么呢?他说的是天地之道吗?说的是天地 之道。他说的真的是天地之道吗?不是,是掌握了天地之道化身为⼈ 道之后,你就会表达出的博也厚也⾼也明也悠也久也。若你不能博厚⾼明悠久,说明你并未真正掌握天地之道,就是没掌握中庸之道。你 还需要回去⾄诚⽆息。天地之道它表达出来的就是博也厚也⾼也明也 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我 其实读这段我挺惊讶的,难道⼦思真的知道核聚变吗?难道他真的知 道?他说斯昭昭之多这么⼀点点光亮,及其⽆穷,等它变得⽆穷多、
⽆穷⼤的时候,日月星辰系焉。如果他只看到了太阳,他就不会用斯 昭昭之多就是⼀点点的光亮。那么他真的知道是原⼦核裂变,⼀个个原⼦核裂变连起来变成了星系的爆炸及其⽆穷,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也许,圣⼈真的参天地了,能看到吧?我也觉得(奇妙)。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 泄,万物载焉。他说就是⼀撮⼟,等这⼀撮⼟⼀撮⼟的汇聚起来极其⼴厚。其实这⼀段对的是哪⼉呢?对的是博厚。载华岳⽽不重,振河 海⽽不泄,万物载焉。他先说的今夫天,然后说的是今夫地,他说的 是你的⾄诚⽆息的进化过程。继续看。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 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卷⽯就是像⼀个拳头这么⼤的⽯头,等它汇聚多了草⽊⽣在上 面,禽兽居住在上面,它就变成⼤⼭了,宝藏在它里边。它今夫天⼀ 点点的光,可以照亮日月星辰;今夫地⼀撮⼟可以载华岳之重;今夫⼭⼀拳⼤的⽯头汇聚起来可以草⽊⽣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 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 焉。它说到⽔了,⼀勺之多,其实就是⼀勺⼀勺的汇聚起来,它就可 以变成江河湖海。
⼦思在说什么呢?⼦思在说为物不贰。当你为物不贰的时候,你 看发⽣什么呢?⽣物不测。你的⽣物就没有边际了,⼀点光亮就能照 亮日月星辰。你⼀撮⼟就可以载华岳⽽不重,振河海⽽不泄。你⼀块⽯头,及其⼴⼤就可以这样。你⼀勺⽔连蛟龙鱼鳖都可以⽣长了。要 点在哪⼉?要点在为物不贰,为什么可以积累增多,以⾄于变成今夫 天今夫地,今夫⼭今夫⽔,是不贰。
我自⼰在检讨我自⼰。虽说读了这么多书,但是⼼里边想做到为 物不贰还是挺难的,因为总是有些坎⼉的。因为嫉恶如仇嘛,因为年 轻的时候,那⼀年我才32岁,当我发现了超级地租,我就激动了,我 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全部都失败。到了1999年,我把它变成了 两篇⽂章《香港的超级地租》和《回到1983年》。我以为我做了,但 非但没把事情办成,香港⼀天天堕落下去,我自⼰也被搞的灰头⼟ 脸,痛不欲⽣。
我后来才开始慢慢懂⾄诚⽆息,才开始慢慢懂为物不贰,请记住,今天的话,为物不贰不是让你和光同尘。不是让你跟流氓、破 鞋、盗贼、匪徒⼀伙⼉,不是这个意思。但为物不贰,是所有的物都 是你的物啊,你如果不能承载它,你就⽆法利用它,你就不可以创造 奇迹,不可以⽣物不测。你能承载它吗?你承载不了。你⼀出⼿,所 有的⼈都变成了你的敌⼈,所以事情就没办成。没办成的原因是对其 为物不贰,理解不透。
今天的事情其实也是这样。我⼀再说直接税立法;我⼀再说⽔循 环系统建设;我⼀再说⼈民币与⼯业用电挂钩。其实,“⾄诚⽆息, 为物不贰,则其⽣物不测”,因为需要厚德载物。上来就叮呤咣啷 的,浪起分别,全给⼲下去了。最后,其实没有...
今天的状态差了⼀些。讲到哪里…哦,为物不贰的主要意思,是在你 处理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放下⼀般意义的道德判断。多数⼈是⾼扬着 理想主义的旗帜,然后被⼀般性的道德判断所束缚,然后不能,因着 天道,因着地德,⽽形成为物不贰,集合载物,形成⽣物不测。阳明 先⽣龙场悟道之后,难道龙场旁边那些刁民,那些南蛮⼦就变成好⼈ 了吗?没有。
所以,阳明先⽣为物不贰之后,他把他们全都给教化了。龙场旁 边的,南蛮这个荒蛮之地,少数民族,他把他们全部教化了。⽑泽 东,为了理想上井冈⼭,王佐、袁⽂才,⽑泽东就能做到为物不贰, 能够接收容纳所有的⼒量,则其⽣物不测,能获得迅猛的发展。天地 之道,博也、厚也、⾼也、明也、悠也、久也。天,斯昭昭之多,及 其⽆穷也。地,⼀撮⼟之多,及其⼴厚。⼭,⼀卷⽯之多,及其⼴⼤。⽔,⼀勺之多,及其不测。
我们忽视了什么?你们做的好,我忽视了什么?我在回忆我32年 前(1994),当我发现了撒切尔夫⼈在香港偷钱,我忽视了斯昭昭之 多;我忽视了⼀撮⼟之多;我忽视了⼀卷⽯之多;我忽视了⼀勺⽔之 多。我忽视了老百姓的⼒量,我忽视了。我只是想你⼀个⼈,那我就想怎样,头破⾎流。所以,你知道⼦思这个“⾄诚⽆息,为物不贰,
⽣物不测”,多么重要啊。
好。最后⼀段。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这个诗是歌颂 周⽂王的诗。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他承载的是天命。所以自然庄严 肃穆啊。那种庄严肃穆,⾜以让所有⼈,诚⼼诚意的追随。盖曰天之 所以为天也。他得到了天道,他符合天道,他承的是天命,所以庄严 肃穆不已。他的,周⽂王身上的道德威仪,已经将天道变成了道德威 仪,所以感天动地。所以改天换地。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周⽂王用的是天道,所以他承的是天命。 所以周⽂王从理论到实践,他都是庄严肃穆,有道德威仪,天下⼈⼼ 服⼝服身服。第⼆句话还是诗经上的话,“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 纯!”这段话非常重要。其实看到这段话,我内⼼深处是有极⼤震撼 的,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王⼀直是被商纣王欺凌,在牢里边 还要吃下他长⼦的⾁,⾁糜。
他有显现吗?他从来不表达,他不显现。记着前面的话:不见⽽ 章,不动⽽变,⽆为⽽成。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他用的是个纯 字。⽂王的德⾏,他的天道变成了道德地德,已经到了极为纯净、极 为⾼明的境地啦。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呐。我们很多⼈,不是我 们,你们没有,是我,做不到於乎不显了。因为,我们太多的想把自⼰看到的东西告诉所有⼈,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没有能够感天 动地,没有能够…
当然,32岁的我,还没有能够参透天地,也没有能够感天动地, 更没有能⼒改造之后的香港。所以我对⽂王之德纯这句话感触极为深 厚。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不要显了,显了,就做不成了。说都 不要说,你写报告、写⽂章,你就做不成了,都知道了,你就错了。 那是不是就不做呢?当然不是,不见⽽章,不动⽽变,⽆为⽽成呐。 我确实是到不了,三⼗多岁的时候不懂,博厚配地、⾼明配天、悠久⽆疆的道理。
后边这句话是⼦思赞美⽂王的话。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
⽂王之所以为⽂王也,在于他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呢?真正的道 德达到了⼀种纯净,合乎天道的程度,他是不需要显露的。显露出来 就是你还是有想法的,你在争,你在强。这是没做到⾄诚⽆息,做不 到为物不贰,做不到⽣物不测。所以他说⽂王之所以是⽂王,就是因 为他不显⽽德纯。他这里有两个总结,第⼀个总结是:维天之命,於 穆不已。
他是承天命,所以庄严肃穆,道德的威仪感动天下。所以他说,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他是用的是天,天意。第⼆,他说,盖曰,⽂王 之所以为⽂王也。不显德纯,才是⽂王。最后⼦思⼀再嘱咐我们,纯 亦不已。纯,也是不能停下来的。第⼀句话,⾄诚⽆息,最后结束在 纯亦不已上。为什么要纯亦不已呢?你知道多数⼈是⾛捷径的。
道德这种事情太难了,我其实不愿意举例⼦的,不过我还是说两 个⼈吧。先说川普,川普当总统的时候,他发了总统币。川普,有⽂ 王之德吗,有这德纯吗,是於乎不显吗?川有机会吗?我觉得他已经 没有任何机会了。川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然没有读过《中庸》,可 能以他的状态他也配不上这部《中庸》,所以川当总统之前发了币。
第⼆个我想说的是⽑泽东。我们所有的⼈民币上都印着⽑泽东的 头像,甚⾄我们今天用的⼈民币那个发币者,可能,当然是共产党在 1948年12月发的币,但是主要的主导⼈是⽑泽东。⽑泽东有⽂王之德 纯呐,那个钱不是进他家的,那个钱上面印的⽑泽东是因为什么? “於乎不显,⽂王之德纯”呐。美元上印的是华盛顿,它不会印川普的 嘛,於乎不显,⽂王之德纯,纯在这个地⽅纯在哪里?它是真正的⽆ 私⽆畏⽆⼰的那种道。
所以读《中庸》我老是觉得,虽然⽑主席批儒家,但⽑主席没批 过⼦思,⽑主席批儒家、批孔⼦有过若⼲次。但我仍然认为⽑泽东是 当代的圣⼈,他是⼀个能做到⾄诚⽆息的⼈,他能够为物不贰,其厚 德载物,同时⽣物不测。他建立了⼀个伟⼤的国家,他甚⾄发⾏了这个货币,这个货币在他死后以他的头像在上面,⽽他却未曾从这个币上获得任何的利益,其德纯呐,“纯亦不已”啊。
你懂得,第⼀句话“故⾄诚⽆息”,到最后⼀句话“纯亦不已”,你 知道这是多么⾼的境界吗?这是⼀个多么难以启及的圣⼈的境界吗? 我再给⼤家念⼀遍最后⼀段,“《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王之德之纯!」盖曰⽂王之所 以为⽂也,纯亦不已。”我做的不好,今天,⼄巳年了,⾰卦,我给 你们讲这堂课《⽆息章》,我希望你们做的要比我好,⼀定要做到⾄ 诚⽆息,做到为物不贰,做到厚德载物,做到⽣物不测。
同时,对自⼰的道德要求⼀定要⾼,纯亦不已。我没劲⼉了,我 这嗓⼦不⾏,我今天就讲这么多。如明天能有时间,我还能扛,那就 明天下午再聊⼏句市场,这些日⼦市场变动猛烈。好吧,再见。